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童谣源于民间,与闽南文化密切相关,是透视闽南文化的一个别致而重要的窗口,其传承、演变和发展从一个侧面映衬出闽南文化的当代变迁.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我们应更好地认识闽南童谣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政府与民间的互动保护中寻求合适有效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2.
云南怒江流域集中了非常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特色,但是近年来该流域少数民族文化在国际化、市场化的语境下正呈现出急剧弱化甚至消失的趋势,这其中有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失衡的原因,也有西方宗教文化蔓延的影响。因此,探讨怒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关系,确立民族文化民间保护功能,重视民间主体的保护作用,以应对国际化、市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挑战,对促进该地区生态经济与多样性生态文化协调发展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闽南文化作为延自中原的一种移民文化,是漫长历史积淀和发展的结果.本文以这一认识作为讨论的前提,分析了闽南文化的类型、形态和特征.认为闽南文化是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以俗民文化作为主要形态表现出闽南文化特殊的色彩与个性;在其"海口性"、边缘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等特征中,都存在着反映社会发展内在矛盾的两重性,是我们深入解剖和认识闽南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古典建筑砖石雕刻艺术是一种有目的的装饰和有意味的审美形式.一方面,砖石雕刻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另一方面,在其创作过程中,始终保留着对传统精神的理解与诠释,因而,审美与文化是砖石雕刻艺术存在的基础,也是影响装饰艺术思维观念与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时代背景、人文观念、宗教艺术以及民俗风情都对中国古典建筑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河湟地区多民族文化互动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历史时期以来 ,河湟地区各民族间就结成了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吸收的多元多边的互动关系 ,这种文化互动与河湟地区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紧密相随并产生了重要影响。族际间文化互动还促成了大量的文化变异和文化同化现象。文章特别从语言、宗教和民俗等方面具体地对河湟地区多民族文化互动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闽南民间舞蹈的多源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湘江 《东南学术》2005,(3):144-153
闽南民间舞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多源性特征.闽南最有代表性的"拍胸舞"源自古闽越族祭祀舞蹈;"嗦啰嗹舞"与中原文化有着不同寻常的渊源关系.闽南民间舞蹈源于传统宗教习俗,并保留有域外文化遗响.  相似文献   

7.
羌族释比文化的基础是万物有灵与自然崇拜,它与发展成熟的汉族宗教文化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发生着横向不平衡的共生关系。在近百年的全球化进程中,羌族释比文化亲和汉文化,对话西方基督教文化。以对话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生态环境与生存机制,在不平衡的对话中守护与建构、体认与再生。形成了与他者宗教文化的辩证平衡发展。这是羌族宗教文化的历史、重建、发展的特征。对于全球化多元宗教文化和谐发展与共享,提供了一个多元宗教文化共生、共享发展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礼义道德的中原文化具有起源性、泛政治化、弹性强的特征,影响着民间宗教的传播.愚昧、封闭、落后是民国初期中原文化衍变的重要特点,也是民间宗教广为传播的温床.  相似文献   

9.
湟源境内各大宗教及民间信仰和谐通融,宗教文化生态丰富多样。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的研究和田野调查概述了湟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楚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一支 ,它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 ,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原始楚文化以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的总体特征 ,对文学加以渗透 ,形成了南楚文学的独特风格 ,为后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沿着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贸易走廊、文化通道,中国正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学界以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为纽带,研究的视角从传统的历史地理、经济贸易到宗教文化,延伸到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制度到国家文化安全等诸多方向。学术领域多元交汇的研究态势已经形成。以地域文化为分野的研究传统,如敦煌学、西域学、龟兹学等形成体系;在传统的丝路文化节点之外,仍有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地区文化。随着国家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战略推进,对丝路青海道的研究也显得极为重要。文化多元的丝路青海道在魏晋之后,特别是吐谷浑时期替代了河西走廊的繁荣,连通中原;在当代又面临来自中亚的宗教文化、跨界民族文化的冲击。本文以丝路青海道的文化特征为切入点,探讨这条古老的陆地通道上的民族交融、文化变迁,以及当代的多元文化品格。讨论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典型地缘文化特征的"边缘"地区,如何统筹、平衡,建立稳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出新时代实现青海道的复兴,必须建立和谐的生态发展体系,即健康的文化体系、特色的城镇文化和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环境。  相似文献   

