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晖  胡晓庆  肖大坤 《江苏地质》2023,47(4):383-389
海上油田开发方案编制阶段基础资料尤其是探井与评价井资料较少,基于有限的资料形成的油田地质储量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基于100多个海上油田的地质储量相关研究工作,建立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三步法”:以地质储量规模、流体性质和储层物性为主要评价参数,分析油田地质储量分布特征;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探明地质储量进行综合储量品质分类,筛选出探明优质地质储量;按计算方法对控制地质储量进行分类,综合控制地质储量的认识程度及与评价井的距离,分析控制地质储量的可靠性,量化可供开发动用的控制地质储量。以渤海L油田为例,介绍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油田地质储量品质评价可以确定油田开发动用储量,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方案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地质模型不确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模型是进行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基础,油田开发初期,钻井资料少,用单一地质模型进行预测会带来很大的风险。采用不确定性评价方法,考虑地质建模参数的风险范围,综合正交试验设计和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多种方案的地质模型。运用响应曲面拟合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概率计算对地质模型进行优选,选取反映油藏风险潜力的高中低模型。以优选的3个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相同条件下的油藏数值模拟获得开发指标范围,从而实现油藏风险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资料较少、不确定性较大的油田开发初期,能够提供油田储量和开发指标的分布范围,对油田开发投资决策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OLT油田主力油藏目前含水率80%以上,为了制定科学的开发调整方案,需要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笔者以该油田实际岩心资料、地质资料、生产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精细评价技术,对储层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性进行评价。研究中,根据关键井的岩心、地质、试油和动态资料与对应的测井资料相匹配,建立起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灰色评价标准;对非取心井,先计算储层地质参数,再利用上述灰色评价标准进行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从而研究了工区的岩性、储集层物性、含油性纵向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油田的下步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出的储层灰色评价参数和标准对相邻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构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东部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提出的小断层数量与可能分布位置的定量预测及其导流性研究,对油藏渗流系统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油层和储层顶面的微幅度构造研究,对油水运动规律和油田开发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影响着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的部署及注水开发的效果,对裂缝参数的定量描述与井间预测以及分组裂缝渗透性的综合评价是低渗透油田合理高效开发的关键.古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储层构造裂缝的形成与分布,现今构造应力场影响着各组裂缝目前的保存状态及其渗透率各向异性,同时还是确定合理注水压力、射孔方案和压裂改造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加荣 《江苏地质》1996,20(4):246-252
根据六种方案组成的T油田开发决策网络,运用综合折现率法,对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油田各开发方案投入产出项目中对通货膨胀较敏感子项目,按与通货膨胀率相匹配的比例进行扩大,同时用综合折现率逐一计算各方案的累计净现值,最后根据期望值准则,运用累计决策法,优选出最佳开发方案。该决策分析结果还表明,只有充分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项目评价才能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陆上沉积盆地内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研究的重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并以大庆油田、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为例,通过地温场研究、热储特征分析、岩石热物性测试,按照新建立的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分级体系,重新评价了油田区的地热资源量。3大油田区11个层系地质资源总量为10 934×1018 J,地热水资源量为86 607×108 m3,其中,可采水资源量为19 322×108 m3,可采地热能资源为425×1018 J。根据油田采出水和综合利用等5种开发利用方式,评估了油田地热能开发潜力,为我国地热资源评价和油田地热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原油可采储量是制定油田开发规划的基础,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编制调整方案的依据.原油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主要有静态法、童宪章图版法、水驱特征曲线法、递减曲线法和增长曲线法.作提出了原油可采储量预测的新方法,改进流管法和随机模型法.它们是作多年研究的体会,其适用性正在大港油田原油可采储量预测工作中进行检验,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西部地区葡萄花油层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小片席状砂,砂体厚度1~3 m,横向变化快,分布零散,地震储层预测精度受到限制,给油藏评价和开发带来较大风险。为了提高薄窄砂体预测精度,以古龙油田为例,提出了分步逐级井震联合反演方法:以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分析为基础,优选反演方法,优化流程参数,不断增加滚动井数,通过5批161口开发井的优选及调整,砂体预测精度不断提高,确保了该油田初步开发方案实施效果,形成了可以推广应用的滚动预测跟踪调整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与开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天文地层学研究在油田生储盖地质年龄和剥蚀量的计算中是对油气资源评价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中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在三年的研究基础上借助于Matlab平台,开发出了“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ion1.0),该系统在中石化  相似文献   

10.
