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给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研究。方法选择ASAⅡ或Ⅲ级行手术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10例,年龄68~86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TCI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依托咪酯采用TCI,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μg/ml;B组依托咪酯采用静脉推注,剂量先按0.3mg/kg设定。观察患者入室时(T1)、依托咪酯注射过程中入睡前且BIS90(T2)、入睡且BIS60(T3)、喉镜暴露插管(T4)、插管后1min(T5)、5min(T6)等的HR、SBP、DBP、BIS值。同时观察A组患者入睡时的靶浓度和B组患者入睡时依托咪酯的用量;观察两组患者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及诱导过程中发生肌震颤的例数。结果 T4时B组HR明显快于,SBP、DBP明显高于A组(P0.05),T5时B组HR明显快于,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依托咪酯用药量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为(9.7±1.2)s,明显长于B组的(6.1±1.1)s(P0.05)。A组肌震颤发生的例数0例,明显低于B组的17例(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导时采用TCI血浆靶控模式给药对于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用于全麻诱导对皮质醇、血糖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48例全麻插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分六步诱导给药 ,B组人工推注丙泊酚。观察心率、血压、SpO2 、ECG、HRV ,并于诱导前 (T0 )、意识消失时 (T1)、插管时(T2 )、插管后 1min(T3 )、3min(T4 )、5min(T5)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皮质醇。结果 A组心率、DBP、SpO2 、血糖和皮质醇各时点无明显差异 ,HRV、SBP各时点较T0 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插管前后无明显差异 ;B组T1、T2 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T0 和T3 、T4 、T5,也明显低于A组各时点 (P <0 0 5 ) ,T3 的HF、血糖、皮质醇明显高于T0 和其他各时点及A组 (P <0 0 5 ) ,而LF/HF明显低于T0 、T1和T5及A组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TCI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时机体应激反应小 ,诱导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3.
靶控输注(TCI)技术显著提高了临床麻醉效果,在临床使用逐渐增多,但不同年龄患者临床使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能会有差异.本文旨在观察和比较老年与中青年患者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靶控输注预防全麻拔管期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全麻苏醒期气管拔管时可引起血压剧增、心率增快等强烈的心血管反应,易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血压过高还可引起手术部位出血[1].本研究观察在气管拔管时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技术在肾移植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应用对心血管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的尿毒症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1~38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在Narcotrend监测下采用Diprifusor TCI输注泵输注丙泊酚,B组人工推注丙泊酚。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前(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3 min(T_3)、5 min(T_4)的HR、MAP、Narcotrend指数(NTI)及血糖(Glu)、血浆皮质醇(Cor)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患者HR明显减慢,MAP明显下降(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T_2、T_3时B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且B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与T_0时比较,T2~T4时A组Glu、Cor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4时B组Glu、Cor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Narcotrend监测下丙泊酚TCI用于肾移植患者全麻诱导时,麻醉深度可控性强,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BIS值与机体应激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全麻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与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3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Ⅰ组BIS值维持在36~45,Ⅱ组46~55,Ⅲ组56~6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以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和10min(T5)记录HR和MAP,同期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糖和皮质醇。结果Ⅰ组MAP、HR于T3、T4时持续下降(P<0.05),且T3、T4时MAP低于Ⅲ组(P<0.05);Ⅱ组T4时MAP低于T0时(P<0.05);Ⅲ组血糖和皮质醇水平T2、T3时高于T0时(P<0.05或P<0.01),血糖T2~T4时较Ⅰ组升高(P<0.05或P<0.01),T3、T4时较Ⅱ组升高(P<0.05),T2、T3时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结论丙泊酚TCI用于全麻诱导时,将BIS值控制在46~55,在有效减轻应激反应的同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不同靶控浓度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法用于无痛人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学和药效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目标浓度为调控指标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TCI和丙泊酚结合,将使静脉麻醉的深度可控性更强,如找到合适的技术指标,将杜绝人为的干扰因素。