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MRI与关节镜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比较。方法选择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98例132膝,分别实施MRI和关节镜检查。对两者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在膝关节损伤类型、分级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MRI确诊膝关节损伤74例112膝,关节镜确诊损伤75例113膝,两者诊断膝关节损伤一致性高(Kappa=0.970),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9.12%,95.00%及99.24%。两者针对膝关节损伤类型及损伤分级的诊断一致性均较高(Kappa韧带损伤=0.951,Kappa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0.970,Kappa损伤分级=0.929)。结论 MRI检查可促进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与关节镜诊断效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其本身具有无创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3D序列MR技术检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半月板损伤患者,评价3D序列MR对膝关节ACL损伤、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本院及舟山医院收治的因膝关节损伤均行常规MRI、3D序列MR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的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2名MRI图像诊断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分析常规MRI及3D序列MR图像,以关节镜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及3D序列MR诊断膝关节ACL损伤、半月板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值。结果常规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的灵敏度为88.76%,特异度为81.82%,准确度为87.96%,Kappa值为0.544;3D序列MR诊断膝关节ACL损伤的灵敏度为94.67%,特异度为90.91%,准确度为93.19%,Kappa值为0.717。常规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4.62%,准确度为86.91%,Kappa值为0.642;3D序列MR诊断半月板损伤的灵敏度为91.45%,特异度为89.74%,准确度为91.10%,Kappa值为0.748。结论 3D序列MR技术可提高膝关节ACL损伤、半月板损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一致性,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MRI失误的原因,探寻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病例人选标准的12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行临床检查、MRI及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分析MRI诊断ACL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及Kappa值.[结果]关节镜证实89例患者ACL撕裂,38例正常,ACL撕裂患者中部分撕裂7例,完全撕裂82例.MRI诊断ACL撕裂的灵敏度96.6%,特异度86.8%,准确度93.7%,阳性预测值94.5%,阴性预测值91.7%,Youden指数83.4%,Kappa值0.85.[结论]MRI诊断ACL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度,MRI是诊断ACL撕裂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怀疑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检查后2~4天以内行关节镜检查,最终CT、MRI诊断结果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判断准确度的金标准。观察并比较CT、MRI检查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结果及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在CT及MRI影像学检查的表现。结果本研究100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22例无韧带损伤(22.0%),34例为部分韧带撕裂(34.0%),剩余44例为完全韧带撕裂(44.0%)。CT检查前交叉韧带的诊断为80.0%(80/100),MRI检查前交叉韧带的诊断率为97.0%(97/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93,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完全韧带撕裂的后交叉韧带角度、后交叉韧带弯曲度指数、前交叉韧带与胫骨内侧平舌矢状面夹角均明显小于无韧带损伤及部分韧带撕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及对比度均较高,可以清晰显示关节整体结构及韧带、半月板损伤情况等,可作为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检查、关节镜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资料,韧带损伤包括撕裂和完全断裂。结果韧带完全断裂病例中MRI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75%;21例韧带部分损伤,MRI对照诊断符合率为90.5%。1例MRI提示前交叉韧带完好患者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滑膜内完全断裂。结论 MRI是诊断前叉韧带损伤理想的、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但是对前交叉韧带滑膜内断裂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5月,对收治的膝关节韧带损伤150例患者行MRI和膝关节镜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对照标准。结果MRI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140/150)、80.95%(17/21)、95.35%(123/129)、96.85%(123/127)、73.91%(17/23);MRI对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及内侧副韧带MRI与膝关节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64%(124/127)、91.53%(54/59)、95.56%(43/45)。结论在膝关节韧带损伤检查中,MRI不仅能清晰显示韧带损伤、骨挫伤,且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各向同性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TSE-SPACE)及二维磁共振序列对膝关节交叉韧带、软骨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拟诊为膝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并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磁共振三维序列和二维序列进行检查诊断,以膝关节镜诊断为标准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80例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中,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者66例,其中51例为完全撕裂,15例为部分撕裂,后交叉韧带损伤者14例,其中10例为完全撕裂,4例为部分撕裂。三维MRI与二维MRI对前、后交叉韧带的敏感度、特异性及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经膝关节镜手术诊断软骨损伤共364处,其中0级196级,Ⅰ级83处,Ⅱ级44处,Ⅲ级28处,Ⅳ级13处。除二维MRI及三维MRI对软骨损伤中Ⅱ级、Ⅲ级特异性及Ⅳ级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维MRI及二维MRI对其他软骨损伤各级的敏感度、特异性、符合率均具有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SE-SPACE与2D-FS-TSE-PDWI均是诊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软骨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 ,而3D-TSE-SPACE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符合率更高,适合临床诊断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通过MSCT图像重建技术及MR检查测量后交叉韧带角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经膝关节镜检查的86例患者MSCT图像重建技术及MR检查的影像应用资料,并对后交叉韧带角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MSCT图像重建技术与MR检查测量出的后交叉韧带角无差异(t=0.045,P0.05);⑵经膝关节镜检查的86例中56例为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其后交叉韧带角为101.53°±20.22°;余30例前后交叉韧带正常,其后交叉韧带角122.03°±13.21°;⑶以后交叉韧带角108°为图像阈值,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小于108°的敏感度76.79%,特异度96.67%。结论 MSCT图像重建技术及MR检查测量后交叉韧带角对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后交叉韧带角小于108°时,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9.
