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躯体化障碍患者10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口服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配合认知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6个月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定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2组治疗4周时及6个月时SAS、SDS、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2组间比较,研究组各时点各项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依从性均优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惊恐障碍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于第2、4、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1例患者脱落,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从第2周开始见效;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缓解或减轻,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生物电反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瘫痪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生物电反馈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2组治疗4周后焦虑、抑郁症状均明显改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改善,联合组改善更佳(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6%,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96,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生物电反馈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相似文献   

4.
向莉  成巧梅 《临床医学》2003,23(9):12-13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患者情绪障碍及躯体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别对 3 2例健康人和 3 2例FD患者进行Zung’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 ;用帕罗西丁 (百忧解 )治疗 3 2例 ,疗程 8周 ,治疗后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 :FD患者和正常人SDS、SAS量表评分对比 ,显示FD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正常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 0 1) ;FD患者经百忧解治疗 8周后 ,躯体症状明显好转 ,作上述量表评分 ,其精神症状亦明显改善 (P <0 0 0 1)。结论 :F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 ,用百忧解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FD患者精神和躯体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6例产后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使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 10项)、焦虑自评量表(SA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评定治疗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4周、6周、8周、12周EPDS评分以及SA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病人TE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生物反馈能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症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不良反应少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将135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8)和对照组(n=67)。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2组于治疗前,治疗第2、4、8个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第2个周末的SCL-90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个周末,研究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个周末,2组TAS-26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TAS-26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伏硫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抑郁障碍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60例和伏硫西汀组58例。分别接受艾司西酞普兰片或伏硫西汀片10~20 mg∕d治疗8周。分别于基线时,治疗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价临床疗效。基线期及8周末使用席汉残疾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状况。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治疗全过程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CGI-GI评定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基线期(P<0.01),但2组各时间点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2组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伏硫西汀组SDS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硫西汀治疗抑郁障碍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不劣于艾司西酞普兰,可快速有效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症状,对社会功能恢复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各时段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安全性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等症状,但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起效更快,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癌症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3例癌症抑郁患者进行8周的西酞普兰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 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 A)评价疗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入组时明显降低(P<0.01),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西酞普兰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实际完成49例,对照组实际完成48例,两组均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观察8周。于治疔前及治疗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4周末起,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末起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81.63%,对照组为62.5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2,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塞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0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状况筛查,共筛查出合并焦虑抑郁症状者2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6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均予以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周。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周末,采用焦虑白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后抑郁发生率为38.00%,焦虑发生率为41.25%,焦虑抑郁共病率为26.50%。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后患者焦虑抑郁障碍问题严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脑梗塞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FD组38例和正常对照组41例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FD组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D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和强迫的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抑郁和焦虑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FD患者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有必要加强相关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肽普兰治疗肿瘤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肽普兰治疗肿瘤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肿瘤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肿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研究组焦虑情绪改善率为72.34%,抑郁情绪改善率为76.60%,对照组分别为8.70%,4.3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性。结论西肽普兰治疗肿瘤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肿瘤的帮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心理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L-90评分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等指标情况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易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需实施相关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存在焦虑、抑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评定并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干预组病人在干预2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Meta分析评价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维普、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收集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应用Meta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差异,数据采用RevMan 5.1.6和Stata 12.0进行分析,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95%可信区间(95%CI)评价。结果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2篇临床对照试验,共计1 082例胃癌患者,其中观察组543例、对照组539例。Meta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抑郁评分(WMD=-1.55,95%CI=-1.73~-1.36,P<0.001)和焦虑评分(WMD=-1.77,95%CI=-1.95~-1.58,P<0.001),显示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程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对脾脏切除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95例拟行脾脏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全程个体化心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比较患者在确定手术之日(术前4~5 d)、术前1 d、术后第4天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2组术前1 d及术后第4天的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程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脾脏切除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50例偏头痛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5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一过性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长期性事件和正性生活事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一过性事件、负性生活事件,缺乏社会支持等因素均是诱发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在控制其生物学病因的同时,还应调整患者的情绪,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瑜伽放松训练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瑜伽放松训练,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末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8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末起,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瑜伽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予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健康教育,对观察组进行为期4周的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入院时及入院4周,用护士用患者观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入院4周,观察组患者护士用患者观察量表评定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高于对照组,激惹、精神病性表现、迟缓、抑郁因子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