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6,自引:2,他引:84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男34例,女26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等检查结果。结果 (1)年龄多在20-40岁;(2)多数为急性起病;(3)早期表现为头痛(87%)、呕吐(61%),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4)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灶(51%),其中39%伴有渗血或血肿;(5)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感染性或癌性CVT除外);(6)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病因治疗等,60例病人中,26例症状好转,24例基本痊愈,死亡6例。结论 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联合检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剂量调节性静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其后口服抗凝药物3-6个月)为治疗CV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脉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血栓形成 (CVT)临床上较少见 ,尤其有关临床治疗报道甚少。我院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3月采用动脉溶栓治疗 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现报告如下。1 病例1.1 例 1 男 ,39岁。因突发四肢抽搐 1次于 2 0 0 1年 8月 30日入院。患者于 8月 2 9日在行走途中突然跌倒在地 ,口吐白沫 ,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状抽搐 ,抽搐约 5分钟停止 ,无二便失禁 ,立即被送到我院急诊科 ,仍呼之不应。头颅CT示“左顶叶稍高密度影” ,给予“甘露醇、能量合剂”治疗半小时后清醒 ,对发作之事不能回忆 ,无畏寒、发热、头痛、呕吐等 ,随之以“继…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等检查结果与治疗方法。结果发病年龄以20~60岁多见,多数患为急性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影像学检查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灶。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白细胞数及蛋白质含量正常或增高,但感染性或癌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除外。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病因治疗等方法后,16例患中6例基本痊愈,7例症状好转,1例无变化,2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对临床急性发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乏癫痫发作的年轻患,应高度怀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时行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联合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尽早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3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本组病因依次为产褥期(58.8%)、感染(23.5%)、脱水(2.9%)、血液病(2.9%)、外伤(2.9%);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查体视乳头水肿89.4%,癫痫发作44.1%,脑膜刺激征阳性35.3%,意识障碍26.5%,轻偏瘫5.9%,眼球突出伴活动障碍5.9%;头MRI、MRV均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行DSA检查发现双侧横窦血栓形成;本组在应用降颅压、抗感染等药物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5000u,12小时一次,疗效显著,治愈25例(73.5%),好转3例,死亡6例。结论:产褥期、感染、脱水是CVST常见原因; CVST患者主要表现为高颅压症状;头MRI和MRV能清楚显示血栓形成部位;抗凝治疗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1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侧窦血栓(87.5%)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37.5%)最常见,70%患者有2个以上部位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14例(87.5%),其次为癫癎、偏瘫、嗜睡及反应迟钝等。头颅CT有14例(87.5%)发现特征性改变,为枕部近颅板下或后纵裂条索状高密度影。头颅MRI结合MRV阳性率为94%。结论:头痛是CVST患者最常见的主诉,CT可作为一种诊断CVST有效的初始检查,MRI结合MRV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CVS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2例中,CT+CTV检查3例,CT+MRI+MRV检查16例,MRI+MRV检查30例,CT+DSA检查3例.头颅CT平扫可见高密度三角征5例、高密度点征9例、条带征或条索征4例,MRI平扫可见...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人群中CVST的总发病率约0.005%。其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已知的就达100多种,包括遗传性及获得性因素,这些因素可引起血液高凝、静脉血流异常和静脉壁炎性反应。本文就CVST的危险因素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征,探讨CVT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电图及脑脊液等检查结果。结果:CVT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83%),其次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脑静脉系统血流中断、局灶性梗死或水肿,其中28%伴有出血;脑部MR/显示的异常病灶与局灶性脑电图异常相符率为97.3%,但是有7例脑部MRI正常患者早期出现了脑电图局灶性或弥漫性改变;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压颈试验阳性率为75%。结论:对于持续而严重的头痛、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等患者,应高度怀疑CVT,脑部MRI+MRV是目前诊断CVT的最佳手段,对不典型CVT的早期诊断,脑电图、颅内压及压颈试验等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应尽早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多及症状各异 ,造成临床诊断困难。 1987年 2月至 1997年 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均经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2 4例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2例。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 13例 ,误诊率 5 0 %。现对其临床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问题分析如下。资料和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2 4例 ,脑静脉(大脑大静脉 )血栓形成患者 2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4例。年龄 18~ 49岁 ,平均 36岁。病程小于 2个月 5例 ,2~ 12个月15例 ,1年以…  相似文献   

10.
