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观察发现,动物和人肿瘤内含有高浓度的前列腺素,这就促使一些研究者采用抑制内源性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药物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试验的药物为非类固醇抗炎性药物。最近研究表阴,消炎痛在控制肿瘤细胞增殖、宿主免疫反应和由前列腺素启动的肿瘤消退中起一定作用。以往研究发现,消炎痛具有抗实验诱生大鼠食管肿瘤的活性。实验开始同时给予消炎痛及二乙亚硝胺(DEN),所诱发的食管肿瘤数明显减少;而给予致癌原后再予以消炎痛4个月,对食管肿瘤也有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的情况进一步证明,延迟给予消炎痛对大鼠的食管肿瘤发生亦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叶绿酸是通过水解叶绿素去除疏水性叶绿植醇侧链而获得的一种水溶性的衍生物.它经大量试验显示具有很强的抗诱变性和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涉及叶绿酸抑制致癌物DNA加合物的形成,调节生物转化系统代谢酶水平及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调控细胞周期等方面.它在肿瘤防治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叶绿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并提出目前开展的研究和将来需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肿瘤药羧胺三唑(Carboxyamido-triazole,CAI)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微孔比色法测定羧胺三唑对磷脂酶A2活性的影响。结果羧胺三唑可以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爪匀浆中磷脂酶A2的活性。结论羧胺三唑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叶绿酸是通过水解叶绿素去除疏水性叶绿植醇侧链而获得的一种水溶性的衍生物。它经大量试验显示具有很强的抗诱变性和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涉及叶绿酸抑制致癌物DNA加合物的形成,调节生物转化系统代谢酶水平及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调控细胞周期等方面。它在肿瘤防治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叶绿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并提出目前开展的研究和将来需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类固醇激素通过与包括ER、PR、AR、GR在内的类固醇受体结合而表现出生物学活性,在调控生长发育和多种生理机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激素结合前,类固醇受体与辅阻遏因子结合以抑制目的基因的活性;与激素结合后,类固醇受体与辅阻遏因子解离并募集辅活化因子而获得翻译活性。所以,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RC)家族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化学致癌过程是由终致癌物或其亲电代谢物与细胞DNA 相结合而启动的。分析各种致癌物一DNA 加成物表明,化学致癌物与DNA 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然而,由于真核细胞DNA 和染色质蛋白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并组成有转录活性和不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所以便出现下述问题:化学致癌物与染色质的结合是否也表现出特异性?黄曲霉毒素B_1是强致癌物,它也是大鼠肝细胞核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苷作为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调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化疗增效、抗炎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现如今,人参皂苷对结直肠癌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就人参皂苷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良性和恶性乳腺疾病的甲状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组织发育和生长,同时可改变雌激素、生乳素和化学致癌物的代谢,从而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发育和生长。有人认为甲状腺激素能拮抗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增生作用。亦有人认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可通过增加性甾体球蛋白的结合力,减少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活性和增加雌酮-雌二醇代谢使雌激素作用减弱,以防止乳腺癌发生。相反,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乳腺上皮可能对雌激素、生乳素和致癌物敏感,而且使卵巢对促性腺激  相似文献   

9.
许多天然与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都具有遗传毒性,它们对接触人群可能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作用。尽管已经采取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但要使人们完全避免与这些遗传毒物或致癌物的接触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寻找能抑制或降低这些遗传毒物和环境污染物的致突性或致癌性的化学物质。目前已知多种物质具有抗突变或抗癌变作用,它们大多数在食物或其他物质中天然存在,如叶绿素就是植物内的一种主要抗突变物质。叶绿酸是叶绿素的衍生物,水溶性  相似文献   

10.
锰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公望 《肿瘤》1989,9(1):39-39
远在1931年,锰被确立为高等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迄今许多学者认为锰是一种抗癌元素。 动物实验 锰,钼、铜等微量元素不同程度地降低一类或几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1)实验证明,锰能降低致癌物诱发动物肿瘤的作用,锰对镍抑制大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致癌有预防作用。(2)有实验表明,二价锰有抗3-甲基-4-偶氮苯致肝癌的作  相似文献   

11.
抗氧剂与癌     
根据致癌作用的自由基理论,抗氧剂的抗癌作用是通过抑制致癌物在体内的氧化活化来完成的.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天然抗氧剂维生素E、某些合成抗氧剂和硒(硒是过氧化物降解酶的成份)在动物体内有抗癌作用。抗氧化剂的抗癌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致癌物在体内的氧化过程,使潜在致癌物及协同致癌物如多不饱和脂肪酸趋于稳定,并可作为清除剂去除  相似文献   

