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具有环形射流作用的吸气流动临界速度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吹口宽度、吸气量、导流片数不同的技术参数对其影响的原因;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了环形射流吸气流动和单纯吸气流动沿中心轴线的速度分布情况,得出:具有环形射流的吸气流动其速度衰减慢、控制范围广、控制效果均匀,可用于大范围通风和送风。  相似文献   

2.
桥梁结构处于大气边界层中,由于断面外形复杂、折点较多,其绕流常呈现复杂的流动分离和再附着状态,应评估来流湍流对桥梁断面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节段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获取了均匀流场和3种格栅湍流场下模型表面平均和脉动压力分布,评估了桥梁断面气动力特性的改变,分析了不同风场下断面流动分离再附着的变化。研究发现:湍流显著改变桥梁断面前缘(特别是零度和正攻角时上表面和负攻角时下表面)的分离和再附着特性,进而影响桥梁整体断面的气动力特性;随着湍流强度增加,前缘分离点的平均压力系数的幅值增大,而再附着点向上游移动;湍流强度对分离和再附着的影响程度随着风攻角的增大而变得显著;三分力系数在小风攻角时受湍流强度影响较小,在大风攻角下湍流强度的影响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断面前缘的压力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风洞实验的方法开展了涡流发生器布局方式对翼型失速流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通过对比在干净翼和安装涡流发生器情形下的气动力,重点讨论了涡流发生器布局方式对翼型失速流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类和第二类布局方式都能够有效抑制翼型失速,提高最大升力系数,其失速特性得到极大改善;第二类布局方式对失速的控制效果略优于第一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脉动风场对覆冰导线动态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和动网格技术,计算了正弦风场下新月形覆冰导线在垂直振动与扭转振动耦合下的动态气动力系数,并与相同舞动条件下定常风场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来流速度脉动频率和幅值对气动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覆冰导线在正弦风场作用下的动态气动力系数平均值略高于定常风场下动态气动力的数值;脉动风频率对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平均值影响较小;脉动风幅值增加会导致动态气动力系数的平均值增大.因此工程中进行输电线路防舞设计时,应考虑脉动风场幅值对气动力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深对压气机静叶吸力面的流动分离研究与理解,本文使用URANS模型瞬态模拟扰流棒产生的周期性低频尾迹来流与平板表面的流动分离转捩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平板前缘约3%自由流湍流度,进口雷诺数70000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折合频率f+=0.5对应的平板表面流动状态,揭示了低频来流尾迹与分离剪切层内部运动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特性,考虑受电弓平均稳态与非稳态气动力影响,基于受电弓的非稳态空气动力学模型,采用均匀来流假设,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得到受电弓各部件的气动升阻力.将非稳态气动力时间平均,得到平均稳态气动力,并将具有一定脉动的受电弓非稳态气动力及平均稳态气动力分别加载至弓网动力学模型中,对比了2种气动力加载情形下弓网动力学. 仿真结果表明:在受电弓三质量块模型下,受电弓平均稳态与非稳态空气动力学对弓网受流的影响差别不大.进一步从受电弓非稳态气动力激励的振幅与频率两方面研究了其对弓网受流的影响,当外部激励振幅较大或频率与弓网系统频率接近时,弓网受流特性会受到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将来考虑非均匀来流、横风等复杂气动条件下的弓网受流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PIV技术,对在均匀来流条件下无压流流道内底壁矩形突起物流动的二维瞬时流速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湍流情况下,两种台阶比(h1/h=2、4),相同流量(Q=40 L/s)情况下突起物绕流流动特性及流场中旋涡生成发展与演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还对两种工况下流场结构的时均特点和突起物附近水面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舰船的发展和大量应用,舰船甲板流场的分析与控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为改善舰船甲板流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射流装置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并以直升机桨盘位置为例分析了不同射流装置参数对于直升机桨盘流场优化的效果。首先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舰载直升机甲板流场的数值模型,以研究基于射流主动流动控制对舰船甲板流场的影响。然后该方法选取k-ε湍流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模拟得到添加射流装置的舰船甲板流场流线与速度分布,结合流场信息对旋翼受力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加装射流装置对舰船甲板流场的流动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上射流的添加可以使得甲板流场中回流区的影响范围减小,从而使得桨盘流场速度梯度减小;桨盘流场速度梯度的减小可以有效降低旋翼气动力变化和响应水平;不同的来流角下添加上射流装置均能通过控制甲板流场从而减小响应,提高直升机的安全性。