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直流输电换流站换流器保护的配置及原理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袁清云 《高电压技术》2004,30(11):13-14
主要讨论换流站直流保护中最重要且最复杂的换流器保护的配置原则和基本原理 ,该保护包括阀短路、换相失败、交流过压、直流过压、不正常触发、后备直流过流、阀直流差动等保护 ,以及大角度监视、可控硅在线监测和晶闸管结温监视。  相似文献   

2.
日立CMT2598彩电利用开关电源厚膜电路STR-6708内部的过压保护功能,设计了可控硅保护电路。当行、场扫描电路发生过流、过压故障时,可控硅被触发导通,通过光电耦合器传递保护信息,迫使厚膜电路STR-6708内部的过压保护电路动作,开关电源停止工作,输出电压降到0V,进入保护状态,该机因此常发生“三无”敬障。而排除“三无”故障,必须从保护电路入手。  相似文献   

3.
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与双向可控硅,外形与三极管相似(有些还像铁壳大功率二极管,只是在阴极旁有一个控制电极),有时容易与三极管(二极管)混淆。单向可控硅一般用于彩电的过流、过压保护电路。双向可控硅一般用于交流调节电路,如调光台灯及全自动洗衣机中的交流电源控制(相当于自动开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了一款在动态和静态下均可实现过压保护的电路。该电路通过采样反馈,将得到的过电流信号转换成过电压信号,再与过压门限比较之后获得过压保护信号。由于过压比较设置了高低两个门限,因而引入了迟滞,可防止由于过电压在门限附近振荡造成电路频繁开关而不能正常工作。SPICE仿真表明,该电路具有良好的过压保护特性。  相似文献   

5.
杨钧  余章平 《电源世界》2006,(6):12-13,42
在直流开关电源设计中,一般会考虑过热保护,过电压、过电流保护,以及软启动保护电路,但经常会忽略欠压保护电路,而设计欠压保护电路还有一定的难点。本文提出了直流开关电源的欠压保护方法,并对交流输入低电压保护和直流输出欠电压保护电路进行了原理分析,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4.副电源+5V过压保护该保护电路由稳压二极管D96、三极管Q83组成,对副电源+5V电压进行监测。当5V电压过高,可能损坏微处理器控制电路时,D96击穿,Q83获得正向偏置电压而导通,将低电平触发电压加到模拟可控硅电路Q97的基极,模拟可控硅电路翻转,使电源电路进入保护状态。  相似文献   

7.
检修技法:由于该机芯彩电设置双重过压保护电路(可控硅Q804和"X射线"保护),它们都对+B1(+1llV)电压升高时起保护作用。因此,采用"+B1(+1llV)电压监视"法来判断保护电路动作与否,并发现当自动关机时,+B1电压无异常,说明开关电源电路  相似文献   

8.
东芝43AGUC、50AGUC等AG系列背投彩电。开关电源初级电路Q80l采用半桥式直流变换厚膜电路STR-Z4479,次级Z801采用日立公司的稳压和保护电路专用模块HICl026A。该系列背投彩电设有完善的过流、过压保护功能,当开关电源或扫描电路发生故障时,大多进入保护状态。一、保护电路工作原理该系列彩电利用STR-Z4479(Q801)内部的保护功能,在开关电源初级设计了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和过热保护电路。电路比较简单,主要保护电路均在  相似文献   

9.
单相蓄电池放电装置中DC/AC变换保护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单相有源逆变蓄电池回馈放电装置中DC/AC变换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法,电路具有IGBT过流、过热、直流过压、输出交流过压、输出交流欠压、输出交流过流等多种保护类型,对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蓄电池放电技术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冯鸫  罗海志  杨洁民  郭琦 《高压电器》2011,47(12):49-55
笔者主要分析贵广二回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过压保护动作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首先介绍了接地极过压保护(59EL)原理及动作后果;然后介绍了接地极过压保护(59EL)的保护逻辑,通过分析贵广二回直流在调试过程中59EL保护的动作情况,指出了目前运行中的接地极过压保护的缺陷.为消除保护逻辑缺陷,避免接地极过压保护(59EL)误...  相似文献   