本研究拟确定丙泊酚应用TCI法在无痛人流中合适、安全的靶控浓度,观察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雷米芬太尼不同血浆靶控浓度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 老年患者(≥65岁,A组)和青壮年患者(<60岁,B组)各40例,每组又随机均分为四个亚组:A1、A2、A3、A4、B1、B2、B3、B4,分别输注雷米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为1、2、3、4 ng/ml,5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2.5μg/ml),10 min后给维库溴铵0.1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各时刻患者的BP、HR、Grant气管插管评分、BIS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相对于同浓度B组阿托品和麻黄碱的使用例数增多(P<0.05),A1、A2、A3组使用阿托品的例数少于A4组(P<0.05),A2、A3组使用硝酸甘油的例数分别少于B2、B3组(P<0.05),B2、B3组多于B4组(P<0.05).各浓度的雷米芬太尼均引起BIS的轻度下降,而雷米芬太尼输注后BP虽有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评分,B1组明显高于其他亚组(P<0.05).相对于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与切皮后2 min各组BP均有上升,A3、A4和B4组BP上升、HR增快的幅度较小.结论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2~3 ng/ml和2.5μg/ml比较合理,诱导效果满意,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不同输注方式对麻醉诱导阶段血浆皮质醇(Cor)、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G1组(国人参数组)、G2组(Tackley参数组)、G3组(BET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诱导前(T0)、轻拍三角肌不应即刻(T1)、气管插管过声门即刻(T2)、插管后3min(T3)、5min(T4)、10min(T5)记录HR、MAP并采集动脉血标本以测定血浆Cor、PRL。结果三组麻醉诱导期间HR、MAP随时间变化差异都无显著意义。三组麻醉诱导阶段血浆Cor、PRL的浓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在T1时点,三组血浆Cor浓度有轻度下降,而PRL的浓度轻度增加。插管时,三组血浆Cor、PRL浓度均上升,以G3组最显著。结论G1组对应激反应的控制优于G2、G3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浆Cor、PRL的浓度变化可用于判定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肝癌行肝脏部分切除术Diprifusor TCI系统的执行情况。方法选择24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种类的不同分为肝脏手术组(H组)和普通上腹部手术组(C组),每组12例。以芬太尼4μg/kg、TCI丙泊酚3μg/ml诱导,麻醉维持予丙泊酚TCI复合硬膜外阻滞。观察麻醉期间HR、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并抽取动脉血检测丙泊酚的血药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中位数(MDPE)、PE绝对值中位数(MDAPE)、摆动度(wobble)评价Diprifusor TCI系统执行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期间的HR、MAP、BIS、AAI、PE、MDPE、MDAPE、wobbl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ipri-fosor TCI系统总的PE、MDPE、MDAPE、wobble分别为15.43%、11.93%、17.89%、13.09%。结论丙泊酚Diprifusor TCI系统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  相似文献   

11.
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乳腺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诱导时设定雷米芬太尼靶浓度4μg/L(H组)和2.5μg/L(L组),丙泊酚3 mg/L,术中靶浓度维持不变,缝皮结束时停药。观察诱导前、意识消失、放入喉罩前、放入喉罩后1 min及切皮前、切皮后2 min的血压、心率,记录病人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及即刻药物效应室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后收缩压降低率分别为22.4%和12.8%;放入喉罩前后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变化;切皮后收缩压升高率分别为4.76%和18.0%。停药后两组病人平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2.8和12.3 min,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13.3和12.6 min。结论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雷米芬太尼靶控浓度2.5~4μ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用于全麻诱导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探讨两药联合应用时最适合剂量。方法4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予异丙酚靶控输注,Ⅱ组予异丙酚靶控输注,并联合应用咪唑安定0.03mg/kg;每组又随机分为A、B两个亚组各10例,A亚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μg/ml,B亚组为3μg/ml。结果ⅠA组各时点HR、SBP和DBP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且较基础值升高(P〈0.05);ⅠB、ⅡA组HR在T0较基础值升高,其余时点低于基础值(P〈0.05),SBP、DBP在各时点均较基础值降低(P〈0.05);ⅡB组HR、SBP、DBP在各时点较基础值降低(P〈0.05)且低于其余三组;患者OAA/S评分达1分(BIS值55~65之间)所需时问ⅡA组较IA组、ⅡB组较IB组显著缩短(P〈0.05);ⅡA与IA,ⅡB与IB低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唑安定0.04mg/kg可减少诱导所需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至2。3μg/ml,缩短诱导所需时问.且不增加诱导过程低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输注(MCI)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组采用丙泊酚MCI;T组采用丙泊酚TCI。分别记录麻醉效果,诱导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监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体动、舌后坠、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与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总用量T组明显大于M组(P〈0.05),T组麻醉效果优于M组(P〈0.05)。丙泊酚诱导后血压下降程度M组大于T组(P〈0.05),术中出现体动及术后不良反应例数M组多于T组(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优于丙泊酚人工控制输注。  相似文献   

14.
