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洁霞  梁妙玲 《内科》2010,5(4):429-43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康复干预组在发病48h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随意自我康复锻炼,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康复干预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94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是A组与B组,每组有患者47例,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阶段式康复宣教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的跌倒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21例):选择阶段式康复宣教护理方法展开临床护理;对照组(21例):选择常规传统健康宣教方法展开临床护理;就组间跌倒预防知识评分、疾病知识评分以及跌倒率展开对比。结果入院时,护理组跌倒预防知识评分为(56.79±4.33)分;疾病知识评分为(58.93±3.25)分;对照组跌倒预防知识评分为(56.52±5.69)分;疾病知识评分为(58.95±3.29)分;出院前,护理组跌倒预防知识评分为(95.69±4.09)分;疾病知识评分为(96.73±2.17)分;对照组跌倒预防知识评分为(90.41±2.83)分;疾病知识评分为(92.49±1.71)分;最终发现,入院时,护理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预防知识评分以及疾病知识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出院前,护理组跌倒预防知识评分以及疾病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38.10%)(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宣教护理方式的有效运用,使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于跌倒预防知识以及疾病知识可以进行充分掌握,确保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率获得显著降低,充分实现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脑卒中患者偏瘫不同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要点,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2016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行分阶段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3个月后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组间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前(P0.05)。两组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符合患者生存、生活质量需求,建议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共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6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同时进行社区访视等行为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针灸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以3个月为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四肢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独立性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运动功能及生活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FIM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有更明显的提高,表明功能康复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的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实施护理干预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均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3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进一步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1日-2017年5月31日两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临床试验对象,根据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7%,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方面,试验组(15.6±1.5)分,对照组(24.8±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临床疗效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意义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6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一些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护理之后,其中基本痊愈患者18例(41.9%),好转22例(51.2%),无效3例(7.0%),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15例(34.9%),好转18(41.9%),无效10例(23.5%),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偏瘫疾病时,可以在治疗中给予患者科学的、系统的护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给予的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即常规护理分为常规组(30例),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分为实验组(30例),采取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价患者的ADL评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康复护理效果为90.0%,显著优于常规组康复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尿微量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干预脑卒中糖尿病患者,能较好地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防止肢体偏瘫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诊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30例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肩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痛程度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肩痛程度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轻(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干预性护理措施在预防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2月-2015年2月接收未脑卒中病史患者100例作为调查成员,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行不同护理措施,即:常规组行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行干预性护理措施,于预后评定脑卒中病发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预后、高血压、脑卒中发生率少于常规组,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性干预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降低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提高疾病知识了解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阶段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9年6月,纳入116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阶段康复护理。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2、8、12周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时FMA-UE、WMFT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时FMA-UE和WMF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阶段康复护理对手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规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涉组,每组53例,干涉组患者在通例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通例的神经内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干涉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各43例。单一组行基础护理干预,综合组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以及康复情况。结果综合组总体有效率41例(95.35%)显著高于单一组33例(76.74%),两组护理前的Barthel评分、运动能力评分(M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Barthel评分、MAS评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医综合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取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以及心理功能、物质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ADL评分和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方法对90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出院前偏瘫侧肢体肌力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建立护理干预团队,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院内康复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延续性护理工作模式制定患者康复训练流程图,两组均进行定期访视。结果实验组的偏瘫侧肌力、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焦虑程度大于实验组。结论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模式加以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肢体有所效果,能够提高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残疾〔1〕。脑卒中引起偏瘫的患者功能恢复主要依赖于康复训练,早期的床边康复护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观察床边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脑病科脑卒中急性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56~70岁;对照组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