11.
低温等离子体污水处理电源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高频高压脉冲电源,利用交直流叠加技术,产生高频高压快速上升沿的交流脉冲.满足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需求.电源主要由交流电源、直流电源和交直流耦合电路(包括反应器)组成.实验结果表明,交直流叠加电源能够产生良好的低温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12.
研制的电压连续可调的高压直流电源,电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高频AC/D C变换单元,设计实现过流、过压保护和输出电压调节的功能;第二部分为高频D C/D C变换单元,主要由全桥串联谐振变换器组成,其工作在谐振状态,可以改善电路的高压打火问题。两部分都引入高频变换,能够减小系统体积和降低输出直流电压的纹波,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以及相应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个用于UPS和可再生能源的小功率DC/AC电源的设计。该电源由高频DC/DC环节和SPWM DC/AC环节组成。由UC3846控制的DC/DC环节采用具有变压器的推挽电路.实现低压直流到高压直流的变换并克服变压器的偏磁。基于MOTOROLA的DSP芯片56F801实现DC/AC环节的SPWM信号发生、输出交流电压调节和整个电源的监测和保护。该电源具有体积小,逆变效率高,波形质量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柔性直流输电是实现新能源并网和直流电网的极具潜力的输电方式。文中在张北数据港设计构造了一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用DC/AC变流器。所设计的变流器采用多变流器并联+z型接地变压器结构。为抑制离网下由于负荷特性而造成的输出电压不平衡与输出电压畸变问题,分别提出了变流器输出电压不平衡控制策略与输出电压谐波抑制策略,以保证设备的供电质量。为保证设备的不间断供电并提高设备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一种主动限流控制策略,在设备离网供电模式下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进行主动限流。最后,搭建了2.5 MW DC/AC变流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目前,该装置已应用于张北数据港柔性变电站。  相似文献   

15.
25kV高精度直流负高压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于工业分析的高精度直流负高压电源,电源输出电压25 kV,最大输出电流100 mA。电源通过BOOST电路校正功率因数和调节电压,用移相全桥把直流电逆变成高频方波,然后经高频变压器升压后倍压整流得到直流高压。用特殊材料和工艺设计制作的高频高压变压器解决了分布参数影响和绝缘耐压等难题,满足了高频高压和大功率输出的需要。实验运行表明:该装置输入功率因数高、输出电压稳定、纹波系数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TA原理取能电源直流侧能量泄放带来的整流桥路双重功耗发热,交流侧半控型晶闸管泄放导致二次电压波动较大的缺欠,设计了一种AC-PWM有源泄放电路,以此调控高压网侧铁心开气隙TA原理取能电源的励磁电流,使工作点在磁化曲线的线性区,同时配合多重瞬态电压抑制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可为网侧监测装置提供能长期工作在低热耗状态、电压稳定、瞬时大功率能量供出的安全电源。  相似文献   

17.
在电压型PWM AC/DC/AC变换中,直流侧储能滤波电容参数的选取是变换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目前直流侧电容选取存在一定的不精确性,分析了AC/DC/AC变换电路稳态时直流电容充放电的原理,对变换器交直流侧电压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电容纹波电压与三相供电电压偏差之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三相供电电压偏差选取直流侧电容参数的方法。分别对单相和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提供直流电源时直流侧电容C的合理选取给出了相应的分析和计算,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直流储能滤波电容参数确定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黄嘉  侯树旺 《电气传动》2007,37(12):11-14
介绍了电解脱脂段的生产工艺和工作机理.电解脱脂电源的主要技术要求是:输出直流电流为3~10 kA、输出直流电压为10~50 V、自动稳流或稳压运行、输出的直流电流或直流电压应定时改变极性.以在工业中成功应用的电解脱脂电源为例,详细介绍了全数字控制的晶闸管双反星带平衡电抗器整流电源系统的组成、自动稳流或稳压的工作原理、联动/单动操作模式、运行及保护.  相似文献   

19.
由于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高压直流(VSC-HVDC)输电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对负荷中心供电、风电消纳、孤岛电力传输等适应能力强,电压稳定性好,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对VSC-HVDC系统主要基于定功率控制模式进行潮流计算,而很少考虑到实际的换流器电压控制能力。为了更加精确地反映实际电网中VSC的电压控制特性,文中建立了基于VSC的电压控制模型,考虑了换流器损耗、交流滤波器、换流器容量限制等的影响,并基于电压控制特性提出了VSC多端直流/交流系统的通用潮流求解方法。对直流电网功率分布变化和N-1故障以及多端直流/交流系统的潮流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的潮流算法能够反映直流换流器的电压控制调节能力,验证了基于VSC的多端直流/交流系统在考虑换流器电压控制特性后的潮流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算法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布式能源发电容量的不断增长,分布式能源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和电能损耗问题日益严重,在配电网中采用直流配电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近年来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交直流变流器、DC/DC换流器的工作效率和额定容量大幅提升,降低了直流供电系统的网络损耗。同时,家用电器对直流电源的兼容性亦不断提高,住宅直流供电技术将成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对住宅直流供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住宅直流微网的优势和可行性,提出了1个典型的住宅直流微网系统模型,分析了在构建该模型过程中涉及到的电压等级的确定、供电组网模式的选择、系统的控制与保护设备等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参考解决方案,并对住宅直流供电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