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及治疗情况,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7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等,并与同期85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发生院内感染22例(81.5%),高于同期非老年组(56例,6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15例,68.2%)。危险因素为白细胞减少、化疗和合并症。单纯抗生素治疗有效率33.3%,抗生素加辅助治疗有效率6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68.2%。结论: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同期非老年组。抗生素加辅助治疗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与骨髓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G-CSF水平,结果显示:两组化疗后血清G-CSF检出率分别为52%和33.3%,与化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两组病程中合并感染者,检出率高达87.5%和77.6%,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血清G-CSF水平与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恶性肿瘤仅于化疗后合并感染时,血清G-CSF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并初步探讨了血清G-CSF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7年6月起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加用吉粒芬(rhG-CSF)辅助治疗,观察其提升中性粒细胞(ANC)作用,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治疗组:系住院的1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6例,AM16例,其中M11例,M13例,W41例,M51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14-52岁。对照组:选择未用rhG-CSF的急性白血病15例,且与治疗组白血病种类、化疗方案、年龄相近的患者。1.2化疗方法:ALL采用WDCP方案:VCR2mg/d静注第1、8、15、ZI天,DNRopd静注第l-3天,3800ngd静滴第2、16天,ptal及血水d静滴第l-28…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白血病患者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及HCMV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75例白血病患者和28名健康人HCMV抗体进行检测。其中有11例M3患者作化疗前后对比检测。结果:白血病组H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7%,健康对照组为0,白血病组HCMV-IgG抗体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P<0.01)或非常显著(P<0.005)增高,如以HCMV-IgG抗体高于8.4IU/ml;(约临界值1.1IU/ml的4倍考虑为HCM活动性感染。则白血病组阳性率35.7%,较健康对照组3.6%明显升高(P<0.005),且M3化疗后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结论:HCMV抗体检测有助于白血病患者HCMV感染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分析氟康唑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对象,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预防性口服氟康唑,对比两组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发热天数、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真菌感染发生1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85%;院内感染发生2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69%。观察组患者发热天数为(5.12±1.25)d,住院天数为(26.34±8.45)d;肝功能异常发生2例,肾功能异常发生0例,胃肠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中,真菌感染发生4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5.38%;院内感染发生6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08%。对照组患者发热天数为(7.15±1.22)d,住院天数为(31.23±10.42)d;肝功能异常发生3例,肾功能异常发生2例,胃肠道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2%。观察组患者在真菌感染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氟康唑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能够有效减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马斯平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组)化疗后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并感染的患者用马斯平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2g,Q12h,疗程5~14d。对照组32例(B组)用进口头孢他定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2g,Q8h,疗程5~14d。结果马斯平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5.6%,治愈率为58.5%,细菌清除率为78.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O%,治愈率为53.1%,细菌清除率为63.6%;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均低;两组的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斯平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感染的首选经验性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G-CSF水平,结果显示:两组化疗后血清-G-CSF检出率分别为52%和33.3%,与化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两组病程合并感染者,检出率高达87.5%和77.6%,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血清G-CSF水平与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恶性肿瘤仅于化疗后合并感染时,血清  相似文献   

8.
廖斌  张绍林 《海南医学》2002,13(11):25-26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寻求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有效策略,提高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和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联合化疗35例,总完全缓解(CR)率42.9%(15/35),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6例,CR率42.3%(11/26);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9例,CR率44.4%(4/9)。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或三尖杉脂碱(H)化疗18例,CR率22.2%(4/18)。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4例,4例CR。姑息治疗12例。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上有其特殊性,对化疗反应差,CR率低。对老年急性白血病应选择积极、合理、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并进行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80例入住作者医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析性别、年龄、化疗效果、粒细胞绝对值和白血病类型对肛周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1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肛周感染发生率为13.9%(25例)。108例男性患者中肛周感染发生率为18.5%(20例);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有34例,5例(14.7%)发生感染;63例化疗后未得到缓解,10例发生感染(15.9%)。109例患者的粒细胞值小于0.5×10^9/L,其中20例(18.3%)发生肛周感染;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患者97例,18例(18.5%)发生感染。急性白血病并发肛周感染在性别、年龄、化疗效果、粒细胞绝对值和白血病类型等因素的OR值分别为3.126、0.872、0.732、0.595和0.83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点预防,做好对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去甲基化药物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40例左右)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和 MDS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地西他滨+小剂量 HA 或 HAG 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改为小剂量 HA 或 HAG 方案或最佳支持治疗(输血、G-CSF 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75.0%),有效3例(15.0%),无效2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30.0%),有效5例(25.0%),无效9例(45.0%),总有效率为5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患者的血液系统肿瘤比较稳定,未出现恶化情况,康复明显。