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利平  潘爱萍 《广东医学》2008,29(7):1143-1145
目的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IMP-1)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结果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PⅢP,CⅣ,LN,MMP-2,TIMP-1,大部分指标纤维化各期及炎症各级的值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或0.01);仅FN指标,肝纤维化患者显著降低(P<0.05或0.01)。血清HA,PⅢP,CⅣ,LN,MMP-2,TIMP-1与肝纤维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炎症分级呈正相关(P<0.05或0.01)。仅FN与肝脏病理分期、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分级存在显著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与肝脏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Ⅰ型胶原(CⅠ)、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MP-1)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同时与正常人血清指标进行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8项指标对于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纤维化患者HA、CⅠ、PⅢP、CⅣ、LN、MMP-2、TIMP-1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FN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HA、CⅠ、PⅢP、CⅣ、LN、MMP-2、TIMP-1与肝纤维分期显著正相关(r=0.247~0.643,P〈0.05或0.01);与炎症分级显著正相关(r=0.239-4).611,P〈0.05或0.01)。仅FN与肝脏病理分期、分级显著负相关(r==-0.255,-0.261;P〈0.05)。血清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分析,HA、PⅢP、TIMP-1、CIV、MMP-2、CⅠ、LN、FN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68、0.764、0.741、0.712、0.672、0.647、0.535和0.484。HA、PⅢP、TIMP-1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灵敏度为91.58%,特异度为93.41%。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HA、PⅢP、TIMP-1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B (PDGF-BB)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史、血清 HBVDNA 水平、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LN)和HBeAg 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将 74 例 CHB 患者血清 PDGF-BB 水平与 CHB 患者的年龄 、性别、 病史、血清 HBVDNA 水平、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LN)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肝功能分级与血清 PDGF-BB 水平、HBVDNA 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同时对 HBeAg 阴性和 HBeAg阳性 CHB 患者的血清 PDGF-BB 水平、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LN)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CHB 患者血清 PDGF-BB 水平与其年龄 、性别、病史、HBVDNA 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 >0.05);与肝功能指标和血清 HA、 PCⅢ、CⅣ、LN 显著相关(P <0.01);②肝功能分级与血清 PDGF-BB 水平、肝纤维化指标 HA、 PCⅢ、CⅣ、LN 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③血清 PDGF-BB 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 HA、 PCⅢ、CⅣ、LN 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④HBeAg 阴性 CHB 患者血清 PDGF-BB 水平与HA、PCⅢ、LN、CⅣ水平均高于 HBeAg 阳性 CHB 患者(P<0.05)。结论 CHB 患者血清 PDGF-BB 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和 HBeAg 状态有一定关系,可用于 CHB 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寻找新的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4例,均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程度分期(S),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MMP-1及TIMP-1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结果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MMP-1水平逐渐降低,而TIMP-1水平逐渐升高,除G1与G2、S1与S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TIMP-1与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496,P=0.003),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呈正相关(r=0.460,P=0.005);血清MMP-1与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443,P=0.004),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呈负相关(r=-0.419,P=0.007),且血清MMP-1及TIMP-1与HA、PⅢNP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血清TIMP-1和MMP-1水平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发展或减轻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酶标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转化因子-β1(TGF-β1),放免法检测转化因子α(TGF-α)、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蛋白(LN).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IMP-1、HA、PCⅢ、C-Ⅳ和L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MMP-1、TGF-β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中TIMP-1、HA、PCⅢ、C-Ⅳ和LN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MMP-1、TGF-β1价值欠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用放免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26例正常人和73例急、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蛋白(LN).结果HA、PCⅢ、Ⅳ-C随肝纤维化程度而增高(P<0.01~0.05),慢活肝、肝硬化均较正常组和慢纤肝显著增高(P<0.01~0.05),HA、PCⅢ在急性肝炎是即有升高,LN在急肝、慢肝、肝硬化均高于正常组(P<0.01),FN则低于正常组(P<0.01).5项指标的变化均与γ球蛋白、A/G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测定血清HA、PCⅢ、Ⅳ-C、LN和FN水平和肝纤维化有较大诊断价值,HA和PCⅢ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程度.方法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39例经B超检查,确定肝纤维化分级;同时抽取患者血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 S1级24例(10.0%),S2级61例(25.5%),S3级154例(64.5%).肝纤维化S1级至S3级,HA和ⅣC渐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和PC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纤维化分级与HA和ⅣC呈正相关.结论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与HA和ⅣC具有显著相关性,它为无创法量化检测肝纤维化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20例CHB患者(CHB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和血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水平,并将对CHB患者进行纤维化分期,应用Spearman单因素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在CHB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HB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CⅣ)及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AS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HB纤维化分期S3~S4级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PⅢP、CⅣ)及肝功能指标(TBil、DBil)均高于S1~S2级(P均<0.05),而随着纤维化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下降,纤维化分期S3~S4级低于S1~S2级(P<0.05),而各分级中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A、PⅢP、CⅣ与ALT、AST均呈负相关(P<0.05),而LN与TBil、DBil、ALT、AST无相关性(P>0.05),HA、PⅢP与TBil、DBil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可见,ROC曲线下面积(AUC)CⅣ>HA>PⅢP>LN,血清HA、CⅣ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S1~S2)的价值较单一指标诊断价值高。结论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与CHB患者肝功能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血清HA、CⅣ可作为肝纤维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灵敏、特异的肝纤维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血清学含量;对肝穿刺活检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包括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等;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各血清指标检测结果与其相对应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LN、HA、PCⅢ、Ⅳ-C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073(P=0.390)、0.260(P=0.002)、0.138(P=0.104)、0.120(P=0.156)。