CT静脉造影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静脉造影(CT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CVST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处理获得二维和三维血管重建图像。结果窦腔内充盈缺损在CTV横断层图像上表现为"空三角征"。16例中11例为多发性CVST,其中8例以上矢状窦受累为主,3例以横窦受累为主;5例为单一静脉窦受累,其中2例为上矢状窦、2例为直窦、1例为下矢状窦。16例二维或三维重建图像均可见静脉窦不规则狭窄或闭塞,静脉属支不同程度扩张。11例出现脑水肿,6例出现脑梗死,4例发生脑出血。结论CTV对CVST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12.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因为脑循环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所继发的脑水肿、梗死、出血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有长期的渐进性头痛、头闷,并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01~2008-12住院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早期多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癫、意识障碍,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3)影像学表现为非动脉分布区多发性脑梗死,有的伴有出血。(4)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5)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CVS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症状、体征的病人,应考虑到CVST,及时行头颅CT、MRI、MRV或DS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依据病因抗凝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sis,C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临床表现多样,以往死亡率较高,误诊率高,文献报导达50%。随着MRI、MRV的临床应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们复习了国内外近5年的有关文献,对42例CVT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方法。方法对54例CVST患者的发病诱因、起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液和脑脊液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CVST患者平均年龄(33.33±12.20)岁,其中45岁以下45例。在妊娠和产褥期(31.5%)、脱水(22.2%)、上呼吸道感染(18.5%)、乳突炎(9.3%)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出现头痛(87.0%)、恶心(50.0%)、性发作(7.4%)、意识障碍(5.5%)以及肢体无力(3.7%)等症状,同时有D-二聚体水平增高,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脑组织水肿或梗死,伴有出血性病变。多数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正常。结论在妊娠、产褥、脱水、感染等诱因下,出现头痛、恶心、意识障碍、性发作等症状的青年患者,要高度怀疑CVST,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D-二聚体增高的情况下,脑静脉造影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男8例,女13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形式、临床表现、影象学特征、脑脊液(CSF)检查结果 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结果 CVST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85%),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体征(55%)及癫NFDCC发作(35%),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影象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伴脑实质损害.21例患者,17例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13例好转;4例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例好转.结论 对急性起病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的中青年患者,头颅CT示出血性脑梗死,而患者无卒中危险因素时,应高度怀疑CVST,及早行MRI+M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一旦确诊CVST,及早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1825年,Ribes首次描述了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cere- 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 的临床表现,1例45岁男性患者,因头痛、癫痫发作、精神异常6个月死亡,尸检证实上矢状窦、左侧侧窦、及脑实质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此后,一系列经尸检发现类似病例。最初人们认为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患,具有较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出血性脑梗死,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进行性昏迷、死亡。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已可应用血管造影术、MRI、MRA等新诊断技术。在生前诊断CVST。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评价2D-TOF法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例CVST患者进行2D-TOP法MRV检查,并与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多发性CVST,最常累及上矢状窦和横窦。在MRV上CVST的直接征像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不显影、狭窄或再通后的模糊影,间接征像为病变以远侧枝血管形成、深部静脉明显扩张或其他引流静脉显现。本组MRV结果与DSA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在血管变异的鉴别及对血栓的动态观察上要优于DSA。结论 MRV可替代DSA作为CVST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规的影像学诊断有一定难度.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已成为诊断CVST的主要影像学手段.目前用于诊断CVST的主要成像序列有时间飞跃血流成像(time-offlight MRV,TOF-MRV)、相位对比血流成像(Phase-Contrast MVR,PC-MRV)、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血流成像(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MRV,3D CE-MRV).本文对三种MRV方法的成像原理及其在CVST诊断中的价值与潜在误诊因素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至2022年3月收治的160例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例(74.4%)MRI存在异常,其中出血性梗死93例,缺血性梗死26例;脑实质受累以顶叶最多见(40.6%),血栓部位以横窦多见(67.5%);孤立性皮质表浅静脉受累最多见(79.4%)。额叶、颞叶病变以上矢状窦及横窦血栓形成多见,颞叶和小脑病变以乙状窦血栓形成多见,基底节区和丘脑病变以直窦血栓形成多见。随访3个月,130例(81.3%)预后良好(m RS评分0~2分),30例预后不良(mRS评分3~5分;死亡17例)。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132例(82.5%),预后不良11例。横窦受累与6个月不良预后有关(OR=2.325;95%CI 1.124~5.236;P=0.032)。结论 CVST病人脑组织受累部位与静脉窦血栓形成有关,横窦受累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