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上文谈到,要从分蛋糕的角度,向经济学家讲清楚信息生产力的制度经济内涵。下面从相反的做蛋糕的角度,向经济学家讲一讲信息生产力的技术经济内涵。2、信息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的关系经济学语义中的技术,与工程师语义的技术不同,是从效率角度定义的。  相似文献   

2.
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的出现,是数字经济资本深化的标志。它是指,通过平台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多次复用的方式提供数字化生产要素。打破了旧方式中资产价值(货币资产M2)与资产使用价值(生产资料)之间数量上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孙悟空吹汗毛"方式倍增资产使用价值,激活数字化对实物生产资料倍增作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于小丽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2023,(2):32-39+30-31
为了提高经济学的解释力,数字经济学需要在框架上进行重大改进。经济学需要进行新的综合,在理论经济学水平,将现有框架之外的新的解释变量纳入进来,完善解释系统。为此,要进行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综合、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正>一、经济体制改革议题的变化:市场机制机理改变由于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从实体要素转变为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市场机制的变革提出了议题修正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样的新议题。概括而言,数字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单位将从市场转型为生态。生态作为新的市场机制,具有与传统市场相反的性质。相反之处在于外部性这一点上:市场排斥外部性,而生态内生外部性。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将带来市场机制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5.
<正>二、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中的科技与生产力范式中国式现代化为经济以及经济中注入的新范式内容,首推生产力概念。西方现代经济学在指导西方式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缺失,是在范式层没有生产力概念。例如,只有中国有技术经济学,西方没有技术经济学;在标准教材中,中国有生产力概念与范式,西方却没有生产力概念(不作为范式的技术,只在局部理论如生产函数中出现)与范式(仅在非主流的历史主义学派如李斯特经济学中存在)。  相似文献   

6.
云林 《互联网周刊》2023,(11):10-11
<正>大变局中几乎唯一确定的事于变局中开新局,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第一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产业发展模式。而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已经从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效率的辅助角色,上升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者。其作为大变局中几乎唯一确定的事,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成为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锦     
BtoB相当于网络化的集团采购/销售模式,BtoC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直销模式。这两种模式同时也是我们目前所处环境中的传统商业模式的主流;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商业所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恰恰在于它将打破传统供求关系中企业的主导地位。由于个体消费者拥有了快速而廉价地掌握信息和资源的手段,使他们不再处于被动和弱小的从属地位,个体消费者将逐渐掌握新的供求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CtoC商业模式将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而大放光彩,它对社会财富增长的贡献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商业创新。——雅宝总经理赵文权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究竟如何是一个存在巨大分歧的问题。中国各省际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各省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的度量指标,基于江苏和广东两省1989年~2011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在短期内有一定作用,江苏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期时滞后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则可能同两省的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及吸引的外资来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近十年来,数字科技不仅改变了科研、生产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于传统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物质资本要素是中国经济主要的增长动力,并且重要性逐渐上升;人力资本增长动力在1982年左右达到峰值,此后不断下降;劳动力增长动力在1988年达到峰值,此后也不断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呈倒“w”型增长轨迹,三次TFP的快速增长都与中国几次重要的经济制度变迁有着重要联系。在1978年~2012年间,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研发对TFP的解释存在变动,不同时期对TFP的解释力度不同。本文预测2013年~2020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TFP增长动力将有所下降,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到6%~8%之间。在未来十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下滑。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1~2010 年中国九省份花生成本收益及物质费用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及数据包络分析(DEA) 对中国花生生产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中国花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是由技术进步与综合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样本 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仍有改善的空间。并以2010 年中国九省份花生生产效率的分析和改进为例,说明中国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非效 率是由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IT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软件世界》1999,(10):24-26
IT业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在一国经济增长中最具有成长性的产业,其原因即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而从IT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不断地随之改变,并且为未来发展的模式确立新的标准和理念。到lggg年,网络已经有730年的发展,而计算机的发展则更加久远一些。以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发展,无疑在20世纪后半期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7巨大的技术支持,从而也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提出7要求。经济增长一般地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更多地是偏重于数量的增长。在历史上,伴…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4.
侯建  王礼沅 《测控技术》2020,39(12):16-21
针对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未来发展需求,通过分析维修保障模式转型的外部需求、内在特点和技术支撑条件,提出了转型的必要性和前景,认为航空维修保障模式下一步转型的方向是全面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全行业、全业务数字化,其基础是全要素数字化,关键是全要素互联,核心是现实世界与数字镜像构建的信息物理系统。必须建立系统科学的观点,依托数字技术手段并通过信息网络的互联和智能科学的支撑方能实现。此外,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人才是我国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关键要素.以高校为单一主体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数字人才的战略需求,亟须加快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数字人才的长效机制.本文在分析我国数字人才培养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数字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障碍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创新数字人才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个人隐私、数字交易、数字资产等,都需要创新的数字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来应对,才能使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如果说网络安全是数字化改革的根基,那数据安全将成为根基中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游戏机实用技术》2011,(8):100-101
原创新作《骑士契约》是以中世纪欧洲为舞台的动作游戏,游戏最吸引笔者的并不是强调戏人合作的战斗模式,而是游戏中会穿插一些中世纪真实的历史事件。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游戏包含的历史与传说要素非常庞杂。那让我来为大家解释下这些要素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然产物,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同志强调:“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而数字人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动能”。随着科技发展的一日千里,“数字人”已经变得触手可及。虚拟化背景下的“数字人”,文章从什么是数字人?数字人的原理与特征;数字人的应用等方面概略地探讨了数字人技术。  相似文献   

19.
浅谈防范网络犯罪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同任何技术一样,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一方面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解放,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取得了巨大进步,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以网络犯罪为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明确界定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方法阐述了经济发展的本质、结构变迁的四个驱动;并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报告、结构主义、华盛顿共识、双轨制、历史上成功的政府。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改变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最终与发达国家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