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10959直接皮内注射卡介苗的效果观察/王莉一刀黑龙江护理杂志一2000,6(5)一76 接种卡介苗的适龄儿童512例,实验组235例,对照组25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26例除外)。两组均采用卡介苗o.lml于左L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实验组直接注射,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即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注射。皮内注射卡介苗12周后,检查局部“卡痕”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成功200例,失败35 86例,卡痕率87.7%;对照组成功214例,失败37例,卡痕率为85.30%,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尸>0.05)。结果表明直接皮内注射卡介苗安全、有效,既减轻幼儿的痛苦又省力。表1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对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对196例住院结核病患者,分别应用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实验组)与专用结核菌素试验的1ml玻璃注射器(对照组),由同一主管护师在患者双前臂内侧中央皮肤无瘢痕部位用同一支BCG-PPD制品进行皮内注射0.1m(l含5IU)试验。比较2组反应直径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BCG-PPD试验,平均反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可以替代结核菌素试验专用玻璃注射器进行试验,对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对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 对196例住院结核病患者,分别应用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实验组)与专用结核菌素试验的1ml玻璃注射器(对照组),由同一主管护师在患者双前臂内侧中央皮肤无瘢痕部位用同一支BCG-PPD制品进行皮内注射0.1ml(含5Iu)试验。比较2组反应直径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BCG—PPD试验,平均反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可以替代结核菌素试验专用玻璃注射器进行试验,对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0019711例结核菌素试验致严重变应性血管炎病人的护理/张宝珍…刀天津护理一1999,7(4)一173一174 患者于左前臂行结核菌素试验,注射72h后,注射部位发生大面积溃烂坏死,高烧而转院治疗。住院期间经抗炎、抗过敏治疗,溃烂坏死仍继续扩展,确诊为结核菌素试验致严重变应性血管炎,调  相似文献   

5.
结核菌素可作为一种抗原,凡曾有结核菌感染或接种卡介苗成功者,均可对结核菌素产生变态反应而出现不同强度的阳性结果,故对结核病仅有辅助诊断作用。成人常用*T(旧结核菌素)1:2000,或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1:10000浓度0.1毫升(即5国际单位)行左前臂掌面皮内注射,因系迟发(即1型)变态反应,故需观察48~72小时方能判定结果,可出现红肿、硬结、坏死、水泡,应测量纵、横界线,计算出平均直径,即(纵径十横径毫米数)MZ。其结果分级标准为:IOT试验:①红晕平均直径<4毫米或无反应者为阴性,(一);②5~9毫米为弱…  相似文献   

6.
直接皮内注射卡介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预防接种科于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 ,采用卡介苗直接皮内注射法预防结核病效果显著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 ,来我科接种卡介苗的适龄儿童 5 12例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2 35例 ,对照组2 5 1例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2 6例除外 )。其中 ,3月~ 1岁 2 70例 ,2~ 6岁 88例 ,7~ 12岁 12 8例。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卡介苗 0 .1ml于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不同的是 ,实验组直接注射 ;对照组是按传统的方法 ,先做结核菌素试验 ,结果阴性者 (皮丘直径≤ 5mm)方可注射。1.3…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女 ,5 2岁。主因双手近端指关节疼痛 ,肿胀逐渐加重、功能障碍半年 ,于 2 0 0 0年 5月 1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 :体温 36 5℃ ,脉搏 84 /min ,血压 10 5 / 6 0mmHg。一般情况好 ,巩膜无黄染 ,皮肤未见皮疹 ,类风湿因子阳性。初步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行结核菌素 (PPD-C)试验 ,试验前询问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予75 %酒精皮肤消毒后抽取PPD -C 0 1ml(5U)皮内注射。注射后约 1分钟 ,患者诉注射部位皮肤瘙痒 ,刺痛及烧灼感 ,检查见局部皮丘隆起 ,红晕直径 1 2cm ,周围有伪足出现 ,相继双上肢、下肢、前胸部…  相似文献   

8.
一例结核菌素试验致严重变应性血管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珍  韩文珍 《天津护理》1999,7(4):173-174
结核菌素试验是将获自旧结核菌素滤液的沉淀物PPD(结素纯蛋白衍生物)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中段中夹皮内0.1ml(5Tu)。待72h,根据注射部位皮肤的变化程度来判断有无结核菌感染和结核病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等。阴性反应为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小于5mm者,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或20mm以上(儿童15mm或以上),不足20mm但有水泡、出血、坏死及淋巴管炎均为强阳性。我院于1998年2月9日收治1例因结核菌素试验引起严重变应性血管炎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获得康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结核菌素反应性加拍全胸片在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本文对1980~1988年我市181例结素反应阳性及胸片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结核菌素试验系皮内法(上海生物所产),1∶2稀释1日结素0.1ml注射于左前壁屈侧中央,72h查验反应,局部硬结小于5mm为阴性大于或等于5mm阳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187-2189
目的探讨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老年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及预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胸膜炎病例130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6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62例,抽取患者胸腔积液进行IGRA检测,并行涂片镜检、结核菌素注射试验,出院时经超声检查所有患者胸膜增厚情况,对比IGRA试验与涂片镜检、结核菌素注射试验检测结果,分析IGRA与胸膜增厚的相关性。结果胸腔积液IGRA阳性检出率为79.8%,阴性检出率为97.6%,IGRA检测准确率达82.1%;与常规检查方法相比,胸腔积液IGRA阳性率为98.5%,远高于常规涂片镜检和结核菌素注射试验(P<0.05,<0.01),且胸膜增厚与IGRA呈正相关性(r=0.74,P=0.03)。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老年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预后具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直接痰涂片查抗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和血中抗分支杆菌抗体测定对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3次收集清晨深咳痰,直接涂厚片抗酸染色,PPD试验采用5 u前臂屈侧皮内注射,72 h观察反应,结核抗体采用结核分支杆菌多种抗原IgG抗体蛋白芯片检测.结果:痰涂片、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22.17%,76.96%,78.70%;特异性分别为100%,88.75%,60.00%.结核抗体与结核菌素试验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者特异性明显高于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的特异性不及痰涂片,但敏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抗体检测比痰涂片有更高的检出率,比结核菌素试验有着更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快速、简单的结核分支杆菌辅助诊断方法. 色,PPD试验采用5 u前臂屈侧皮内注射,72 h观察反应,结核抗体采用结核分支杆菌多种抗原IgG抗体蛋白芯片检测.结果:痰涂片、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22.17%,76.96%,78.70%;特异性分别为100%,88.75%,60.00%.结核抗体与结核菌素试验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者特异性明显高于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的特异性不及痰涂片,但敏卷性差异 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抗体检测比痰涂片有更高的检出率,比结核菌素试验有着更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快速、简单的结核分支杆菌辅助  相似文献   