日后可对患者积极实行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并且推广应用地西他滨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或难治性白血病细胞增殖状况与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的表达对化疗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15例复发或难治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DNA含量和P-糖蛋白(P-gp)测定,以10例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为对照。结果:复发或难治疗性白血病细胞G0/G1期比较低于对照组,S-G2M期比较高于对照组,P-gp测定均为阴性。化疗完全缓解率30%。结论:复发或难治性白血病细胞多处于增殖期,再生性耐药可能在其预后不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总结我院17年来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结果,了解目前诱导治疗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17例来我院所有住院的急性初治白血病病例共347例,对其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DNA及HOAP方案治疗非M3的AML患者,CR率分别为57.1%及59.5%,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应用HOAP治疗AML-M3患者,CR率仅为14.2%,应用ATRA诱导缓解后加DA方案治疗,CR率达到77.3%,VEAGP及VDLP治疗ALL的CR率分别为62.5%及59.1%。初治死亡患者中,颅内出血占40%(30/75),各种感染占37.3%(28/75)。结论:除M3患者外,不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CR率并无显著性差异。颅内出血,感染因素为初治诱导化疗常见死亡原因,并且未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化疗后因骨髓抑制,极易继发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因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抗感染治疗对于帮助白血病患者顺利度过化疗后低细胞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已经基本恢复的情况下出现无感染证据的反复发热,应及时调整检查及治疗计划,以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影响后续的诊断和治疗[1-3]。近来笔者收治1例急性白血病(AML-M2a)患者化疗后反复高热,经多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最终诊断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患者男,79岁。  相似文献   

14.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致病菌检查结果、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抗感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容易出现感染,感染率50%(25/50);初次化疗患者61.5%(16/26)出现感染,其中4231%(11/26)发生重症感染;再次化疗患者37.50%(9/24)出现感染,其中8.33%(2/24)发生重症感染;化疗后出现的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占44%,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常为感染的唯一表现,致病菌检查阳性率仅38.46%;广谱抗菌药的降阶梯治疗有效率93.7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易出现感染,特别是初次化疗的患者极易出现重症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时使用广谱抗菌药进行降阶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5-FU)与氨甲蝶呤(MTX)联合化疗对I、Ⅱ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将32例I中层得随机分成3组,第1组常规采用5-FU单药化疗,第2组采用5-FU与MTX联合化疗。24例Ⅱ期患者亦随机分成2组,第1组常规采用5-FU与更生毒素(KSM)联合化疗,第2组采用5-FU与MTX联合化疗。结果:I期患者,第1组第1、2个疗程结束后的血HCG下降10^-2以下的下降率分别是20%、86.7%,耐药率为13.3%,与第2组的47%、100%和0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无药物副作用所引起的并发症发生。Ⅱ期患者第1组第1、2个疗程结束后的血HCG下降10^-2以下的下降率分别是15.4%、84.6%,耐药率为15.4%,与第2组的27.3%、100%和0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无副作用所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结论:5-FU与MTX联合化疗是治疗I、Ⅱ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较佳方案,但要注意用药剂量、方法及肿瘤的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合并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联合化疗治疗初诊1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73%,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完全缓解率68%,感染发生率41.4%;感染部位主要为口腔、肛周、肺部等,还有原发感染灶不明确的菌血症。微生物总检出率18.2%。计分离出细菌38株,真菌5株,细菌学以G^-菌为主。G^-菌均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易合并感染,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应融汇在整个治疗全过程中,有效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开才 《大家健康》2016,(5):115-115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形式、因素等,对临床治疗处理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14年4月-2016年4月,65例在我院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均为手术切口感染者,对其感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先对术后切口感染形式进行统计,包括:红肿、热痛、脓液、出血等;对切口感染进行分离培养,分析主要感染菌种及分布情况;总结胃肠手术切口感染的诱发因素,及时安排抗感染处理;于术后1个月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感染症状的变化。结果:切口感染以红肿(56例)、热痛(47例)为主要形式,病况严重者有脓液(39例)、出血(30例)等表现;通过分离培养,合格菌株48株,阳性率73.8%,G+菌株16株,占33.3%;导致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比较复杂,与手术时间、年龄大小、肿瘤病变等密切相关;经过及时采取抗菌处理,切口感染症状均得到控制,总有效率100%。结论:胃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具有多发性特点,及时总结感染因素且采取措施处理,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66例急性白血病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的原因、治疗及愈后情况做以分析。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院1991-of-of~1996-12-30入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68例,经l~4疗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66例,发热108例次。ANLL46例,ALL2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岁。2结果ZI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与发热率。中性粒细胞在1.5X10‘~3.5X10’见时发热率为25%,而在1.5X10‘~2.5X10’见时则约有一半患者(52%)有发热、中性粒细胞在0.SX109/L以下时所有患者全部发热(10%)。22感染的种类、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6例白血病化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口腔炎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口腔炎发生率为5.83%低于对照组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15%)高于对照组(51.46%)(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夏坚明  徐玢  李燕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17-118
目的归纳老年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增生特点,利用监测骨髓象来指导临床用药,使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个体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7月间16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报告结果,从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情况、细胞化学染色及化疗疗程中骨髓象的变化等方面总结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特点。结果(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者18.75%(3/16)。增生明显活跃者25.00%(4/16),增生活跃者31.25%(5/16);增生减低者25.00%(4/16)。(2)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62.5%(10/16);单核细胞酯酶染色(a-NAE、a-NBE)阳性(+-++)50.0%(8/16)。(3)化疗过程中骨髓象完全缓解者33.3%(5/15);部分缓解者26.7%(4/15);未缓解者26.7%(4/15);死亡13.3%(2/15);1例没有进行治疗。(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者CR为66.67%(2/3);增生明显活跃者CR为50.00%(2/4);增生活跃者CR为20.00%(1/5);增生减低者CR为0(0/4)。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增生情况与化疗缓解情况有关,应关注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