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采用赤平投影分析和块体离散单元法,分析高陡岩质边坡岩体内不同结构面组合类型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该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主要破坏模式为坡体上部局部小规模楔形体滑移破坏,主控该边坡稳定性的最危险结构面组合为J2J3结构面组合。  相似文献   

2.
岩质边坡失稳是山区坡体破坏的主要形式,而楔形体破坏是岩质边坡失稳的一种常见破坏模式。利用赤平极射投影对多组结构面的边坡进行定性分析,筛选出优势结构面,利用Swedge软件对优势结构面组合的楔形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面J4和J8组合时,该组合形式形成的楔形体易发生潜在滑移,需要对其进行支护处理。利用Swedge软件进行优化支护分析,计算得到最优化的锚杆支护产状为313°∠69°,最优化的锚杆支护位置与结构面交线是垂直的,符合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断层、裂隙等结构面的性状及分布位置对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某水电站尾水出口边坡,选用GEO-Slope软件中的Slope/W模块功能,对边坡中的控制性结构面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经过对工程地质剖面的详细分析,确定边坡中不同的控制性结构面的组合滑移模式,分别计算和分析了开挖和降雨两种工况下其稳定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4.
猴子岩水电站左岸泄洪洞进口边坡为岩质顺层边坡,其稳定性对泄洪洞和大坝的建设和运行有重大影响。该边坡下游侧临空,J4裂隙走向与边坡走向近于垂直,倾角较大,可形成侧向切割面,断层fm2与边坡走向小角度相交,反倾坡内,可形成后缘拉裂面,加之层间挤压带发育,因此该边坡存在由不利组合形成的滑移块体。分持久、短暂和偶然3种工况,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以层间挤压带gm4、gm3为底滑面的滑移块体稳定性差,在暴雨或地震条件下,有失稳的可能,需进行加固处理。结合该边坡岩层厚度大且较完整,层间挤压带容易追踪,控制边坡稳定的层间挤压带埋深在锚索有效加固范围内等特点,边坡加固方案采用了系统锚索、抗剪洞和锚固洞的联合加固方案。监测成果表明,该方案对岩质顺层边坡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尾水洞出口岩塞段处于Ⅳ类围岩,岩石陡倾裂隙较为发育,不利结构面成组出现,不利结构面组合作用会形成不稳定块体。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方式完成了尾水洞出口岩塞段的开挖支护施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邓忠文  黄春  李思嘉 《人民长江》2012,43(22):51-53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发育有辉绿岩脉、中倾坡外的断层、卸荷裂隙密集带及裂隙等,构成了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结构面。主要介绍了右岸边坡控制性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性状及不同组合模式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通过大量的地质测绘和试验研究,得到了详实、准确的地质参数,采取了锚索加固,抗剪洞+锚固洞+斜井等处理措施。治理后的监测和分析表明,右岸边坡加固措施有效,整体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渌吝水库工程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且变化大,开挖过程中坝轴线上游边坡发育有泥岩条带软弱夹层,倾角倾向下游,与左岸发育的J1、J2两组节理裂隙组合形成不利结构面,加上强降雨,老滑坡体覆盖层及软弱层上部基岩吸水后重度增大,地下水下渗后沿软弱层渗出,产生顺坡向的渗流压力,降低老滑坡体覆盖层及软弱夹层、节理裂隙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利用赤平投影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出该滑坡现状整体稳定性差,雨季易再次发生坍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建议采用削坡减载措施,同时需做好边坡的排水及防水措施,并对坡面进行防护,防止暴雨冲刷、避免雨水下渗软化边坡岩土体。  相似文献   

8.
边坡的控制性软弱结构面是决定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其对边坡的影响,以西藏某拟建水电站中坝址溢洪洞出口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现场调查、工程地质分析等方法对边坡岩体控制性结构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选取典型剖面分析潜在不利滑移面,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边坡发育陡倾坡外优势结构面及一组中—缓倾坡外不利结构面,边坡破坏模式以滑移-拉裂型为主,以控制性不利结构面为边界。边坡可能产生四组潜在滑移面,边坡碎裂松动岩体SL12及SL14区域产生浅表层弯折、脆性倾倒破坏模式。稳定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边坡基本稳定,暴雨及地震工况下边坡控制性软弱结构面参数会大大降低,稳定性系数大幅减小,边坡可能发生失稳破坏。研究成果可以为水电站工程建设及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钟工范 《人民长江》1993,24(11):28-34
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大坝采用下拱上重的型式,与岸坡相接的重力拱坝,重力坝段基础采用台阶式边坡,拱坝基础采用连续边坡,边坡最大高度达180余米。大坝基础主要为石龙洞灰岩,虽强度高,但岩层为软硬相间,且有断层,裂隙,夹层将岩体分割,破坏了它的整体性。边坡岩体失稳的主要形式是沿断层,裂隙及软弱结构面发生剪切位移,施工期间使用钻也倾斜仪对两岸坝肩开挖边坡稳定性开展了监测工作,监测重点放在爆破振动,卸荷以及各  相似文献   

10.
对于广泛分布大量裂隙的岩质边坡,有些并无明显的软弱面,裂隙的分布方位对边坡稳定性就起着控制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安全坡角取值不准确的问题。传统方法是找到边坡内部裂隙的优势分组,应用赤平投影方法估计边坡安全坡角。随机动力学稳定性分析认为,最危险滑动面的滑动方向为边坡的倾向方向,岩壁上测量出的每一条裂隙都是随机的,对边坡的失稳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裂隙可形成单一滑动面破坏或裂隙之间可随机组合形成楔形体进而对边坡造成破坏。以大连港东换流站的开挖边坡为实例,采用随机动力学方法与赤平投影分析相结合进行对比分析,给出合理的安全坡角。  相似文献   

