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淀粉和聚乙烯醇(PV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在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淀粉微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高分子微球材料,是亲水性药物递送的良好载体;用一些和淀粉具有较好相容性的材料(如PVA等)来制备复合微球,比用单一材料制备的微球更具优势。以可溶性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PI)作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PVA微球。探讨了温度、原料用量、转速等因素对制备的淀粉/PVA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激光粒度分析对微球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淀粉和PVA用量分别为5 g和0.05 g、油水体积比为3∶1、乳化剂用量为1.5 g、反应温度为65℃、搅拌转速为700 r/min、EPI用量为5 m L、反应时间1.5 h时,制得的微球形貌光滑、分布均匀,具有孔隙结构且结晶能力降低,平均粒径为16.464μm。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温度60℃、80℃、100℃,时间30min、60min、90min的湿热条件下蚕丝/PLA复合纱线形态结构、热收缩率、弹性回复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的蚕丝/PLA复合纱线由原来规整的形貌变成蓬松的状态,蚕丝/PLA复合纱线湿热收缩主要来自于蚕丝和PLA热收缩共同作用,整体呈上升趋势,但S捻Z捻蚕丝/PLA复合纱线在相同条件下湿热收缩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弹性回复率整体增加,幅度随着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温度为80℃时,纱线弹性回复率的增幅最大;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S捻与Z捻的蚕丝/PLA复合纱线的断裂强力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S捻复合纱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断裂强力具有差异,而Z捻复合纱线的断裂强力整体呈增大的趋势;对于断裂伸长率来讲,两种捻度的复合纱线整体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将神经导管植入损伤的神经组织处可促进神经恢复。受成本与技术的限制,湿法成型难以批量生产孔径大小和分布相对均匀的神经导管。为连续制备孔径大小及分布均匀的神经导管,以海藻酸钠、磷虾蛋白生物可降解材料作为基体,以PEG 4000作为致孔剂,通过低温湿法成型结合冷冻干燥方法制备了多孔神经导管支架材料,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PEG 4000有降低溶液的黏度、提高导管热稳定性的作用,导管截面具有蜂窝状孔洞结构,其孔径在10~20μm,最大孔隙率达到97%。导管为亲水材料,其吸液性能随PEG 4000质量分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EG 4000质量分数为30%~40%时导管的吸液性能达到1 417%。  相似文献   

4.
5.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单体和凹凸棒土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半干法制备聚丙烯酸系增稠剂。主要研究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及凹土含量对聚丙烯酸增稠剂黏度的影响,并考察所制备的复合增稠剂流变性能和耐电解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发剂1mL浓度为0.02g/mL、中和度为0.6、交联剂1mL浓度为0.0010g/mL,在丙烯酸与丙烯酰胺配比为1:1时凹土用量10%制得的复合增稠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鸡毛为原料通过酸碱法和氧化法结合提取羽毛角蛋白(FK),再将角蛋白与海藻酸钠(SA)混合制备SA/FK复合溶液,经纺丝成型制备出SA/FK复合纤维,用FT-IR、XRD、SEM等方法对纤维中分子间作用力以及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液黏度随pH升高而降低;SA/FK复合纤维中分子间氢键作用随pH升高而下降;凝固浴质量分数为5%时,SA/FK复合纤维断裂强度最高,为1.96 cN/dtex;纤维表面具有数目较多且分布不均的沟槽结构,此结构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相似文献   

7.
乳液聚合是对纳米颗粒改性的常用方法,但聚合效果不好且对改善纳米颗粒的分散作用不大。本实验引入硅烷自组装单分子层,采用无皂微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SiO2复合颗粒。EDS、FTIR、TEM、LSS分析表明,纳米SiO2通过硅烷功能化,可以更有效地与MMA发生化学键合。复合颗粒在水中分散效果明显改善,不规则形状纳米SiO2通过组装而接近球形结构。复合颗粒具有很好的有机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聚乙烯醇为模板剂,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纳米硒.探究了反应条件对纳米硒的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得出了制备红色纳米硒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 h、聚乙烯醇和二氧化硒的质量比为1/7、抗坏血酸和亚硒酸的物质量之比为4∶1.采用直接分散法,将纳米硒添加到聚乙烯醇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聚乙烯醇/纳米硒(PVA/Se)共混纤维.通过改变纳米硒的添加量发现,当纤维中纳米硒的质量分数不大于10%时,纳米硒在共混纤维中的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2种亲水性聚合物聚丙烯酸(PAA)与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同时在纺丝溶液中添加无机盐氯化锂(LiCl)以提高纳米纤维膜的吸湿性能。利用扫描电镜、水接触角等方法对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亲疏水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采用恒温恒湿系统对复合膜的吸湿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PAA、PVA混合质量比为5∶5时,纳米纤维的形态与吸湿性能最优;掺杂的LiCl质量分数为3.5%时,纤维膜吸湿性能最好,吸湿率可达到1.32 g/g。  相似文献   