前交叉韧带损伤:3.0TMR影像与关节镜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MRI特征,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行3.0T MR膝关节检查的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40个膝关节,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检查确诊。应用3.0T MR机(Philips Achieva型),膝关节专用线圈,进行斜矢状位TSE T1WI、TSE T2WI、PD-SPIR和冠状位、轴位TSE T2WI扫描。前交叉韧带损伤分为完全断裂、撕裂(部分断裂)及胫骨端撕脱。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 MR影像特征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MRI直接征象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肿胀(21/25),间接征象为交叉韧带过度弯曲、T2WI和PD-SPIR股骨髁间窝外侧骨挫伤;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4.00%。前交叉韧带撕裂(部分断裂)MRI直接征象为ACL矢状T2WI和PD-SPIR显示形态不规则、部分撕裂,ACL局部肿胀增粗,信号增高,仍可见连续存在的纤维低信号;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6.67%。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撕脱MR检查直接征像为胫骨近端可见T1WI、T2WI低信号撕脱骨片(3/3),ACL水肿、形态不规则,周围可见出血、积液,MRI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场强3.0TMR膝关节诊断的多平面、多序列影像相结合可形成ACL立体影像观,结合临床能够有效诊断ACL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关节镜与MRI检查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精准率,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52例,进行关节镜及手术前先采用MRI诊断技术进行检查,检查后的7d~6个月内进行关节镜检查或手术,将两次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RI诊断与关节镜及手术损伤程度的符合率:前交叉韧带为93.5%,后交叉韧带为100%,外侧副韧带为90.6%,内侧副韧带为88.5%,关节镜及手术对比诊断的符合率为93.1%。结论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检查采用MRI诊断技术,具有精准率高、无创、安全、方便等优势,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间本院具有完整资料的疑似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入组共计92例,以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对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断效价。结果 以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敏感度为92.86%(78/84),特异性为62.50%(5/8),准确性为90.21%(83/92);MRI诊断交叉韧带损伤0级12例、1级14例、2级12例、3级32例,不同分级准确率分别为0级75%(12/16)、1级63.63%(14/22)、2级80%(12/15)、3级82.05%(32/39),总体一致率78.26%(72/92)。经Kappa检验,MRI与手术或关节镜检查诊断结果基本一致性(加权Kappa值=0.779,SE of kappa=0.060,95%置信区间:0.549~0.786)。结论 MRI应用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断及分级诊断具有...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8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男56例,女29例,年龄14~70岁,平均39岁,均经手术或关节镜检查明确诊断,对所有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显示侧副韧带损伤77条、交叉韧带损伤81条。侧副韧带损伤分为轻、中、重度;交叉韧带损伤表现为不完全撕裂、完全撕裂及撕脱骨折。MRI可显示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局灶或弥漫性肿胀、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移位及韧带信号改变,可显示韧带撕脱骨折及移位,经与手术或关节镜对照分析,磁共振诊断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及后交叉韧带准确性分别为92·3%、97%、81·3%、100%。结论: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对韧带损伤的程度、类型的诊断较为准确,对临床治疗指导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与关节镜检查相对照,探讨不同医学中心常规核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准确性.前瞻性检查了年龄在22~59岁之间的病人70例,在对所有的病人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X线片检查,临床查体,常规核磁共振检查和关节镜检查术,计算出其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值和kappa值.结果表明:MRI检查对内侧、外侧半月板的敏感性分别为47%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5%和75%.准确性分别为73%和78.5%.对前交叉韧带(ACL)的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4%.研究发现MRI对内侧、外侧半月板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有着良好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3、0.45;对前交叉韧带的检查有极佳的一致性,kappn值为0.84.由此可见,MRI对半月板、交叉韧带的检查具有高度准确性,应当用做确定关节镜手术指征的初步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用于成人外伤性膝关节损伤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旨在为膝关节损伤影像学辅助诊断方法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收治可疑外伤性膝关节损伤成人患者90例,均行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关节镜作为金标准,分析外伤性膝关节损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诊断效能指标及损伤类型诊断准确率。结果90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显示确诊膝关节损伤78例,多层螺旋CT检查提示膝关节损伤60例,磁共振检查提示膝关节损伤75例。多层螺旋CT检查用于外伤性膝关节损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总准确度分别为70.51%(55/78),53.33%(7/12),68.89%(62/90);磁共振检查用于外伤性膝关节损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总准确度分别为93.59%(73/78),83.33%(10/12),92.22%(83/90)。