王丽君  严恒  方小宇 《江苏地质》2016,40(2):281-287
涠洲A油田目前处于开发中期,储层非均质性强、对含水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是该油田生产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后续开发方案的设计。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储层分布及其物性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生产资料,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地质建模,分步建立了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历史拟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指标的预测,弄清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据此提出了下一步开发方案。涠洲A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地震—测井—地质综合一体化建模技术可以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油田调整挖潜决策提供科学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6,(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烟雾峁区勘探开发前景,为对后期生产形势进行预测,利用合理的参数,运用Arps递减曲线法绘制动态曲线,分析产量递减规律,科学合理地计算出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为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编制开发调整方案及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 ,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 ,提高油田产油量 ,降低含水率 ,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以阿 11断块的阿 11- 30 4井组 (其开发层位是 A上 油组 )为研究对象 ,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 ,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 6种方案 ,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13.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上Ⅰ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6种方案,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14.
任峤 《西北地质》2009,42(1):95-104
通过对尚店油田的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分析,对比不同储层岩石类型和储层展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储层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以及不同储层在组成、结构、构造、四性、地震剖面上的不同反映,以及不同储层的成因和特点,指出岩石组构对油气采出的影响。由于储层成因的不同,引起岩石组构和微观特征的不同,这些不同在今后油田开发中尤其是老油田目前产量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应引起重视,可为今后油田实施开发措施和制定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联合体是高校科研体制的重要改革,是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具体尝试和实践.现将我院三个三结合联合体情况简介如下.一、矿产系所属南阳油田联合体1985年7月1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武汉地质学院矿产系油区教研室(乙方)与河北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甲方)签订了关于《南阳凹陷含油气远景评价及二次勘探部署方案》项目科研协作合同”.  相似文献   

16.
许洪东 《世界地质》2001,20(2):148-154
油田水下窄小分流砂体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由于现井网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低,制约了分层注水调整技术优势的发挥,影响了开发效果。提出一套适合窄小砂体油田注采系统的调整,即以单砂体研究为基础,“分砂体、分阶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全方位优化转注方案 ”,对原井网进行了加密调整、细分注水。合理的注采系统调整是控制油田产量递减、提高水驱油采收率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海油低渗探明储量和低渗的产量分别占海油总探明储量和总产量比例虽然小,但在海油实现5 000万t年产后稳产阶段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对于海上10~50 mD之间的一般低渗为主要考虑的勘探开发对象,当渗透率是5~10 mD之间的特低渗油田时需要优选出构造相对简单、储层比较连续的区块开发;对于复杂断块特低渗透油田和小于5 mD的超低渗油田,在目前海上经济技术条件下暂不具备勘探开发条件。在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需考虑压裂、注水的综合应用,尽量采用水平井和分支井开发,并且在开采过程中注意低渗储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5,(6)
储层特征是寻找油气富集有利区块和进行油田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长4+5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寻找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开发潜力,为进行储量复算制定合理的油藏开发方案。通过研究发现,吴起地区W井区长4+5储层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细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其中剩余粒间孔是本区砂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长4+5储层属小孔微细喉型孔隙结构。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较差,属超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质》2009,(8):72-73
一个普通的油田技术人员只要敲击几下键盘,进入统一的应用系统访问入口,就可以尽情在“数字新疆油田网站”所提供的庞大专业信息数据中“冲浪”。这个刚刚投入运行的网站功能强大,分生产指挥、应用集成、数字勘探、数字评价等14个板块,并汇集了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全部108套应用系统。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公司负责了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据新疆油田分公司介绍,网站还为用户提供了统一认证、在线咨询、技术支持、权限申请、动态信息发布、应用系统介绍等多种服务。“数字新疆油田网站”标志着克拉玛依油田由“数字油田”进一步迈向“智能化油田”。2009年2月,新疆油田分公司“数字油田”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数字化大油区全面建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评价说:“这是国内唯一的、全面的油田数字化体系。”所谓“数字化油田”,就是通过各种数据的集成,把实体的油田放到计算机和网络上,整个油田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1993年,克拉玛依油田信息化建设起步,用7年时间才完成数据采集、整理工作。2000年,大规模数据建设和信息平台开发首战告捷,提出“数字化油田”标准。2008年,新疆油田公司实现了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数据正常化、系统集成化和生产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老区油田目前处于开发的中后期,高台子油层含水饱和度大幅度增加,纵向分层情况认识不清,区域剩余油藏分布规律不明,增大了挖潜难度和节能减排压力。为进一步认清高台子油层剩余油藏的分布情况,指导生产作业,明确潜力方向,在研究区域应用PNN(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识别储层剩余油藏的纵向分布情况。将10口井的监测结果与生产资料对比,措施符合率为80%。研究表明PNN测井技术能够较好地在纵向分层上识别储层的剩余油藏分布状况,在指导单井在高含水层补孔堵水方面,整体应用效果较好,产油量增加。该方法的结合应用提高了老区油田高台子油层评价剩余油饱和度的准确性,为制定和调整后续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进一步指导油藏高效开发和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