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我院采用高选择性、精细化的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结果首次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84例患者,分别有1例患者(1.18%)发生暂时性的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再次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20例患者发生暂时性的喉返神经损伤,经过对症治疗以及充分休息后,症状消失;25例患者(25.17%)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恢复正常。首次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暂时性的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均明显低于再次手术治疗患者(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的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结论与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比,高选择性、精细化的甲状腺全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各种甲状腺手术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中的选择,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1995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普外科的90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双侧甲状腺全切术43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9例,双侧腺甲状腺叶次全或大部分切除术18例.结果 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易造成结节复发,二次手术易出现并发症,本组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术后出血行再止血1例,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双侧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根据术中情况应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或双侧腺甲状腺叶次全或大部分切除术,对单侧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应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二次手术术中要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43例于本院行甲状腺全切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单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4例,双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单侧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因肿瘤侵犯术中切断造成;未发生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清除癌变组织彻底,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大新  周丽  黄健康 《安徽医药》2016,20(5):961-962
目的 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选最佳的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和近全切除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患者,其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治疗的称为全切组,采用近全切除手术治疗的称为次全切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 全切组9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8例(8.3%),甲状旁腺损伤27例(30%),次全切组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喉返神经损伤1例(1.7%), 甲状旁腺损伤8例(8.9%) ,全切组与次全切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 结论 随着甲状腺切除范围增大,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与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8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治疗组实施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对照组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复发、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治疗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发病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术可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病率,同时对喉返神经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可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进行诊治并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的43例患者,及甲状腺近全切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报告的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1例出现伤口感染,0例出现皮下积液,3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严格遵守手术操作的步骤,不会增加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腺旁腺损伤的风险,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琦  孙杰  杨怀成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01-110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 甲状腺手术(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患者362例,其中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全切术188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127例,单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术31例,甲状腺癌根治术16例.结果 362例甲状腺手术中除3例为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时钳央引起声嘶、术后经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术后2周后痊愈外,余未见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涂苍慨 《安徽医药》2003,7(1):51-5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技术要点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重点讨论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方法 对19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为1.04%,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o.52%。结论 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献中报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间入路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中间入路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全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与喉返神经损伤的病例。结论同传统甲状腺全切除术相比,中间入路甲状腺全切除术更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术的手术方式及效果和对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68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术,并对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3.23%,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8.28%。结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术安全可行,关键在于术中的操作,使术后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7例显露喉返神经,176例仅采取区域性保护手段而未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总损伤率为0.4%;未显露喉返神经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7例,永久性损伤3例,总损伤率为5.7%,两组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能有效预防神经损伤,尤其是永久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刘华 《河北医药》2013,35(16):2440-244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中不同方法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143例因甲状腺癌进行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组。解剖喉返神经甲状腺全切除术(A组)49例,精细化被膜解剖甲状腺全切除术(B组)51例,保留甲状腺后背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C组)43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结果共有12例喉返神经损伤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70%,损伤原因中,因解剖层次不清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占2.8%,其次是术野模糊不清和由于出血导致手脚慌乱误伤喉返神经,均占损伤总数的2.10%;所有损伤中,永久性损伤5例,占3.50%,短暂性损伤6例,占4.20%,损伤的总发生率为7.70%。与B组比较,A组永久性损伤和总损伤率降低,短暂性损伤增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永久性损伤、短暂性损伤和总损伤率均增多(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中不同的处理方法确实会对喉返神经造成不同的影响,临床上应该根据病变的部位、病情合理选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以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为主,采用单侧腺叶切除术为主,以及联合对侧此全切除术,以颈丛阻滞麻醉为主,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永久性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术后无复发现象。结论针对该组患者的采取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针对病变部位、大小、性质及淋巴结转移等指定的方案,手术的精湛操作及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①探讨巨大甲状腺肿及相关组织结构,如血管、喉返神经等的解剖学特点,从而为手术操作提供理论依据。②探讨顺利切除巨大甲状腺肿的手术操作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甲状腺专业组2006~2011年181例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详细记载了巨大甲状腺肿及相关组织结构的解剖学特点。结果①巨大甲状腺肿的相关组织结构(如喉返神经等)有其明显的特殊性,与一般的甲状腺解剖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②181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为零,有2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5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术中、术后大出血。结论巨大甲状腺肿的相关组织结构有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熟悉解剖、掌握操作要令,切除巨大甲状腺肿并非是很困难的,而且并不增加付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结节性甲状腺肿248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外科手术的方式.方法 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248例的手术及随访情况.结果 单纯性结节摘除术123例,一侧腺体次全切除83例,双侧腺体次全切除32例,一侧腺体结节摘除+对侧腺体次全切除10例,全组患者行二次手术者12例,其中,甲状旁腺损伤1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暂时性),伤口血肿3例.全组病例经随访1~8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单侧腺体单发结节或多发(2个以上)孤立结节施行结节摘除术,单侧或双侧多发密集型结节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尽可能保留囊壁残存的腺体,可有效地防止甲状旁腺、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方法对215例甲状腺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141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74例,观察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未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组甲状腺切除术141例中,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4.8%,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3.5%;解剖喉返神经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5.6%,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3%.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车未见有显著差异(P〉0.05),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后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解剖变异、手术操作、组织粘连是甲状腺手术损伤喉返神经的主要原因。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应该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损伤防治要点。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不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 n=50)与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 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与甲状旁腺损伤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应用显露喉返神经方案实施,未增加甲状旁腺的损伤率,且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率居较低水平,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甲状腺癌为临床较为常见肿瘤,包含未分化癌、乳头状癌、滤泡癌和髓样癌,其转移的途径以淋巴为主,另外还有血运及腺内转移[1]。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已由甲状腺次全切除发展为甲状腺全切除术。扩大手术可最大限度把患者肿瘤组织切除,使肿瘤转移率下降,但患者术后感染、甲状旁腺的功能衰退、再出血、双侧或者单侧喉返神经受损等一些并发症没有下降,而其中最严重并发症为甲状旁腺受损所造成功能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影响甲状旁腺功能的各种因素,以更好的保护甲状旁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164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血钙变化规律。结果术后血钙正常患者130例,暂时性低血钙34例,其中17例(45.95%)为甲状腺全切除术,10例(23.81%)为单侧腺叶切除加对侧叶次全切除术,6例(8.11%)为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例(9.09%)为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结论手术范围越大,甲状腺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几率越大。精细化、规范化操作是甲状腺手术中避免甲状旁腺损伤的重要手段,可减少术后低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尤伟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4):12-13
目的 探讨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的方法。方法 对162例甲状腺疾病病人行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术,对术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手术死亡及甲状腺危象发生,呼吸道梗阻2例(1.23%),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5例(3.26%),喉上神经暂时性损伤4例(2.46%),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8例(4.94%),3个月后其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