磁共振组用于外伤性膝关节损伤诊断总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组(P<0.05)。多层螺旋CT组和磁共振组用于外伤性膝关节损伤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用于外伤性膝关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MR与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2例,82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后2~5天以内进行膝关节镜检查。检查结束后评估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结果,观察患者的患侧、健侧膝关节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斜状位、矢状位的前、后交叉韧带CT值,胫骨平台与前交叉韧带间夹角,后交叉韧带角度。结果所有患者的健侧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CT值、后交叉韧带CT值、胫骨平台与前交叉韧带夹角及后交叉韧带角度均明显大于患侧膝关节(P0.05);膝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82例患者膝关节共有89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多层螺旋CT的诊断率为95.51%(85/89),核磁共振的诊断率为97.75%(8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24,P0.05)。结论核磁共振和多层螺旋CT在诊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度,但多层螺旋CT的检查费用相对较低,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8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男56例,女29例,年龄1470岁,平均39岁,均经手术或关节镜检查明确诊断,对所有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显示侧副韧带损伤77条、交叉韧带损伤81条。侧副韧带损伤分为轻、中、重度;交叉韧带损伤表现为不完全撕裂、完全撕裂及撕脱骨折。MRI可显示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局灶或弥漫性肿胀、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移位及韧带信号改变,可显示韧带撕脱骨折及移位,经与手术或关节镜对照分析,磁共振诊断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及后交叉韧带准确性分别为92·3%、97%、81·3%、100%。结论: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对韧带损伤的程度、类型的诊断较为准确,对临床治疗指导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滕陈迪  邱乾德 《中国骨伤》2010,23(10):755-758
目的:探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经MRI检查的7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男47例,女27例;年龄12~76岁,平均37.3岁;病程2h~10d。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不稳、伸屈活动障碍,外翻试验、抽屉试验阳性,膝内侧明显压痛。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韧带损伤,其中前交叉韧带19例,后交叉韧带18例,外侧副韧带13例,内侧副韧带24例。韧带完全断裂12例,其中8例交叉韧带MR表现为韧带的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局部或弥漫性肿胀,PDWI上呈中等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4例侧副韧带MR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或韧带肿胀增粗,PDWI上呈中等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部分纵形撕裂62例,MR表现为韧带连续性完整,韧带增粗,PDWI上呈中等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经手术、关节镜检查确诊44例,与MRI诊断相符41例。结论:MRI能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是一种理想的诊断膝关节外伤的检查方法,宜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高频超声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结果和关节镜探查结果,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及治疗半月板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周内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57例怀疑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定义"金标准"为关节镜检查结果,对照分析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和关节镜探查结果。结果内侧半月板损伤利用高频超声诊断的灵敏度82.35%,特异度77.78%,准确性80.77%;外侧半月板损伤利用高频超声诊断的灵敏度75.44%,特异度81.48%,准确性77.38%。结论高频超声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评估半月板损伤的程度、性质等,对诊断和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方案选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膝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单侧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前后Lysholm与IKD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并非手术绝对禁忌证,术前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分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14例(14膝)。男8例,女6例;年龄20~49岁,平均(31.8±8.1)岁。患者均行X线、MR检查,提示10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角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Ⅰ期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术后固定3周后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3~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且存在明显松弛时Ⅱ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80个月,平均48.9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达87.1±2.8,优于术前19.6±0.9(t=12.3,P0.01)。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级:9例接近正常,5例异常。结论 :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