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肺部瘢痕形成,长期预后不良.该病的典型特征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肺功能测试通常显示限制性损伤和一氧化碳扩散能力减弱.影像学检查和活检在临床上有助于诊断.本文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肺纤维化和肺纤维化进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肿瘤占全身肿瘤的5%[1],大部分来源于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癌占95%.这类肿瘤早期诊断较困难,预后较差,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做出,其中病理检查是确诊手段.PET、PET/CT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影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逐渐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像技术,通过敏感探测发射正电子核素显像剂的脑内分布,可在体反映脑血流灌注、脑代谢、神经受体分布及活力等生理、生化信息.由于高度的生理性及可定量研究的特点,自问世之初,PET就对神经科学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研究神经疾病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病变进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随着新显像剂的不断丰富、显像设备及图像融合技术的日臻完善,PET已逐渐由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走向临床应用[1].  相似文献   

4.
不明原发灶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群异源发生的肿瘤,指转移灶经穿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已得到确认而通过其他检查(包括详细的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尚未发现原发灶的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10%[1-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列表采集模式优化18F-FDG PET/CT采集时长的可行性.方法:共22例常规接受PET/CT检查患者入选本研究.患者按照7.4 MBq/kg的标准注射显像剂,显像仪器为西门子Biograph 64 PET/CT.选择肝脏作为靶器官,先行CT扫描,然后行180 s列表模式PET采集.通过设置不同的采集时间长度参数对原始数据重建静态图像,获得40~180 s间8个时长条件下的PET图像.选择肝脏最大层面、无病灶区域勾画直径为4 cm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SUVmax及SUVmean.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16完成.结果:SUVmax与SUVmean均呈现出随采集时间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采集时长≥80 s的情况下,各组间SUVmax与SUVmean均无显著差异,与常规PET/CT采集获得图像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优化的采集时长在保证图像质量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检查效率.列表模式采集能够动态反映采集时长与图像质量间的关系,可以作为确定18F-FDGPET/CT最优采集时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转移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胃癌患者PET/CT的影像学资料,并与胃镜的细胞学检查,手术病理检查和临床表现做比较,所有病例均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80例胃癌患者中,PET/CT显示43例有淋巴结高摄取(SUV>2.5),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2年证实42例为淋巴结转移;l例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ET/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7.4%,准确性98.8%.80例患者中,PET/CT提示远处器官转移12例(部分患者有多器官转移),其中肝转移5例,胰腺转移1例,腹膜转移4例,肠系膜及子宫附件转移各2例,PET/CT对胃癌远处器官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100%,准确性98.8%.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胃癌转移灶的诊断及胃癌的分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AS易损斑块形成的主要机制包括炎症、微钙化、乏氧及新生血管形成等。借助特异的放射性分子探针,PET显像能准确识别易损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靶点,为相关诊疗提供途径。本文就AS易损斑块乏氧PET显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女性患儿,3岁,左腹膨隆、双侧眼球不自主运动、肢体动作不协调、睡眠障碍1月余,外院超声检出左肾上腺区巨大占位;无肿瘤家族史。查体:左腹触及约10cm×9cm包块,质地偏硬,无压痛、反跳痛;站立不稳,肌张力轻度减低,四肢运动不协调,精细运动功能轻度受损,步态不稳、略宽;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实验室检查:NSE633 ng/m L,香草杏仁酸/尿肌酐574.108,高香草酸/尿肌酐215.913,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乏氧显像结果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探讨利用99Tcm-HL91乏氧显像来检测肿瘤乏氧及预测和评价放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拟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前1~2 天和结束后1~2天各进行一次99Tcm-HL91显像.应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定肿瘤/对侧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T/N),分析放疗前T/N比值和放疗前后T/N比值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放疗有效组(CR+PR)与无效组(NC+PD)的放疗前3 h断层显像T/N比值分别为1.90±0.16和2.20±0.21(P=0.040),两组3 h断层显像T/N比值下降率分别为(21.63±5.83)%和(11.40±5.16)%(P=0.031).结论 可利用放疗前99Tcm-HL91断层显像和放疗前后乏氧显像的改变来预测和评价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正常人体部18F-FDG PET/CT 2D与3D显像各器官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分布。方法:健康体检者40人,按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匹配分成两组,每组各20人,分别行18F-FDG PET/CT 2D与3D体部成像。计算各器官SUV,对组间SUV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左心室壁放射性分布进行评价分级。结果:2D与3D显像组各器官放射性分布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UV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或3D采集方式对正常人体部18F-FDG显像SUV半定量分析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11C-乙酸盐PET/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显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11C-乙酸盐作为氨基酸及甾醇合成的前体,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它与目前用于肿瘤显像的主要示踪剂--反应细胞内乏氧糖代谢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1F-fluorodeoxygluose,18F-FDG)不同.  相似文献   

