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根据针刺过程中毫针针体在人体定位中的运动特点.发现毫针针刺过程中有先后依次出现的5步操作是必不可少的:透皮进针、透皮后进针、行针、留针和出针,其它一些手法如各种补泻手法都是在此5步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毫针的实际操作,将进针过程明确分为透皮进针和透皮后进针,并且把毫针针体在定位中的运动特点作为一手主线贯穿,内容交代清楚,概念更为明确,易于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针刺手法的形成与发展(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95博士生王飞针刺手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针刺手法是指针刺操作全过程中的施术方法,包括进针前的准备、治神、揣穴、循切,以及进针后的操作和出针等各种手法;狭义的针刺手法是指毫针从进针后到出针前的一系...  相似文献   

3.
赵丹  吴昊  刘晨  王洪彬 《中国针灸》2015,(1):98-100
为针刺临床试验提供便捷而切实有效的对照针具,使针刺的双盲试验成为可能,通过对毫针基本结构的改造,将针柄设计为空心,针身上1/3改为空心,针身下2/3为实心,上下两段由弹性件连接,同时附加以针垫,设计并开发出新型假针针具。新型假针针具能模拟进针、行针及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而不刺入人体,为完善针灸临床的随机对照盲法试验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刺手法是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毫针手法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进针手法、出针手法、各种运针手法和附加手法。其中尤以各种运针手法为针刺手法的核心内容。现有针刺手法的归类奚氏[1]把毫针手法分成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两类,将“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称为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仿生针针刺合谷穴,观察进针、出针疼痛的程度,行针时对针感的影响。方法:以疼痛感为观察指标,分别选用仿生针和毫针,对60例受试者进行自身对比研究,并观察两组的疼痛感受。结果:两组间进针出现疼痛情况经Ridit分析,R=0.267,P=0.002,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疼痛明显轻于毫针组。针刺手法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针感明显优于毫针组。出针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疼痛情况相同。结论:仿生针组在进针降低疼痛感方面优于毫针组,在行针刺捻转手法时仿生针组疼痛感轻于毫针组,在出针疼痛感方面仿生针组与毫针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毫针是针灸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针具 ,在进针时 ,一般会造成一点轻微的疼痛。这种疼痛是由于进针时针刺刺激了皮肤的游离神经末梢———痛感受器引起的。进针疼痛虽然比较轻微 ,但许多患者对这种疼痛仍有一定的恐惧感 ,不愿接受针刺治疗 ,影响了针灸医学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进针时产生疼痛的各种因素作一浅析 ,以利针灸医师在临床治疗时 ,有目的地减轻进针疼痛 ,让患者更乐于接受针灸疗法。毫针进针疼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针具因素毫针的粗细与进针疼痛有极大的关系。针越粗 ,进针时的疼痛就越大 ,反之 ,疼痛就越轻。从疼痛生理来说 …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针刺疗法,浮针是一种全新的针刺方法,其进针点选择在病痛部周围而不是病痛处,针体行进在皮下(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针尖直向病灶,针具可选用专门的浮针针具,也可使用一般毫针。其疗效迅速持久、适应症广、操作简便,特别是在镇痛方面被证实快捷、有效。主要用于治疗“局限性而非系统性,功能性而非结构性”的疼痛病症。病种涉及到软组织伤痛、慢性内脏疼痛、神经病痛和部分非疼痛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整理20部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中的毫针刺法内容,分析进针法、补泻法、针刺异常情况处理以及手技、注痛法等毫针操作技术,发现民国时期针灸教材处于传统针术向现代针术的转变时期,将捻入作为进针过程中的主要手法,完成了对于管针进针法的引进及简化;出现新式补泻理论及方法;所载针刺异常情况种类与现在相异,并未形成全国适用的操作规范。《高等针灸学讲义·针治学灸治学》《中国针灸学讲义》《新针灸学》等是当时影响力较大的教材。民国时期的针灸教材受到针灸教育模式转变、汉译日本针灸医籍传入、针灸大家学术思想、针具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贺氏毫针针刺手法是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在近70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适合临床应用的针刺手法,享有"飞针法"的美名。该手法对指力要求很高,从持针到进针手法都十分有特色,具有无痛进针得气快的特点,且操作简单,临床实用性很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 指力的练习,是掌握针刺操作技术的基本功之一。针刺者能熟练地运用进、退、提、插、捻、捣、搓、弹等针刺方法,无不在练习指力的基础上获得。毫针针身细软,没有一定的指力和熟练的针刺技巧,就很难持针稳健、进针顺利和随意施行针刺手法。练好指力,能使针刺手法灵活,操作轻巧,针刺深浅适宜,减少患者痛苦,提高针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体针用不锈钢毫针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直达病所,疏经通路,通则不痛。侯氏用齐刺加温针灸,压痛点直刺1针,进针1.2-1.5寸,再在第一针上、下侧旁开0.5寸呈45°角各进一针,针刺方向朝对第一针进针,深度以针下有抵触感时,将针稍退为宜,然后采用搓针导气法,使针下产生强烈酸胀感,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仿生针与毫针针刺同一患者同名穴左右位对比,分别观察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的观察。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仿生针组和毫针组,分别取内关、足三里、天枢穴,将3组病例分别进行进针疼痛程度的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3组病例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仿生针组产生疼痛的比例低,产生疼痛的程度更轻。结论:毫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高于仿生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出针又称起针,是针刺基本操作技术的最后环节,是针刺达到要求后将毫针取出的方法。针刺过程包括进针、行针和起针,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针刺效果,因此既要重视进针和行针手法,也要注重出针手法。然出针手法必须做到因病、因人、因症,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起针方法。但无论何种出针方法,均应始终以提高疗效为目标、以减轻患者痛苦为宗旨。  相似文献   

