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是最具环保意义和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是我国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式。基于祁东经济开发区的实际情况,概述了其构建生态工业园的背景,并对其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优势条件和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以利于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现有的生态工业园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工业园区的特点,提出了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园区管理四个方面,共27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其中约束性指标25项,参考性指标2项。这为江苏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和考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火电厂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包头铝电生态工业园。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生态规划的方法步骤;以朔州火电厂生态工业园为实例,进行了生态规划:朔州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的定位是采用高新技术的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型生态工业园;构建了由煤—电—炭素—铝—建材生态产业链、生态农业及其加工业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链组成的园区工业生态系统;提出了以合理布局、绿化和生态恢复为重点的景观生态建设方案;建立了园区生态管理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苏南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生态环境良好,但区域生态化发展仍面临着产业亟需转型升级、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和土地资源紧缺等制约.优化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化改造是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园区和区域三个层次提出了生态化发展的途径,并从产业改造和结构提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加强产城共建等方面加以展开,可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虚拟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循环经济的大循环生态工业组织形式,是生态工业园区在地理位置上的拓展。综合可支撑和应用于虚拟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构建虚拟生态工业园的基地、产业链和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虚拟生态工业园的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7.
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和我国山东日照生态工业园为具体实例,对比分析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建设在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3方面的差异,并以两个生态工业园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质量状况来说明两个生态工业园都不同程度地达到了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目标,即经济高效,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结合生态工业园的对比分析,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以厦门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健康、安全和发展的概念提出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特征性指标与共性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构建模式,以厦门为例建立了一套包含4个层次,由47个共性评价指标和21个特征性指标构成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揭示了厦门目前处于生态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0.55),城市生态系统为亚健康状态(0.63)、一般脆弱的预警状态(0.50)和一般持续的发展状态(0.51),与现实的分析调研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在深刻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总结梳理已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系统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目标层,下设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资源保障、制度建设5个准则层,构建出包含26项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予权重,收集黑龙江省2006~2013年最新相关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层面发展不均衡,为此提出应着重加强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资源节约水平、更加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构建了包头市生态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包头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总量减排和颗粒物源解析成果,提出一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可达性分析方法。以郑州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确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为例,采用郑州市已有的大气源解析数据,结合污染物削减量的测算数据,分析郑州市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两项指标的削减比例。结果表明,郑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是可达的。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首先从海域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入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指标的多重共线性分析剔除多余指标保留不重叠的指标,构建了海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计算承载力过程中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在指标权重确定的计算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权重方法来确定最终权重。在计算过程中,借助yaahp软件来减小人为计算的误差,保证指标权重的科学合理。最后运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对南通市所辖海域2009~2014年间的海域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4年南通市海域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其中2009~2010年间南通市处于良好可载状态,2011~2014年间南通市海域承载力处于基本可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的提出为城市的发展找到了一种理想模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主要应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上。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佳木斯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3个子系统10个分目标30个具体指标的佳木斯市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佳木斯市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指导佳木斯市生态城市建设。进而实现佳木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双赢"目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动态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并从城市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 体系还体现了不同城市的地域特点,以及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最后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了其生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现状,建立了包括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40个指标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法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过去10 a胶州湾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下降—好转"趋势,在压力子系统逐年下降的情况下,状态子系统乃至整个生态安全的综合指数却呈现好转趋势,证明响应子系统中政策、法规的实施,对状态的回转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状态对于响应的反映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的基础保障。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首先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水平方向的有机链接,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生态保障与环境支撑。以安徽省沿江地区为例,论文通过生态系统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析,确定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西部山区一带、长江干流和巢湖等地区;通过经济发展潜力分析,确定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和安庆市的市区及滨江地带是主要的经济优先开发地区。以景观格局优化理论为指导,根据沿江地区的自然生态特征,构建了由3个生态源、7个生态廊道和众多的生态斑块、生态楔组成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以江苏省13个地市为研究案例,从生态活力、生态环境、生态效率、社会发展4个方面选择了20项单项因子,构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江苏省2015~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类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发展潜力进行了探讨,验证了该体系的实用性。结果表明,2015~2016年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率成效显著;13个地市中,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贴近度最高;3类区域中,苏南的生态文明建设状态最优。  相似文献   

18.
土地开发生态适宜度分析是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GIS技术,以营口某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将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应用到开发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了开发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因子开展了评价,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为开发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弹性力、承载媒体的支撑力和承载对象的压力3个方面,选取气候条件、水文情况、地物覆被、资源供给、环境治理、社会发展、资源耗损、环境污染、人口压力和经济增长10个影响因素,构建了包含35项指标的长三角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评价因子的主、客观权重,以苏州市为例,开展生态承载力评价和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2011—2018年的生态承载力指数总体趋势平稳,承载力水平处于中承载状态;生态弹性力子系统经历了弱稳定—高稳定—中稳定的演变过程,承载媒体的支撑力子系统经历了低支撑—中支撑—较强支撑—中支撑的演变过程,承载对象的压力子系统经历了较低压—中压—较高压的演变过程。结合苏州市生态承载力障碍因子分析发现,承载媒体的支撑力是苏州市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层,因素层中主要障碍因子有水文情况、环境治理和环境污染,指标层中主要障碍因子有工业烟尘排放量、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研究成果客观反映了苏州市生态承载力状况,对苏州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可为长三角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主要有4种模式。通过比较各个模式的特点,针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现状,提出基地建立生态工业园应选择改造重构与产业共生两种模式:绘制流程图,对两种模式的构建流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