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昭军  唐建明 《石油物探》2007,46(2):174-180
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和倾斜时差校正等是处理的难点,而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不需要进行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倾斜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处理,就能实现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全空间精确成像。为此,探讨了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的方法原理——根据转换波的特点,在转换波散射旅行时方程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针对转换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利用“三谱”分析技术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原理——通过对共成像点道集的偏移、反正常时差校正处理、交互迭代解释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等,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将该技术应用于XC气田的三维三分量转换波资料处理,处理后的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清晰,归位准确,地质形态细致。  相似文献   

2.
介质的各向异性对转换波成像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影响到大炮检距道集的成像。本文以转换波各向异性非双曲旅行时方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高精度γ0(纵、横波平均速度比)场的建立方法和构造速度扫描方法。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够得到较准确的γ0场和转换波均方根速度场,并应用各向异性双平方根散射旅行时方程可精确求取偏移旅行时。据大庆长垣喇嘛甸地区的三维三分量的转换波资料三维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结果显示,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同相轴连续、断点清楚、断面清晰、归位准确。  相似文献   

3.
三维叠前转换波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地层含气时,转换波勘探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地下信息。但由于转换波的射线路径不对称,因此转换波的叠前偏移比纵波复杂。在VTI介质中,三维叠前转换波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旅行时受偏移孔径、速度模型和双程垂向旅行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对转换波旅行时的计算方法和偏移算法进行了讨论。转换波旅行时由激发点到成像点的纵波旅行时和成像点到接收点的转换波旅行时两部分构成,通过建立旅行时表来提高偏移计算效率,保证旅行时精度。同时,讨论了基于VTI介质的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近似算法,利用理论模型验证了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正确性。对西部某油田实际转换波地震资料进行三维叠前时间偏移的结果与井资料较为吻合,含气地层的成像优于纵波。  相似文献   

4.
转换波速度估算和深度成像新方法——拟偏移距偏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成像已经成为P波数据的重要工具。从最近的研究来看,深度成像对转换波资料更为重要。叠前深度偏移虽然是最好的成像方法,但不足之处是要求有精确的初始速度模型,否则,深度偏移的结果还不如时间偏移好。Wang Weizhong和Long D.Pham等提出了一种转换波叠前成像和速度分析的新技术——拟偏移距偏移法(POM)。这种方法与等效偏移距法(EOM)不同的地方是对偏移距的定义不同。POM法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初始速度,同时还可以简化转换波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转换波时间比例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不利于纵波和横波速度分析,也无法保证后续偏移成像的精度。对比分析了转换波和反射波时间比例表征的两种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指出基于反射波时间比例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可直接引用由反射波数据求取的纵波速度,将双平方根时间方程的求解简化为单独求取横波速度问题,有效地降低不确定性;在反射波时间比例的表征中引入独立伽马变量,给出利用独立伽马场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通过时间匹配求取介质纵横波平均速度比,消除炮检距、地层倾角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迭代计算横波速度并更新纵波速度,得到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介质纵横波平均速度比。实际数据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运算效率和更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6.
偏移算法按照类型分为射线法和波场法,在实际处理中,叠前时间偏移主要使用射线法,而叠前深度偏移则经常使用射线法和波场法。射线法计算量小,能够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但是一般认为其振幅特性不如波场法。理论上,波场递推算法均可应用于叠前时间偏移,而要求引用层速度则限制了实际应用。借用SSF算法,将逐步递推改为单步外推,从而允许引用均方根速度,通过时间单步外推满足速度纵向变化,通过空间相对时移适应速度横向变化,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波场法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7.
GeoEast处理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多波资料处理技术,针对实际转换波资料处理过程中静校正、纵横波匹配、转换波速度建模、快慢横波时差提取的难点,应用转换波综合静校正技术大幅改善了转换波成像效果,利用井控纵波和转换波精细层位匹配技术获取了纵横波速度比,实现了纵横波层位的精确匹配,并通过转换波四参数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建模技术得到合理、准确的转换波偏移参数场,最后使用横波分裂分析与校正技术进一步增强了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应用结果表明,GeoEast多波处理技术能够满足转换波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需求,通过纵横波资料相结合得到更丰富的转换波信息。  相似文献   