11.
构皮滩水电站尾水系统地质条件复杂,软岩成洞及尾水边坡稳定性差。设计单位通过采取调整尾水边坡坡比并给合喷锚支护、坡面保护、排水、预应力锚索和锚筋桩等一系列的布置优化和支护措施后,不仅解决了尾水出口与导流洞出口布置上的矛盾,而且改善了尾水隧洞成洞条件,提高了尾水边坡的自稳能力,使尾水建筑物设计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12.
李霖  田源  陶雄 《红水河》2009,28(5):110-113
依据大岗山水电站左岸缆机平台边坡各类结构面和临空面切割而成的楔体的特征,将边坡块体分为确定性楔体,半确定性楔体和随机楔体三种类型,分析了边坡潜在的楔体失稳模式,采用楔体稳定分析方法计算评价了各种类型的楔体在加固前后的正常、饱水50%以及地震三种工况下的稳定性,最后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大岗山左岸缆机平台边坡整体稳定,但J3对边坡局部稳定起着控制作用。在正面和上游面边坡由节理裂隙J3和J4组成的楔体安全系数小于1,需进行及时加固,而其他各楔体组合在加固前后各种工况下均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3.
某水电站尾水洞边坡在工程开挖后有多条缓倾坡外断层被切出坡面,稳定性状况恶化。为了准确评价这些断层的稳定性状况,以相互切割断层为边界建立地质模型,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FLAC3D软件模拟边坡在工程开挖后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进而评价边坡在开挖后的稳定性情况。最终结果显示边坡在开挖后处于欠稳定状态,为工程边坡后续的支护措施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岩质边坡的变形和破坏主要受岩体中发育的结构面控制。采用赤平投影法开展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可以方便地确定结构面之间的组合关系,实现对典型块体破坏风险模式的识别。以周宁抽蓄电站下库坝址区边坡地质与工程条件为背景,开展基于赤平投影法的边坡随机块体破坏风险模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具有形成块体破坏的结构面条件,且平面滑移和楔形体失稳是施工期可能面临的主要破坏模式;赤平投影法对边坡破坏模式预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通过施工期岩体现实破坏表现得到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影响白鹤滩水电站边坡稳定的控制性因素,分析了该边坡可能发生的破坏模式,进而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工程地质分析。结果表明,右岸边坡可分为4个区域,Ⅳ区和Ⅰ区拱坝下游边坡因断层切割和开挖可能顺层滑移,其他部位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节理控制,以小规模楔形体、倾倒和坠落等破坏形式为主。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硅质岩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先通过野外调查,总结出路堑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拉裂破坏和受控于结构面的破坏;然后进行单轴压缩变形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及直接剪切试验得到硅质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依据;最后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坡角、结构面间距、开挖坡率及平台宽度4个因素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坡角对坡体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其次为开挖坡率。由于硅质岩的特殊破坏形式及单面山路堑边坡破坏模式的多样性,在评价路堑边坡稳定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不可单凭某一因素来判断。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硬质岩单面山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及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厂房后山坡为岩质边坡,两组节理相互切割岩体形成楔形体.与开挖形成的临空面形成不利组合,可能会影响边坡稳定.通过赤平极射投影图对其进行定性分析,选择极限平衡法中的由Hoek和Bary提出的楔形体稳定分析的简化方法对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段岩质边坡楔形体在天然状态下稳定.  相似文献   

18.
针对竹子坝料场岩体结构面极为发育,边坡存在局部平面滑动、圆弧滑动、溃屈破坏、楔形体滑动等破坏模式,结合南东段边坡滑坡现场勘查结果,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拟定的半开挖、全开挖、全支护方案不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东坡发育的fx2与fx5断层,对边坡稳定影响很大,边坡需整体放缓,推荐采用全开挖进行边坡治理。  相似文献   

19.
龙滩水电站右岸6号冲沟堆积风化深槽是坝肩及上航道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其成因是层状岩体正交坡层面与反倾向结构面组合的楔形体破坏形成冲沟,冲沟堆积物、楔形体残留岩体和顺层重力变形岩体经过长期风化所至。通过对其成因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计算结果还表明,加强排水对该风化深槽边坡的治理是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FLAC3D多裂隙本构关系,建立层状岩坡平面破坏特征的各向异性数值分析模型。运用强度折减法,得出边坡安全系数与层间弱面倾角β、坡角α、坡高H以及岩体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灰色关联法给出了各因素对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顺倾向边坡,当β≤15°时,其破坏形式主要是拉裂-剪切-滑移破坏,滑面不沿层间弱面;当15°βα时,产生顺层滑移破坏;当β≥α时,坡顶处沿弱面滑移,坡角处弯折破坏。反倾向边坡,当β50°时主要为压剪破坏,β较大时(β≥50°)为倾倒破坏。随着β的增大,顺倾向边坡的安全系数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且水平层状边坡的稳定性要高于直立边坡;反倾向边坡的安全系数变化趋势与顺倾向边坡相反。当βα时,顺倾向边坡的稳定性要高于同倾角的反倾向边坡。顺倾向边坡,坡高对其稳定性影响最大,其次为弱面黏聚力和坡角,而弱面倾角和弱面摩擦角相对影响较小;反倾向边坡,各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弱面摩擦角、坡角、坡高、弱面黏聚力和弱面倾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