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放射免疫法的检测结果除HA外,LN、PCⅢ、Ⅳ-C的血清学水平与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化学发光法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结果:HA、PⅢP、Ⅳ.C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P<0.01)、0.753(P<0.01)、0.742(P<0.01),说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HA、PⅢP、Ⅳ.C血清水平逐渐升高;而LN与肝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ⅢP、Ⅳ.C水平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检测结果具有高灵敏性、高稳定性、无交叉污染、报告时间大大缩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肝豆汤Ⅱ号干预治疗Wilson病患者肝纤维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我院经验方-肝豆汤Ⅱ号治疗对Wilson病(W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其它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C-IV)以及肝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阐释该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61例WD患者分为DMPS组(30例)和DMPS+肝豆汤Ⅱ号组(31例)。DMPS组单纯予DMPS驱铜治疗8个疗程,DMPS+肝豆汤Ⅱ号组予DMPS驱铜同时,口服肝豆汤Ⅱ号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IASA法检测血清MMP-1、TIMP-1;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HA、LN、PCⅢ、C-I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等肝功能指标。结果DMPS组治疗前后所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而DMPS+肝豆汤Ⅱ号组治疗后血清TIMP-1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MMP-1/TIMP-1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AL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HA、LN、PCⅢ水平仅略有下降(P>0.05),血清C-IV、MMP-1亦仅略有升高(P>0.05)。结论WD患者短期内单纯驱铜治疗并不能改变血清MMP-1、TIMP-1等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及肝功能,而联合应用肝豆汤Ⅱ号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并且通过抑制TIMP-1的表达,提高MMP-1/TIMP-1的比值,即间接通过提高MMP-1对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活性,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化学发光(CL)试剂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L法检测123例有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患者(病例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A、LN、PⅢNP、CⅣ,病例组按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评价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HA、LN、CⅣ明显高于对照组[(4.47±0.86)vs.(2.02±0.23),P=0.000;(4.15±0.81)vs.(3.57±0.67),P=0.002;(3.49±0.89)vs.(2.15±0.81),P=0.000]。4项指标均呈现对照组S0,S1S2,S2S3,S4期HA与CⅣ下降、LN与PⅢNP升高。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中4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指标的S0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0与S2期、S1与S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PⅢNP、CⅣ3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有正相关性(P均0.01)。诊断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CⅣ(0.790)HA(0.775)LN(0.725)PⅢNP(0.644)。HA、HA+LN+CⅣ3项联合、4项联合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高;综合诊断效能CⅣLNPⅢNP;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似然比为1~3。结论 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有限,当纤维化程度为S2期时,其意义最明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与CⅣ反呈下降趋势,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分解降低有关。多指标联合适合在排除肝纤维化时应用;所有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阳性似然比均较低,说明其诊断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3.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检测106例丙型肝炎患者和79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肝功能指标(ALT、ALB、TBIL)和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PCⅢ、Ⅳ-C)的血清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A、LN、PCⅢ、Ⅳ-C 、ALT、TBIL含量高于正常人组,ALB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ALT与PCⅢ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1,P<0.05);ALB与HA、 PCⅢ、Ⅳ-C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1,-0.239,-0.303,均P<0.05);TBIL与HA、LN、PCⅢ和Ⅳ-C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9,0.211,0.377,0.389,均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较正常人群有所下降,肝纤维化风险更高。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在辅助诊断肝纤维化时有一定作用,三者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呈TBIL > ALB >ALT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4.
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以及血清学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HA、PⅢP、LN、Ⅳ-C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42只普通级家兔,建立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然后进行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同时取肝脏做病理学检查。数据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理学检查分别获得轻、中、重度组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血清学分析结果 为HA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血清学检查中,以HA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较高,PⅢP、LN、Ⅳ-C的诊断价值在本试验中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纤方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纤方。两组均予以一般保肝及对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总有效率、肝功能变化,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ⅢPC)、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治疗后两组的TBIL、ALT、AST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TBIL、AST值的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HA、LN、Ⅳ-C、ⅢP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纤方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改善肝脏微循环,控制肝纤维化,改善肝脏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结果: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A、PCⅢ、IV-C、LN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同一标志物各分级之间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肝纤维化指标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递增而递增,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恩替卡韦0.5 mg/d,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Ⅳ-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Ⅳ-C)、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HBV DNA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血清HA、LN、CⅣ与肝纤维化病理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对肝脏炎性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病理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测定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CⅣ水平,对比分析肝脏病理诊断。结果与现行病理诊断标准慢性肝炎分级、分期进行统计学比较,血清HA、LN、CⅣ由G0~G4、S0~S4依次升高,且与肝病分级及分期均呈正相关。结论HA对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价值较大.HA和CⅣ有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价值,LN可协助诊断中晚期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