12.
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及民间文化作为文化的母体,是一个民族精神气质、凝聚力和感召力等因素的集合体。在我国现阶段,工业发展借力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而急剧膨胀,给农耕生产方式孕育的农村文化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文化尤其是农村文化生态面临着保护、发展、重构的考验。本文章从这一现实出发,对民间及农村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阐述,提出了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保护农村文化生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河湟宝卷流传于甘青两省河湟流域多民族地区,是内地宝卷西传入青后,与当地多民族文化相融合并深受藏传佛教影响的一种民间信仰形式。由散韵结合到有韵无散,由民间宗教发展为融合藏传佛教元素的民间信仰,河湟宝卷与青海河湟地区的民间信仰"嘛呢经"之间体现出相互密切的关系,具有浓厚的汉藏双重信仰文化特征,二者之间是一种流变和衍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杂居、小聚居的中国民族分布格局决定了众多不同的民族共生于同一地理区域,形成了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宗教多元共生的存在常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生活着藏、回、汉等民族,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汉传佛教、道教等多元宗教信仰共生共荣,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逐步发展形成具有多民族地区宗教存在的多元共生文化复合体.研究多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共生存在及发展,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基本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宗教文化的诸多形态与东南地区社会经济相互影响 ,凸显出区域特征的文化经济内涵。寺观是此内涵的酝聚场所 ,寺观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特质与社会价值。本文试图从寺观经济内部结构和外部影响两方面分析、归纳寺观经济的主要形式和社会作用 ,揭示该地区宗教与经济互动的具体规律。在此基础上 ,作者进一步阐明该地区寺观经济的区域特征及社会影响 ,指出历史上东南地区宗教组织及其活动场所在区域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6.
自汉魏至唐宋,江西一直有藏传佛教思想流传的痕迹.元灭南宋后,藏传佛教正式开启了在江西传播发展的历史,后经明、清两朝持续积累,至民国时期曾呈现出兴盛状态.藏传佛教在江西的传播发展总的说来极其有限,影响不大.这不仅与藏传佛教的特点和国家宗教政治有关,也与江西的地理人文因素密不可分.藏传佛教在江西的传播发展,不仅丰富了江西宗教文化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江西宗教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7.
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 ,利用田野调查和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对草原生态民族区草原生态现状认识的基础上 ,对于草原生态和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论文以蒙古族的游牧传统和环境知识为中心 ,从蒙古族的游牧技术传统、居住格局、轮牧的方式以及蒙古族的宗教价值与环境伦理等方面 ,较为全面地揭示了这些民间的与环境有关的知识 ,直接间接地对于草原生态的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而对于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所造成的“农牧矛盾”作了基本的分析。最后 ,笔者指出 ,对这些民间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要考虑其合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04-209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形态,是一种合理的民众的地方性知识。从理论层面上看,民间信仰正功能背后潜藏着负功能,但民间信仰的正功能要大于负功能。从实证层面上看,农民对民间信仰的功能普遍持实用态度。农民的个体性特征影响着他们对民间信仰功能的认知和态度,民间信仰的传统功能存在着不断被赋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藏羌彝走廊"内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并呈现和谐共存和睦共荣特征,是我国典型的多元文化汇集之地。道教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华文化、历史和民间习俗、民众心理等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以民俗学视角,主要运用"对点式"观察分析法,梳理走廊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藏羌彝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中的道教文化要素,探究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联,拓展藏羌彝走廊的整体文化共同特征,并就如何发挥好民间信仰文化作用,更好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维护宗教生态平衡、增强区域和国家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事业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丽江,在古老的东巴文化、浓郁的商业文化和多元的古城文化的滋养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产业集群现象.这一集群现象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影响着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因此,对丽江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与当地社会文化互动关系的分析对促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