射流速度对流场控制效果影响显著,应结合射流装置安装位置选取最优射流速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检验本文数值方法及其求解策略模拟均匀吸气控制下钝体绕流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基于LES(large eddy simulation)方法的DKEM(dynamic kinetic energy subgridscale model)模型和基于RANS(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方法的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模型对均匀吸气控制下三维后台阶(backwardfacing step,BFS)的流动分离和再附进行了数值模拟. 比较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所得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和再附长度,结果表明:LES方法在本文精细网格下能得到较精确的预测结果;不同流量系数CQ的吸气控制均能较显著地减小后台阶流动的环绕区范围和再附长度,改善台阶后的流场结构;随着CQ绝对值的增加,吸气控制效果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凹槽内部剪切流动特性对滑动减阻效果的影响,利用静、动滑动摩擦因数测试系统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凹槽高宽比(e=0.5、1.0、2.0、3.0)、凹槽几何尺寸、壁面运动速度等因素,对凹槽内的剪切流动特性及壁面滑动减阻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凹槽结构增加了润滑油滑动减阻效果,凹槽几何结构对减阻效果有明显影响,当凹槽宽度L、深度H均为2 mm时,凹槽的减阻效果相对较好,且壁面运动速度对其剪切力减小率fτ的影响较小.此外,凹槽尺寸、壁面滑动速度对凹槽内流场特性有重要影响,不同工况下凹槽内部存在上下2个涡或者1个大涡和2个边角涡.结果表明:凹槽内的剪切流动特性对滑动减阻效果有重要影响,并可为滑块表面凹槽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时,意义的表达被融入了一定语言背景、伴随了许多体态语言和丰富的语音语调,它是体现了一定思想的活的、动态的意义,涉及一定的参与者、事件和行为,具有线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特征.由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衍生出"意义流"概念,并引入"声音流"和"文字流",进而阐明意义流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透明镀膜玻璃管中,进行高粘假塑性流体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观察到一种新的流型:闪蒸沸腾。基于535个流型数据,建立了流型关联式。  相似文献   

13.
物流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存在着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较低,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条件比较落后,物流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要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必须把物流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大胆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流量限的概念,并应用于燃气管网计算及计算结果分析中,使其更加精确和简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试验证明,水在圆管流动中存在着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态,不仅在稳定水头下能观测到,在渐变水头下也能观测到,从而使观测流体流动的试验设备得到了简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非均匀流动网络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优先流是指土壤在整个入流边界上接受补给,但水分和溶质绕过土壤基质,只通过少部分土壤体的快速运移.优先流的产生是由于土壤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根孔、虫孔等大孔隙以及裂隙等.搞清优先流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入渗补给过程、准确评价地下水补给资源以及地下水污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大分子染色材料(Brilliant Blue FCF)及根据碘与淀粉反应显现出蓝色的原理,设计实施了土壤中非均匀水流运动的室外染显色示踪实验,研究了土壤水非均匀流动模式,验证了优先流的水流通道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土石堰过流场区分为一维恒定变量流场和二维恒定非达西渗流场;应用圣维南方程和福希海默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分别用龙格一库塔法和有限元法进行数值计算,然后协调迭代求得整个流场的水力参数(溢流水深与流速;渗透流速与测压管水头等)。算例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8.
19.
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定量描述行人交通流的特性,进而解决行人交通问题,达到提高路网运输效率的目的,借鉴机动车交通流模型,建立了行人交通流模型.以长春市工农大路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行人的交通流特性,验证交通流模型的可靠性,为行人交通流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核子皮带秤与微计算机组成的矿物料流量计量系统,实现瞬时流量、累积流量计量方案的实施及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