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郑州市院前疾病谱,分析郑州市区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院前急救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郑州市120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计的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对院前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时间分布、损伤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最终纳入287 250例院前急救患者。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创伤[41.938%(120 468/287 250)]、神经系统疾病[15.731%(45 186/287 250)]、循环系统疾病[9.508%(27 312/287 250)]、酒精中毒[6.957%(19 984/287 250)]、消化系统疾病[6.071%(17 439/287 250)]、呼吸系统疾病[5.660%(16 257/287 250)]。创伤患者男女人数比为2.021∶1。创伤高发人群为中青年,占71.600%(86 255/120 468)。创伤高发时间段分别为8:00~09:59,10:00~11:59,18:00~19:59,依次占11.800%(14 215/120 468)、11.700%(14 095/120 468)、11.400%(13 733/120 468)。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58.700%(70 715/120 468)],主要受伤部位是四肢[43.799%(52 764/120 468)]和头面颈部[39.299%(47 343/120 468)]。结论在郑州市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所占比例最大。创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原因多为交通事故。急救中心要将急救资源主要配置在上下班高峰期,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013例创伤患者年龄、出诊时间、致伤原因、创伤部位等分布及死亡病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集中于21~50岁年龄段,出诊时间主要是17:01~20:00时段,高峰季节为7-9月,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颅脑为主要创伤部位(P〈0.05);大部分死亡病例为现场死亡,男性、〉50岁患者死亡率较高,致伤原因中颅脑、胸部、腹部患者死亡率较高(P〈0.05)。结论交通事故是院前急救的主要致伤原因,对上下班高峰期及晚间等交通事故高发期应加强防范,并应增加急救人力及物资准备.做好各类创伤的急救工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 1日急救呼叫服务的 65 1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65 1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高发年龄组为 2 1岁~ 4 0岁和 5 1岁~ 70岁。急救病种依次排序前 5位为创伤 2 0 4例 ( 3 1 3 % ) ,神经系统急诊 13 0例 ( 19 9% ) ,心血管急诊 91例 ( 14 0 % ) ,消化系统急诊 4 2例 ( 6 5 % ) ,呼吸系统急诊 4 1例 ( 6 3 % ) ,其中一般急诊 4 3 1例 ( 66 2 % ) ,危重患者 179例 ( 2 7 5 % ) ,死亡患者 4 1例 ( 6 3 % )。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上午 9时~ 12时和下午 3时~ 6时 ;急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周围市区和农村地区。一年内 9月~ 11月院前急救人次略高于年平均水平。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促进急诊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10年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广州市中心城区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观察急救出车的时间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谱和死亡原因等。结果:2010年,1、7、8、9月份是出车急救的高峰,9:00~10:00和20:00~23:00是出车的高峰时段;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110652例;男女比例为1.51:1:70岁以上(23.14%)、31~40岁(14.93%)、21~30岁(19.83%)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前5位疾病依次为创伤类(34.79%)、神经系统急症(21.79%)、循环系统急症(8.92%)、常见急性中毒(7.28%)、呼吸系统急症(6.90%)。结论:提高创伤院前急救的技术水平,建立绿色通道;对有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启动快速现场急救反应,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据呼叫出车密度和疾病谱.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59-162+封三
目的了解温州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的变化趋势,分析其特征,为完善院前急救创伤救治体系及提升院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市急救中心接诊的院前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和地点、既往史、致伤原因、致伤部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016—2019年院前创伤患者为49 692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占65.62%,女性占34.38%,男女性别比为1.91∶1;创伤好发年龄为20~59岁,占68.05%,其中以40~49岁为高峰,占19.04%;创伤发病时间高峰时段为18∶00~20∶59;创伤好发地点首位为交通道路,占52.13%;创伤患者多数体健无基础疾病,占75.69%;院前创伤原因前3位依次为车祸伤(46.20%)、生活摔伤(18.89%)、斗殴(13.03%);受伤部位前3位为四肢25 268例(50.85%)、头面部13 411例(26.99%)、脊柱3632例(7.31%)。结论温州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创伤高发时间为早晚高峰期,7月为最高发月份,患者多无基础疾病,创伤类型以交通伤害多见,四肢为最易受伤部位。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沈阳市地区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病种、出诊时间、出诊月份及与疾病变化、死亡情况等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沈阳市地区院前急救患者80991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80991例中,平均每天出诊221.89次,男女之比为1.47:1,平均年龄(52.76±18.69)岁;院前急救出车时间(1.00±0.48)min,到达现场时间(7.80±1.87)min,抢救时间(12.87±2.24)min,送达目的地时间(9.62±1.89)min;发生率最高的前6位病种依次为外伤(26.85%)、心血管系统疾病(16.96%)、神经系统疾病(11.51%)、呼吸系统疾病(3.3%)、各种中毒(2.87%)、消化系统疾病(1.76%);出诊高峰时间段为8:00~20:00;月平均急救患者为6749例,5月出现最高峰,心血管系统疾病以12月较多,神经系统疾病以7月较多,呼吸系统疾病以2月较多;院前死亡患者7958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以心血管疾病(35.11%)、神经系统疾病(23.19%)和肿瘤、慢性疾病(21.89%)为主,20~40岁青年则以外伤(7.93%)和中毒(3.68%)为主。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和促进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常熟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对急救培训内容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本地区院前急救处置和管理能力.方法 对2009年我中心全年接诊的院前急救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中心有效急救出车共接诊患者16459例.其中男性患者、外科急诊所占比例较大;外科急救以中、青年居多,以创伤为主,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猝死等以老年组偏多.结论 应加强创伤救治、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心肺复苏等能力的培训,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3534例院前急救患者就病种、时间、出诊半径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3534例次中,男女比例为119/1.年龄48.69±17.633岁.前5大类疾病依次是交通伤(28.95%)、脑血管病(13.10%)、机械伤(12.71%)、消化系统疾病(8.69%)和心血管病(7.78%).出诊时段从上午8时到晚上10时较为均衡.出诊半径≤5公里者占50.20%.结论 基层医院应着重加强对各种伤害急救的培训和相关设施器材的配备,车辆和人员常备不懈,并增强乡镇医院的急救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严重多发伤的病例显著增加,据报道[1],严重多发伤所造成的死亡率,目前已上升为急诊病死率的第二位。如何及时有效地抢救多发伤患者生命,已成为急诊医学及创伤外科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院前急救严重多发伤125例  相似文献   