8.
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实现全空间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准确成像。但转换波叠前偏移数据量巨大,而且需偏移迭代多次来寻找匹配的偏移速度模型,导致偏移处理周期长、效率低,限制了转换波偏移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规模。目前解决海量运算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应用CPU集群来提高计算效率,但集群存在成本高、功耗大、占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等缺点。给出了一种基于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和CUDA的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将细粒度线程级的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并行计算融入粗粒度进程级MPI并行编程模型。利用实际转换波数据分别在CPU(单核)、GPU(单卡)、MPI和GPU(2个节点)测试平台上对算法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MPI和GPU(2个节点)的计算速度是CPU(单核)的近400倍,可以大幅度提高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的计算效率,降低计算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对转换波的资料处理和分析工作当中,其中转换点的选择以及出现倾斜校正工作,是转换波资料处理工作当中比较复杂的问题点。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有效运用,在切换点的道集抽取工作当中不需要对转换点进行抽取,不需要对倾斜过程中的时间偏差进行校正,就可以实现三位转换波资料的全空间精确成像,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针对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转换波勘探成本低,获取的地下信息量大。但由于转换波的传播路径不对称,入射波与反射波的速度不同,因此转换波资料的成像比纵波资料更复杂。为此,对转换波成像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转换波成像思路作了介绍。转换波成像方法可分为叠后偏移和叠前偏移成像两种,叠后偏移主要包括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动校正、转换波倾角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叠前时间偏移主要分为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和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两大类。分别对叠后偏移的4个主要处理步骤和叠前偏移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指出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是目前转换波资料处理的发展方向。新的转换波成像思路是,先对转换波资料进行转换,然后再成像,如非对称性校正法和纯横波成像法等,对这些新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转换波成像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即转换波成像配套技术的研究如静校正、去噪,以及能更好地适应不同观测系统的高保真、高分辨率的叠前成像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以石油醚为溶剂,二苯并噻吩为模型硫化物,配制成模拟油,在螺线管磁场中对油品进行氧化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以3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当电流强度为11 A、剂油比3.0、反应温度0 ℃、反应时间60 min时,模拟油中的硫含量可以从1 000μg/g降至118 μg/g。对于硫含量为5 647μg/g的催化裂化柴油(25 mL),在氧化剂过氧化氢(30%)用量5 mL、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0 ℃、螺线管电流强度为11 A的条件下,催化裂化柴油的平均脱硫率为70.3%;而无磁场时催化裂化柴油的平均脱硫率为67.2%。  相似文献   

12.
依据升平气田的试井资料,建立了气井产能与压差之间的二次项产能方程。运用此方程可以预测升平气田的单井产能,并且建立了压差平方与kh值相关的气田综合产能方程。当求得气田的平均kh值后,利用该方法可以求得气田的平均产能或生产压差。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胜坨油田二区储层微观渗流场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长期注水开发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为例,应用岩心分析及实验室渗流物理模拟的数据,从岩石的润湿性、孔隙结构和相对渗透率等3方面的变化,研究长期注水开发储层的微观渗流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随注水开发程度加深,储层岩石润湿性、亲水性逐步增强;储层孔隙结构的演化趋势是孔隙均匀程度变好、喉道均质程度增高和孔喉连通性及控制流体流动能力变好;束缚水饱和度呈上升趋势,残余油中水相相对渗透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储层渗流场的演化控制和影响着储层中剩余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随钻测量系统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是由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钻井仪器公司和北京石油机械厂共同研制的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地质导向钻井技术近十年来在全球发展迅速,现已被国际钻井界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21世纪的钻井高新技术。文章介绍了随钻测量系统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现场试验及应用情况、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ESTABLISHMENTOFTHEGEOLOGICALMODELOFFRACTUREDRESERVOIRS¥MuLong-xin(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CNPC)...  相似文献   

16.
FCC装置主风分布管喷嘴磨损的气相流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FCC装置再生器树枝状分布管喷嘴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喷嘴发生磨损的机理.对喷嘴流场的计算表明喷嘴磨损是催化剂颗粒造成的,属于气固两相流冲蚀磨损.由于某些喷嘴的压力降偏低和流场存在偏流,造成催化剂颗粒倒流至喷嘴内部或分布支管内部.催化剂颗粒流经喷嘴时,斜向冲击内壁产生冲蚀磨损.磨损首先发生在喷嘴内壁局部区域,形成圆弧状磨损痕迹,再将喷嘴磨穿,逐渐扩大为整个喷嘴,磨掉喷嘴.这些分析结果可为主风分布管的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计算了启动和稳态操作情况下,加氢反应器简体的温度分布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加氢反应器简体堆焊层会随着温度上升产生应力集中,同时堆焊层对简体基层应力分布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雅克拉-大涝坝气田是西北分公司主力产气区块,具有埋藏深、油藏压力高,天然气富含CO2的特点。投入开发以来,腐蚀情况十分严重,管柱检换频繁,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并影响到气田的正常开发。本文从分析天然气的组成入手,对CO2的腐蚀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为雅克拉-大涝坝气田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曲递减理论,针对A气田地质条件和开采动态特征,优化可采储量评价单元,并建立各单元线性评价模型,有效评价递减阶段可采储量。应用递减阶段可采储量线性动态评价方法得到A气田加密调整前评价可采储量为20.12×10~8m~3,加密调整后评价可采储量为24.66×10~8m~3,符合气田开发规律。与以往可采储量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直观简便、可对比性强,误差小于0.4%,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有效指导气田开发综合调整。  相似文献   

20.
下二门油田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东南边缘,H23层序是该区生油层段核桃园组二段的一个三级层序.据地震相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岩芯和露头精细描述、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特征,在研究区H23层序中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对H23层序不同位置的体系域单元所包含的沉积相类型进行识别,结合层序内部各体系域单元的砂岩等厚图所反映的空间展布特征,可分析研究区内部的沉积物的物源通道及主要的供给方向.综合不同时期的空间展布特征,可以进一步得到H23层序沉积体系的垂向演化特征,对该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