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具工业》2016,(8):14-18
对后桥半壳的成形工艺进行分析,采用落料、成形、整形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后桥半壳生产,大大减少了后桥半壳后期的加工工序。实践证明,该落料、成形、整形模结构合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为此类零件的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汽车后桥桥架成形模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描述汽车后桥桥架的CAD造型设计和成形可能性的CAE分析。从有限的二维图形数据中产生三维的立体图形,然后重构主要的成型工步(前四步)的模具工作型面,利用厂方提供的工艺参数,采用CAE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对后桥桥架成形工艺确认。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冲压生产三元催化器端盖过程中存在的成形工序繁杂、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将内高压成形技术应用于三元催化器端盖,根据其结构特点,采用"一模两件"工艺,并借助非线性有限元软件DYNAFORM对汽车三元催化器端盖进行仿真,研究了端盖壁厚分布、起皱行为及非对称大膨胀比管件的成形规律.结果表明,在前期加载速率上升较快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模具工业》2016,(2):19-21
介绍了汽车整体后桥壳结构,对后桥壳的成形工艺难点进行分析,桥管卷圆采用侧抽芯机构成形,保证了桥管部分圆柱度和直线度的要求。经过现场实际生产验证,后桥壳的成形工艺合理,生产效率高,成形的后桥壳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后桥壳实际冲压成形中存在的缺陷,基于DYNAFORM软件对后桥壳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压边力、冲压速度对冲压成形的影响。设计了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以最大减薄率为评价指标,选取冲压速度、压边力、摩擦系数、凹凸模间隙为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最大减薄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依次为冲压速度、摩擦系数、压边力、凹凸模间隙。最优成形工艺参数为:冲压速度为1000 mm·s~(-1)、压边力为300 k N、摩擦系数为0. 12、凹凸模间隙为6. 2 mm。在最优工艺参数下,制件的最大减薄率为14. 35%,最大增厚率为8. 38%,模拟结果的成形质量良好,并进行实际的冲压成形实验,实际制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相比,最大减薄率误差为7. 65%,最大增厚率误差为0. 6%。制件无破裂、起皱,表面质量良好,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重型载货汽车冲焊驱动桥后桥半壳零件的结构及工艺性 ,讨论了该零件毛坯展开形状和尺寸的确定方法 ,并介绍了成形模的结构及工作过程,指出了模具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针对具有小半径圆角的薄壁环形件的内高压胀形工艺存在所需内压过大和零件贴模程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传统内高压胀形以及基于柔性滑动分体式型腔模具的内高压胀形两种成形工艺。分析了在相同加载路径下两种成形工艺的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了基于滑动分体式型腔模具的内高压胀形工艺方案为较优方案。采用正交试验探究了进给量、最大内压和保压时间对成形件的胀形高度和最大壁厚减薄率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进给量和最大内压分别是胀形高度以及最大壁厚减薄率的最大影响因素。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最优方案,即进给量19 mm、最大内压80 MPa和保压时间1 s。采用最优方案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可成形出合格的零件,测量成形件的壁厚分布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壁厚减薄趋势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冲压焊接工艺相比,管件内高压成形工艺具有成形精度高、质量轻、材料省等优点。因此,管件内高压成形技术成为从制造工艺上降低车身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自制设备对简单管件进行内高压成形实验,并借助有限元软件对其成形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基于此,对发动机横梁内高压成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主要研究摩擦因数、轴向补料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减小摩擦因数可有效降低发动机横梁壁厚减薄程度,轴向补料路径对其厚度分布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液力变矩器中的涡轮壳零件作为分析对象,利用Simufact Forming软件建立涡轮壳成形的有限元模型,仿真了两种不同的涡轮壳成形方案,通过仿真结果可以得知,采用压边圈的方案可以使冲压成形力降低27.1%,并且采用630 t机床可以满足零件的冲压。借助Simufact Forming软件对涡轮壳的成形进行回弹分析,研究了冲压工艺参数对涡轮壳成形回弹的影响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涡轮壳的回弹量随着模具间隙的增大而增加,而随着冲压速度的增大则减小。此外,基于有限元模拟的结果设计了涡轮壳的成形模具,并进行试验验证,通过测量得知涡轮壳的最大回弹量为0.442 mm,回弹量的最大模拟值为0.37 mm,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6.3%,其可以满足样件制造的要求,从而为涡轮壳成形模具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80kN汽车冲焊驱动桥后桥半壳冷冲压弯曲成形工艺、模具结构及其工作过程,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指出了模具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汽车后桥半壳零件的热弯成形工艺、模具结构及工作过程 ,并针对产品成形工艺的难点 ,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提出了采取的措施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内高压成形塑性屈曲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洪飞  苑世剑  王仲仁 《锻压技术》2001,26(5):29-31,36
利用塑性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了内高压成形工艺中出现的塑性屈曲失效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内压的增加,轴向临界屈曲载荷随着递增,为内高压成形工艺提供了理论保证;同时在不同的比例加载关系下,周向屈曲波数不尽相同,而且可能出现轴向临界屈曲载荷的“跳跃”现象,该现象的本质含义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运用动力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模拟四通管内高压成形过程,对内高压成形仿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四通管内高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了管件内高压成形规律以及影响成形结果的关键工艺因素.通过分析模拟结果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内高压成形原理,并以某车型前副车架纵管梁为例,分析了制件的结构特点和截面变化,重点介绍了该零件的内高压成形工艺方案的确定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形状特别复杂、四周负角封闭和尺寸很小的冲压件,在确定其工艺方法时,遵循如下步骤,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研究制件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选定基本的成形方法,最后要深入研究各基本方法的成形要点,并确定最终的工艺方案。本文通过门槛后内板的应用实例,说明该方法对解决复杂冲压件的工艺难题,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对复杂形状空心构件内高压成形工艺进行了数字模拟研究。采用有限元模拟,对矩形截面空心零件弯曲部位在内高压成形过程中产生起皱、破裂等缺陷进行了分析;针对矩形截面空心件弯曲部位,提出采用椭圆截面充液预成形的方法,控制起皱、破裂缺陷的产生,成形质量较理想。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采用较低压力可以改善内高压成形过程中材料的分布、提高材料的成形极限、控制缺陷产生并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开裂的1#板材和不开裂的2#板材的焊缝质量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2#试样塑性应变比r值高于1#试样.杯突和金相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板材焊缝质量良好,冲压开裂并非由焊缝质量原因造成.通过Autoform软件对1#和2#试样进行仿真分析发现,1#试样在棱角和焊缝薄板侧区域的应变和减薄率均大于2#试样,且最大减薄率达到...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厂生产的JX134后桥壳,其重量为31kg,材质要求为QT42—10,采用型内球化处理,浇注系统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