12.
1981年以来,笔者对肺科住院病人进行了结核菌素((?)T,下同)试验,其中70例OT 反应为阴性,本文就此做如下报告并分析讨论.资料分析一、70例均为肺科住院病人,均患肺部疾病。年龄最大为74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45岁,二、采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旧结核菌素(6单位),浓度为1:2000。将稀释液0.1毫升皮内注射于左前臂掌侧。分别于48、72小时观察反应(硬结)直径。以72小时之结果作记录.按规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T-SPOT. TB)和结核菌素试验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医院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的骨关节结核患者94例,以及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骨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骨关节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与T-SPOT. TB,对比2种方法的诊断效用。结果结核菌素试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46.81%、98.00%、97.78%、49.49%、64.58%,TSPOT. TB则为93.62%、100.00%、100.00%、89.29%、95.83%,结核菌素试验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低于T-SPOT. TB及2种方法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出现6例漏诊,均为早期脊柱结核病,表现为空洞形成,未见脊柱神经缺损。结核菌素试验出现1例误诊,50例漏诊,漏诊者主要病情相对较轻,伴风湿关节病等免疫疾病的患者。结论 TSPOT. TB是诊断骨关节结核病的理想方法,但存在干扰因素,需合理应用,结核菌素试验操作简单,尽管敏感性不足,但在结核病筛查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鉴于血清抗胰蛋白酶活性(ATA)是炎症过程活动性指标。作者提出改良KOX 试验-结核菌素-抗胰蛋白酶试验,经皮下注射结核菌素20—50TU 前和注射后24—48小时,分别测定血清ATA。作者采用以测定血清对胰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程度为基础的James 快速法,和较准确的Веремеенко法,平行测定38例开始时呈现为破坏性肺结核病人的ATA。Вереиеенко法结果为3.12±0.23g/L,James 法为2.63±0.15g/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为了进一步研究结核菌素—抗胰蛋白酶试验的价值,作者采用了James 法,操作如下:排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驻疆部队卫生员新兵结核菌感染情况,为部队防控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驻疆部队2010~2011年选送卫生员培训新兵1 274名,按性别、生活地区以及有无卡痕分组,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 1 274名新兵中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分别为42.23%(538/1 274)、10.68%(136/1 274);不同性别组、区域组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卡痕组试验阳性率高于无卡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筛检结核菌感染的方法,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可有效控制结核病在部队内部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两种不同方法对注射完后药液外溢和皮丘大小的影响。方法将700例符合注射结核菌素试验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方法进行皮内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进型方法进行皮内注射,比较两组不同方法注射完后皮丘的大小和药液外溢人数。皮丘平均直径≥7mm者为皮丘达标。结果观察组350例中皮丘平均直径≥7mm348例,皮丘平均直径≤6mm2例,对照组350例中皮丘平均直径I〉7mm317例,皮丘平均直径≤6mm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P〈0.01)。观察组3例发生药液外溢,对照组16例发生药液外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P〈0.01)。结论改进型皮内注射法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保证剂量准确,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肢体痉挛患者应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注射前做好药物的储存,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注射时无菌操作,准确配药,药物浓度在50 U/ml,注射后观察有无头晕、疼痛、呼吸困难等副作用,注射后3-5 d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BTX-A注射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效果;出现晕针现象3例,无1例出现皮下血肿、感染。结论:正确、规范的护理能够提高BTX-A的注射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10例思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治疗组(40例)、对照1组(38例)和对照2组(32例).3组均采用舒血宁片及甲钴铵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液治疗,对照1组采用泼尼松治疗,对照2组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比73.7% 、71.9%,P>0.05).治疗组2例出现一过性轻微疼痛,1d后缓解,无一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明显不适、中耳感染、或鼓膜穿孔、血压升高、血糖波动、胃溃疡及性情改变等.对照1组3例出现血压升高;3例出现血糖升高,治疗后效果欠佳;2例出现失眠、烦躁,3例出现胃部不适.对照2组4例出现血压升高;3例出现血糖升高,治疗后效果欠佳;1例出现胃溃疡.结论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液、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及泼尼松治疗突发性聋均有效,三者之间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推荐地塞米松磷酸钠作为鼓室内注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并作为突发性聋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体位对肌内注射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出现晕厥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40例肌内注射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患者采用卧位注射,对照组120例采用坐位注射,观察两组晕厥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无1例患者出现晕厥,而对照组38例患者出现了晕厥,两组晕厥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卧位注射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可减少或避免患者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有效措施。我所从1982年至1985年,采用皮内注射卡介苗820例,(?)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303例。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一.皮内接种卡介苗820例其中新生儿组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