复合咪唑安定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麻醉诱导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为50时,复合咪唑安定对丙泊酚靶浓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或Ⅱ级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丙泊酚(P)组和丙泊酚复合咪唑安定(M)组,记录BIS值降至50时的丙泊酚血浆及效应室靶浓度及病人诱导前、BIS值降至50时(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即刻的HR和MAP.结果 当BIS值降至50时,M组丙泊酚的血浆及效应室靶浓度及用量均明显低于P组(P<0.05或P<0.01);两组病人诱导后的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1),P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的HR较诱导前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且明显慢于M组(P<0.05).结论 以BIS值降至50为指标.TCI丙泊酚诱导时复合咪唑安定可明显降低丙泊酚的血浆及效应室靶浓度;可减轻丙泊酚诱导所致HR减慢,但不能减轻丙泊酚诱导所致血压下降;对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两者相似.  相似文献   

15.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的静脉给药方法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40例,ASAⅠ级,无药物过敏史。年龄(29·4±5·8)岁,体重(55·05±8·96)kg,身高(162·03±4·29)cm,妊娠时间(48·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与恒速输注用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接受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67例,随机分为靶控组(n=35)与恒速组(n=32). 麻醉开始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靶控组以丙泊酚按血浆靶浓度3 mg/L~6 mg/L诱导.待成功入镜后减至诱导浓度的1/2维持,必要时每次增减0.5 mg/L来加深或减浅麻醉;微泵组以丙泊酚1.5 mg/kg~2.5 mg/kg手工匀速推注至睫毛反射消失为诱导量,入镜后减至6mg·kg~(-1)·h~(-1)~9mg·kg~(-1)·h~(-1)泵注维持.两组均以术中体动反应调节麻醉深度.记录两组内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患者入睡时间、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者、患者满意度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靶控组呼吸抑制例数较少,术者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麻醉呼吸抑制发生率低,靶浓度数值便于经验交流,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心脏手术患者150例,以丙泊酚TCI、雷米芬太尼3~5μg/kg诱导,丙泊酚-雷米芬太尼2~8 ng/ml TCI维持,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50±10.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无术中知晓.结论 雷米芬太尼[效应部位浓度(Ce)2~8 ng/ml]复合丙泊酚[血浆浓度(Cp)1~2μg/ml]用于心脏手术的麻醉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平稳,有利于术后早期气管拔管.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国人麻醉诱导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靶控输注(TCI)的准确性受所选用的药代学模型及参数的影响较大,即使应用群体药代学模型,误差也不可避免。误差的主要来源是药代学研究的人群与靶控输注人群之间的差异。目前商品化的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是Astrazeneca公司的Diprifusor。该产品采用的是Masrsh药代学模型。Diprifusor用于国人的临床研究目前的文献报道比较少。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反馈靶控输注(TCI)和病人自控镇静(PCS)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0例ASAⅠ~Ⅱ级、年龄18~70岁的妇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T组(TCI)和P组(PCS),每组25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使麻醉平面维持在T6以下,同时连接TCI系统和PCS系统并设置参数。切皮前5min开始系统给药,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给药,持续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频谱边界频率(SEF)、高频(HF)、低频(LF)的变化,并评定镇静深度(OAA/S评分法)。术毕记录丙泊酚的总用量及按压次数、苏醒时间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1),而各时间点MAP、BIS、SEF、HF、LF、LF/HF、HRV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一致(P>0.05)。结论 PCS和反馈TCI是两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