12.
类固醇激素尤其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病、进展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进展和转移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尽管肿瘤细胞经过常规抗内分泌治疗后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仅需少量的乳腺肿瘤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存在,仍可维持肿瘤的再生长。以往大量的研究多集中在激素对正常乳腺发育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面,最近,更多的研究观察激素对乳腺肿瘤干细胞活性影响,这为乳腺癌治疗和肿瘤干细胞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本文全面讨论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对乳腺肿瘤干细胞的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13.
阐明大肠组织本身对一些前致癌物是否有直接的激活能力,是研究大肠致癌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认为,食物中或人工合成的前致癌物进入机体后,在肝脏被转化或在大肠内被有关细菌直接活化为终致癌物,大肠组织在该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然而不少实验证明,结肠粘膜细胞微粒体存在药物代谢酶体系,能催化药物的羟化反应,这与某些前致癌剂在肝脏中活化的反应类型甚为相似。为此,我们着手研究大鼠大肠粘膜细胞中,依赖细胞色素P_(450)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对大肠专一性化学致癌剂一1,2-二甲基肼的代谢作用,同时检测了该酶活性对诱导物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潮汕地区草药海滩牵牛(IS)正丁醇提取物(BE-IS)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这些成分在体内的抗炎活性。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对BE-IS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波谱解析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等炎症模型上评价BE-IS化学成分的抗炎活性。结果:BE-IS分离得到5个单体,分别为东莨菪亭、伞形花内酯、秦皮乙素、橙皮素和姜黄素。与对照组比较,BE-IS单体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首次从海滩牵牛分离得到的5个单体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内抗炎活性,揭示了海滩牵牛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叶绿酸(CHL)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CHL、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0年的相关文献497篇.纳入标准:1)CHL的理化特点;2)CHL防治肿瘤的作用;3)CHL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0篇.结果:CHL具有很强的抗诱变性和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涉及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抑制致癌物DNA加合物的形成;免疫调节的潜能等.结论:CHL在肿瘤防治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茶水提取物和茶多酚抑制诱变的类型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茶水提取物和茶多酚的去突变特征和机制 ,鉴别茶和茶多酚去突变的量效关系和抑菌关系 ,了解去突变剂与直接诱变剂(1_NP)、间接(Trp_P_1)诱变剂的抗突变作用方式和抑制效果。 方法 :用细胞外抑制诱变试验和改进型两次活化的Ames试验方法。 结果 :茶水提取物和与其相关的儿茶素等都存在非抑菌性的去突变效果 ,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茶黄素(TF)的效果最好。抗突变试验结果表明 ,茶水提取物对Trp_P_1( +S9)有显著的抗突变性 ,与Trp_P_1的混合液在非代谢活性条件时无诱变性 ;茶水提取物对1_NP( -S9)也有抑制活性 ,但比对Trp_P_1的抑制活性低(P<0.01) ,与1_NP混合物经代谢活化后有诱变性 ,且与非代谢活化的抗突变结果呈较高的相关性(r= -0.9694)。 结论 :茶多酚能抑制间接诱变剂的前体形成 ,也有对直接诱变剂构成阻断剂的作用 ,但是在阻断具有强氧化性的诱变剂时可能形成不稳定的结合物或不安全的结构物。  相似文献   

17.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多酚类抗毒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以及神经保护等。白藜芦醇抗肿瘤活性备受关注,且得到广泛研究,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白藜芦醇作为低聚物,分子结构特性使其作为癌症预防剂和治疗剂有广阔前景。本文主要从白藜芦醇通过抑制细胞色素酶、作为化疗制剂、抑制COX-2、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调控细胞因子NF-κB、诱导细胞自噬、抑制癌细胞转移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菌在致癌病因上应考虑如下四个方面:1.产生致癌物或副致癌物。亚硝胺——在正常 pH 值下,从次级胺类及硝酸盐制造亚硝胺是靠酶或是肠道菌的代谢产物来促进的。有人认为亚硝胺在膀胱中形成并吸收,这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类固醇代谢产物——不少的类固醇能致癌,胆道类固醇经细菌代谢后的产物可能与人类结  相似文献   

19.
有资料证实结肠致癌物对大肠隐窝上皮细胞微核和凋谢(apoptosis)的影响与其对大肠的致癌性有密切相关。有些物质能抑制微核与凋谢的产生,并同这些物质在体内抗诱变的作用以及在动物实验中的抗癌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与癌症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s)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发热、止痛及抗血小板活性。近期,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均有证据表明NSAIDs尚有防癌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预防癌症的方便途径。其可能的机制为:1、抑制环氧化酶1、2。2、影响细胞周期,包括对增生与分化、肿瘤抑制基因或促进基因的影响及对细胞周期的抑制。3、免疫监视。4、增加酰基鞘氨醇的生成。5、抑制细胞核k因子(NFkB)。然后,确切机制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