10.
将聚乙烯醇(PVA)与超高摩尔质量的聚氧化乙烯(PEO)进行共混,制备了PVA-PEO复合膜,并对混合溶液的流变行为、力学性能及其结晶行为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PVA水溶液及PVA-PEO混合溶液的稳态流变行为均呈现明显的第一牛顿区、非牛顿区和第二牛顿区.少量PEO的加入使混合溶液的黏度增大,但增加幅度不大|PEO加入后得到的PVA-PEO复合膜的弹性模量、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及玻璃化温度均有所提高,且随着PEO质量分数的提高,各项力学性能均得到增强,这与在成膜过程中PEO的加入使PVA的晶区尺寸变小而分布均匀,以及体系中物理交联点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纳米纤维膜,测试共混纤维膜的拉伸力学性能,采用SEM观察其微观形貌和结构,利用TGA和DSC分析共混纤维膜的热学性能,考察PEO与PVA共混比例对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O加入过多或过少对共混纤维膜结构均无明显改善,当PVA∶PEO质量比为5∶5时,所得纤维膜成丝性和成膜性最佳,膜中纤维线密度最小且粗细均匀;与纯纺纤维膜相比,不同共混比例PVA/PEO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当PVA与PEO质量比为7∶3时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纯PVA分别提高了66%和1 545.71%;PVA/PEO共混纤维膜的热稳定性优于纯PVA纤维膜,但PEO加入量的变化对共混纤维膜热学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为相变物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原料,采用本体原位交联成了具有三维交联网络结构的相变材料APEG-co-TMPTM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了APEG-co-TMPTMA的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仪考察了APEG-co-TM...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超细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随着复合纤维中聚乳酸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在增大。对所制得的纤维支架的孔隙率、拉伸性能及亲水性进行了测试。制得的纤维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纯鳞片石墨(GE)进行化学处理,制备氧化石墨烯(GO)和还原石墨烯(rGO);以针叶木纤维素为基体,GO、rGO为掺杂剂,制备了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复合气凝胶(C/GO)与纤维素/还原石墨烯复合气凝胶(C/rGO)。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杨氏弹性模量对制得气凝胶的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和强度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GO和rGO依靠氢键结合和纤维素的分散作用在纤维素基体中均匀分散,形成稳定的多孔复合结构;通过杨氏弹性模量确定较适GO、rGO掺杂比均为纤维素的1%,此时C/rGO的杨氏弹性模量为53.26 MPa,是C/GO的1.6倍、纯纤维素气凝胶(CA)的5.4倍。GO、rGO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纤维素气凝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A6/PVA复合纳米纤维.分析了不同质量比的PA6/PVA共混纺丝溶液的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并探讨其静电纺丝效果.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面张力仪等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成分相容性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纺丝电压为19kV、纺丝距离为20cm、丝液流量为0.2mL/h的条件下,共混溶液质量比为12%∶4%时的静电纺丝所得纤维具有良好的形貌,复合纳米纤维中PA6与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有效地克服了纯纺PVA纳米纤维在水溶液中出现的过度溶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用离心纺丝法制备出PTFE/PVA复合纤维膜前驱体,再通过高温烧结成形,制得一系列PTFE/PVA复合微/纳米纤维膜。研究了共混纺丝液中PVA的质量分数对纺丝效果的影响以及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的变化对复合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纤维膜的水接触角、孔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纺丝液中PVA的质量分数为7%时,离心纺丝制得的纤维膜形态最好,粗细较为均匀,且直径分布范围较窄;经过高温烧结,复合纤维膜表面粗糙度均提高,疏水性增强,平均孔径和力学性能随着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变化而波动;当烧结温度为370℃,烧结时间为20 min时,所得膜拉伸强度较高,且断裂伸长率也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端羟基PEG作为引发剂,制备了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在CHCl3溶液中通过OCN-PEG-NCO作为扩链剂对不同PEG含量的三嵌段共聚物进一步扩链,从而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的多嵌段共聚物.通过FTIR证明了反应过程中,NCO基团和OH基团间发生了反应,最终制备了多嵌段的共聚物.DSC曲线表明,随着PEG含量的增加,材料的Tg大幅下降了26.5℃,同时冷结晶温度和熔点也都出现了降低,热稳定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聚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ABS-g-MAH)的产物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乳酸(PLA)、增容剂的共混纤维。利用SEM、DSC、TG和XRD等不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和含量的增容剂对共混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对于质量比为70/30的PBT/PLA共混体系,3种增容剂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PBT和PLA两相间的相容性,除终了分解温度tb略有下降外,PBT/PLA共混纤维的玻璃化温度tg、冷结晶温度tc、初始分解温度ta和拉伸断裂强度等都有提高。不同种类增容剂相比较,EVA-g-MAH的增容效果比PP-g-MAH和ABS-g-MAH的增容效果略微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聚乙烯醇(PVA)溶液中共聚,将聚合液通过静电纺丝的方式制备吸水纤维。分析了纺丝工艺参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测试了纤维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3-氨丙基硅烷偶联剂分子与微米级金属铁粉之间偶联接枝-Si(OCH3)3基团和在醇-碱-水溶液中制备Fe/SiO2核壳复合粒子的工艺。XRD、SEM和酸浸实验对Fe/SiO2核壳复合粒子及其热处理复合粒子的研究表明:降低氨水的加入速度可以有效抑制游离SiO2的形成,当加入速度为每分钟约5滴时可获得几乎无游离SiO2的Fe/SiO2唑核壳复合粒子;SiO2纳米壳致密化的最佳热处理温度范围为600~700℃,900℃热处理时SiQ2纳米壳出现熔化脱离现象;复合粒子的耐酸性在200~700℃内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