14.
朱现民  侯静明 《河北中医》2011,33(12):1834-1835
芒针针具由古代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形状细长如麦芒;芒针刺法则由"毫针"的针法演变而来,是运用芒针并采用特定的进针和运针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1]。芒针刺法一般只选用1~2个主穴和1~2个配穴,不仅能治疗毫针适用的病种,又能通过透刺、弯针刺法弥补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疾病的不足,扩大了针刺治病的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仿生针与毫针针刺同一患者同名穴左右位对比,分别观察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的观察。方法:将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仿生针组和毫针组,分别取内关、足三里、天枢穴,将三组病例分别进行进针疼痛程度的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三组病例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R=0.275,P=0.000,P〈0.01),说明仿生针组产生疼痛的比例低,产生疼痛的程度更轻。结论:毫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高于仿生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头针疗法是治疗全身病症的一种方法,笔者以头针简易定位为出发点,从头针的定位与进针点、针刺操作、临床选穴三部分内容出发,对国际标准化头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此教学说课设计,头针定位分额区四线、顶区五线、颞区二线、枕区三线,操作针体与皮肤呈30°角进针,临床选穴分交叉选穴和对应选穴法。  相似文献   

17.
毫针是针灸疗法临床应用得最广、最普遍的一种针具。掌握好毫针的针刺法,能提高针刺的疗效。《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所以术者就必须重视左手(押手)和右手(刺手)的协同作用。进针、催气、行针、出针是毫针刺法中几个重要的环节。现就这几个方面谈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8.
进针在整个针刺治疗过程中,是最基本的一个操作步骤.进针是指针刺入皮下组织和达到一定的深度而言.在确定了理、法、方、穴之后,进针就是为了针下得气,进针就是为了治病.若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针,势必会引起患者的局部疼痛,内心恐惧.肌肉收缩而产生弯针、滞针乃至不能再进行下一步的针刺操作,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针刺效果了.  相似文献   

19.
封丽华  曹丽静 《中国针灸》2008,28(5):396-396
古代文献和目前的教科书都以神阙为禁针之穴,故针刺法用之较少。但由于现在临床应用的毫针所用材料特殊,针身较细而富有弹性,只要针刺时严格消毒,同时掌握进针的深度,谨慎进针,则神阙当属可针之穴,这样进一步拓宽了神阙穴的临床应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刺疼痛指针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针感以外的刺痛感,包括进针痛、行针痛、留针痛和出针痛。这种疼痛是患者接受或坚持针灸治疗的一大障碍。如能采取相应措施,这种疼痛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无痛或微痛的针刺,通称为“无痛针刺”。本文仅以毫针为例,就无痛针刺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