12.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根据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恶性淋巴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疗效评估。近十年来大量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以18F-L-6-氟-3,4-二羟基苯丙氨酸(18F-FDOPA)PET/CT评估放射及化学治疗(放疗及化疗)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接受精准放疗及同步化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资料,根据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n=60)及无效组(疾病进展,n=24)。比较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肿瘤18F-FDOPA PET/CT代谢参数,包括肿瘤代谢体积(MTV)、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代谢参数与放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有效组MTV、SUVmax及SUVmean均低于无效组(P均<0.05)。有效组治疗前、后代谢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级别脑胶质瘤MTV、SUVmax、SUVmean与放化疗效果呈负相关(r=-0.63、-0.52、-0...  相似文献   

14.
PET/CT骨骼显像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PET/CT检查设备,对Na18F断层骨显像进行方法学研究。资料和方法:PET/CT、小型回旋加速器均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设备,型号分别为Discovery LS和Minitrace;骨显像剂为Na18F(放化纯为95.3%)。采用不同断层骨显像方法对比分析,探讨人体Na18F摄取速度、显像采集速度及显像时间对断层骨显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骨显像方法能提高Na18F断层骨显像的质量。结论:PET/CT检查骨肿瘤较SPECT平面骨显像具有更好的灵敏性和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11C-CFT脑PET显像在早期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1C-甲基-N-2-甲基酯-3-(4-F-苯基托烷)(11C-CFT)脑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PET显像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临床诊断原发性早期PD患者(Hoehn &; Yahr 1~2级)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11C-CFT脑PET显像,应用感兴趣区(ROI)法分别划取左右尾状核、前壳核和后壳核ROI,以基底节各亚区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作为半定量指标,比较早期PD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底节DAT分布的差异。结果:早期PD组双侧前壳核、后壳核11C-CFT摄取明显减少,分别降至对照组的40.7%和23.5%(P<0.05),以起病对侧减少为主,后壳核区域最为显著;双侧尾状核CFT摄取降至对照组的97.4%(P>0.05)。早期偏侧PD患者起病同侧(“健”侧)前壳核、后壳核CFT摄取分别降至对照组的48.5%和30.5%(P<0.05),同侧尾状核降至98.0%(P>0.05)。结论:11C-CFT脑DAT PET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18F-FDG PET或PET/CT显像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实体瘤,在我国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1~13位,死亡率为1.56/10万人口。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复杂,病理特点多变,病变范围广泛,大致可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两大类。中国人淋巴瘤多为NHL,HD仅占10%左右(国外为40%);发病年龄集中于40岁左右(国外为20~24岁,75~84岁两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17.
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EC/CT多种示踪剂及诊断性CT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肺癌7例,周围型肺癌55例,明确诊断59例,诊断率95.16%。18F-FDG PET/CT检查见病灶有不同程度放射性异常浓聚,最大SUV1.0~22.3;11C-MET PET/CT检查的病灶均见不同程度放射性摄取,SUV0.5~4.9;CT增强扫描病灶边界清晰,明显强化,可见血管"集束征",HRCT检查见病灶有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阻断。结论18F-FDG PET/CT能较准确地对肺癌做出明确诊断,多种示踪剂及诊断性CT的联合应用能极大地提高肺癌尤其是小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早期诊断困难。PET显像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目前淀粉样蛋白显像是早期诊断AD的最佳选择,葡萄糖显像对病情评估有较高价值。本文对PET显像中葡萄糖显像、淀粉样蛋白显像和tau蛋白显像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约占全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80%,发生于胃肠道固有肌层,此病的特点是免疫组织化学CD117(KIT)染色阳性,具有腔外生长的倾向,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半数以上病例可发生胃肠道黏膜溃疡,恶性病变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和腹膜,而局部淋巴结转移少见[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8例小肠病变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资料,均经手术或活检(37例)以及3年内随访(1例)证实,将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患者,FDG高摄取病变33例(另外2例SUVmax分别为1.6、2.3,在小肠生理性低摄取的背景下亦能准确发现病灶),其中肿瘤性病变占87.9%(29/33),良恶性病变代谢SUVmax值无统计学意义。CT以小肠新生物为肿瘤性病变最主要征象,包括肠管的局限性增厚(17/31)和软组织肿块(20/31)。3例假阳性(均有明确高代谢病灶,均发生肠梗阻)和1例假阴性(新生物及高代谢均不明显),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原发性小肠病变的敏感度96.8%(30/31),特异度57.1%(4/7),假阳性率42.9%,假阴性率3.2%,准确度89.5%(34/38)。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但对于部分代谢较高的良性病变和代谢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误诊,需引起相关诊断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