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有直接联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伴随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部分降压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可引起糖代谢、脂代谢紊乱,而多沙唑嗪对血脂、血糖无影响。本研究观察多沙唑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0例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数项研究显示,通过降低胆固醇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退缩和/或延缓其发展^[1]。本研究旨在观察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证明,高血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1],并发现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明显增多[2]。为了解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前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本实验选择了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常存在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以先于高血糖出现.但更多则是伴随糖代谢紊乱而作为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目前已明确糖尿病的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般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非糖尿患者群高3倍以上,而伴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以上诸多疾病的发病率则更高。因此,探讨2型糖尿病与血脂之间相关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晋  王韦玮  徐卫鸿 《武警医学》2013,(11):933-934,938
目的利用社区牙周指数评价老年牙周病患者全身疾病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口腔科接诊老年患者(60~70岁)共799例,进行牙周检查,全身病史记录;分析牙周病与老年患者全身情况的相关性。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患者,老年牙周病综合评分,冠心病159例(24.6%),高血压368例(57.1%),牙周病与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均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老年牙周病除采取常规牙周治疗外,还需针对其全身慢性疾病和心理状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各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方法:检测分析西宁地区1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CADIA)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并与47例健康老人对照。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加,P<0.01;高血压病各级之间颈动脉IMT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颈动脉IMT逐渐增厚;高血压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时照组。结论: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血压增高是引起高血压病颈动脉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分级和防治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西宁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7.
杨华  徐晓辉 《西南军医》2013,(5):543-544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探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其血压、脉压、临床症状、体征及合并症等。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血压波动明显,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结论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有其特殊性,采取综合措施干预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对老年性脑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及形态学特点.方法 180例老年患者行全脑MSCTA检查,统计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分析脑动脉粥样硬化和临床合并症的关系.结果 180例共发现脑动脉粥样硬化298处,其好发部位主要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虹吸段和椎动脉起始部,分别占27.9% 、26.5%、17.8 %.且以多发、复杂病变为主,其中89.4%为多支血管病变, 80.5%为双侧病变,软斑块合并硬斑块占66.8%.临床合并糖尿病占17.2%,合并高血脂占24.1%,合并高血压占58.7%.结论 CTA对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鲁霞 《西南军医》2005,7(4):80-8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大中城市老龄化日趋显现。近年来我科收治60岁以上老年患者已占住院总数的40%,除眼科疾病外,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为确保老年高危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防止意外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可以造成患者颈动脉病理性改变,而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基础,因此强调早期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十分具有临床价值,并且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也具有探讨价值[1,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目前是一种成熟的检测技术,可以在早期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检测,给出具有价值的评估结果,便于临床诊断,同时该领域尚具有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及心衰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及心衰类型,为临床老年慢性心衰的多元化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科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206例老年心衰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3组,对其多病因构成特点、心衰类型进行临床分析,并根据超声心动图对E/A、EF的测定结果进行心功能判断。结果老年心衰患者中,94.7%为多病因,基础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为主,合并疾病以COPD、糖尿病、心律失常为主,常见老年人心衰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占66.99%。结论老年心衰患者主要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为主要基础疾病,且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在治疗上应考虑到心衰的多病因性,进行多元化及个体化防治。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原发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出血,多见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意外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的疾病防御系统最为脆弱,是各类疾病的高危群体。因此老年人患病往往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受损,病情复杂,恢复时间长,易掩盖或牵连更危险的其他症状和疾病,特别是自理能力缺失,自控能力差,容易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意外风险。因此做好意外风险的防范是老年病房应十分重视的问题。现将老年干部病房住院老年患者3159例,其中发生风险事件22例进行成因分析,以寻求规律、积极防范、有效减少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14.
袁灵 《西南军医》2010,12(2):395-396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老龄化现象逐渐明显,因髋关节骨折或坏死而就诊的高龄患者日渐增多。高龄的老年患者多有行动不便,再加上骨质疏松,反应迟缓,发生髋关节骨折的几率较大。由于高龄患者(尤其是80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人院时多合并有数种其他系统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综合症等,如果长期卧床,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和多器官的衰竭。但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要求多,在医疗技术不十分完善的基层医院,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驻杭州地区军队老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状况,分析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1287例老年人按疾病分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无糖尿病无高血压组,采用病史回顾与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数据,分析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状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8.6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2.23%,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的11.71%及单纯糖尿病组的15.63%(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老年人群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及血压,严格达到靶水平,对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发生院前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某社区1993-2004年38例老年院前猝死病例,调查猝死患者生前已诊断疾病情况,猝死前状态及诱因、发病季节及时间。结果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老年猝死患者生前罹患比率最高的前三位基础疾病,分别占78.94%、55.26%和44.73%。4月份猝死事件发生最多;73.68%发生在早6时~晚6时;发生在患者家中占81.57%。结论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可能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事件发生突然,往往无明显先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同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再根据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有无狭窄情况分为狭窄组(n=179)和非狭窄组(n=105);选取同期到院健康体检的老年非脑血管病者27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MS发生情况,根据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不同血糖水平MS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并观察狭窄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的影像学分布特征。结果观察组MS发生率为54.2%(154/2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27/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MS发生率为60.9%(109/179),明显高于非狭窄组的42.9%(45/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顾分析,伴有糖尿病的MS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关(OR=1.751,P<0.05)。狭窄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影像学分布显示,受累血管以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颈部总动脉最为多见,前循环血管闭塞发生率70.4%(19/27),高于后循环血管闭塞发生率29.4%(8/27);颅内血管闭塞率63.0%(17/27),高于颅外血管闭塞率37.0%(10/27)。结论伴糖尿病的MS是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临床需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以积极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且糖尿病患者脑梗死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临床需依据狭窄及受累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癌患者年龄及术前合并症等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7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6例口腔癌患者(老年口腔癌患者66例,非老年口腔癌患者40例)的资料,分析年龄及术前合并症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老年口腔癌组术前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病、贫血及多种合并症与非老年口腔癌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口腔癌组27例存在≥2种合并症的患者中14例(51.9%)术后发生并发症,与老年口腔癌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17例,2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4)。非老年口腔癌组中,15例存在合并症的患者中术后有6例(40.0%)发生并发症,与老年口腔癌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2)。糖尿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4种术前合并症均与无并发症的老年口腔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不是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因素,糖尿病、肺部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术前合并症是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构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致残致死的全身性疾病 ,它导致的严重后果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病和间歇跛行。它是全球性疾病 ,不仅是现今发达国家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 ,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1,2 ]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一个系列过程。其上游是多重危险因素 (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 )的流行 ;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如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及在其破裂基础上不同程度和不同特征的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可表现为ST段抬高与不抬高的两种不同形式 ;在急性早期有效干预挽救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尔后发生的慢性心力衰竭成为严重而日益常见的问题。针对动脉粥硬化的发生发展 ,我们需要形成五个层面防线 :①防发病 ,即一级预防———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 ,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②防事件———预防和减少脑卒中、AMI等可能致残或致死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③防后果———一旦发生AMI等严重事件 ,应尽可能挽救心肌 ,挽救生命 ;④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近期感染是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的一个可能危险因素,ACI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脑动脉发生阻塞时患者体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发生变化。研究认为,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其表达水平增高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危险信号,也预示着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探讨ACI患者血清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