10.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是一个日渐显得重要的新兴学科,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建有急救中心(站),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和意外创伤者都在EMS的及时转运和救治下挽回了生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群众的急救意识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37-139+143
目的 调查巴彦淖尔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市老年与非老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巴彦淖尔市医院2017 年7 月~2018 年7 月资料完整的院前急救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0 岁)和非老年组(<60 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谱构成及不同病种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 共纳入5215例院前急救患者,老年组2349 例,非老年组2866 例。老年组院前急救患者以神经类疾病(11.4%)、创伤类统疾病(9.0%)、心血管疾病(7.3%)、其他包括糖尿病、多器官衰竭(6.6%)为主,非老年组中以创伤类疾病(21.7%)、神经系统(12.0%)、心血管系统(9.2%)、呼吸系统(6.8%)为主。收住重症监护室患者中,老年组疾病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11.8%)、神经系统疾病(11.6%)、呼吸系统(7.4%)为主,非老年组以创伤类疾病(16.9%)、心血管系统疾病(10.3%)为主。心血管系统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峰值不同,在老年中峰值出现在06:00~9:00;非老年在各个时间段分布无明显差异。呼吸系统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趋势相似,高峰都在18:00 点以后。结论 老年和非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数量在时间、疾病谱的分布上各具特点,创伤类疾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别为巴彦淖尔市医院最常见的院前急救原因,急诊资源有效配置,有效提高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上级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调查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济宁市紧急救援中心所有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病种、年龄、性别、呼救时间、呼救地点、所属急救区域(市区、城郊、农村)、病情摘要、联系电话。对收集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6:1。年龄以20~49岁的患者为多。(2)济宁市院前急救病种位于前5位的是:外伤(56.19%)、心血管病(8.51%)、中毒(8.44%)、脑血管病(6.18%)、消化系统病(4.01%)。(3)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前5位系统疾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各有不同。(4)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病例数以8、11、12月份为多,2月份最少。主要病种的月变化规律各有不同。(5)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区域分布特点:城郊急救与转运患者最多,占41.65%,其次为市区,农村最少占24.30%。(6)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呼救时间呈不规则分布。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有利于急救人员培训计划、预案的制定,有利于急救中心重点学科的建设,为院前急救器材、药品的配备提供了依据,为上级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院前急救决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3月~2013年1月因创伤性休克来院急诊的3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3例由“120”急救车入院,给予院前急诊护理,179例由家属送入院,未实施院前急诊护理.结果:“120”急救入院组抢救介入时间(10.26±1.45) min,家属自行入院组抢救介入时间(50.21±8.79)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急救入院组MODS、死亡、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0.2%、6.9%、2.5%,低于家属自行入院组的45.3%、14.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梁茜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09-110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院前急救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死亡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院前死亡率为13.26%,而急救组仅为4.67%,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72,P〈0.05);急救组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00,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护理对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建蓉  荣秀华  谢群芳  黄丹 《西部医学》2011,23(10):1998-1999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急诊抽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阶段研究急诊科接诊的41例抽搐患者,其中2008年4月~2009年3月使用开口器20例为对照组;2009年4月~2010年6月使用口咽通气管2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处置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及安置所耗费时间和成功率。结果两组处置前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处置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放置口咽通气管后病人的缺氧症状有明显改善。两组置管耗费时间、成功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口咽通气管能迅速为抽搐患者建立有效气道通气,保持呼吸畅通,防止舌后坠及舌咬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保定市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降低院前急救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保定市区2010年1~12月拨打"120"电话进行院前急救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院前急救病例死亡率为5.27%,男女比例为2.02∶1.00,死亡率最高年龄组为70~79岁组;导致院前死亡前4位死因依次为猝死及原因不明、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每天6∶00~10∶00为院前死亡高发时段,第一、四季度院前死亡病例明显多于二、三季度。结论:医务人员可根据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并对易感人群进行宣教,以减少院前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的意义。方法:对进行院前急救脑卒中的86例患者均给予吸氧,甘露醇加呋塞米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果:院前急救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全部安全送入住院部进一步治疗。结论:同时使用甘露醇加呋塞米及地塞米松,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能明显减少死亡率、致残率并提高好转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症状类型及误诊原因,以便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01救治的36例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从年龄组成、症状体征、梗死部位、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人因神经退行性病变,在合并多种慢性病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极易出现不典型的症状,易造成误诊。结论急救医师应当对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多样性的症状有深刻的认识,以免误诊误治,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胸部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创伤急救水平与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68例首诊胸部创伤患者就其年龄分布、致伤原因、受伤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胸部创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每天12∶00~23∶59为当日就诊高峰。创伤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见,占55.60%。肺挫伤、气胸、血胸、血气胸及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急诊外科胸部创伤患者就诊分布特点,为急诊外科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