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8例妊娠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妊娠重肝)的病原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妊娠重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病原感染率分别为:HAV3.57%,HBV64.29%,HCV7.14%,HDV3.57%,HEV25.00%,重叠感染率为28.57%;病死率为67.86%,妊娠并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分别为87.50%、80.00%、53.33%;早孕仅1例,存活;而中孕、晚孕并重型肝炎病死率分别为75.00%、68.42%;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固醇及肝脏萎缩的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DIC、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8.57%、78.57%、50.00%、35.71%、25.00%;胎儿死亡率46.43%。结论本组妊娠重肝以HBV感染最常见,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高;妊娠并重型肝炎转归与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固醇、肝脏体积是否进行性缩小、伴并发症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甘胆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的血清甘胆酸,探讨HBV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18例HBV感染的孕妇为实验组,12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妊娠晚期空腹血清的甘胆酸值。并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甘胆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血清甘胆酸的升高,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亦升高。结论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检测血清甘胆酸值,对妊娠晚期孕妇及胎儿的监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进行胎儿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0例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其中胎儿震荡刺激试验(简称胎儿震荡)145例;B超下进行胎儿震荡64例;52例进行宫缩应力试验:157例进行多普勒脐血流测定。结果 无负荷试验异常者围生儿预后不良率为37.2%,与正常者(38.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负荷试验加胎儿震荡试验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率为46.9%,与正常者(34.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超下胎儿震荡进行胎儿生物物理指标评分,〈7分者胎儿预后不良率为60.O%。与正常者(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缩应力试验和多普勒脐血流测定结果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76.5%和50.O%,明显高于正常的40.O%和3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宫缩应力试验和多普勒脐血流测定及无负荷试验、无负荷试验或B超加胎儿震荡试验分析,对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胎盘、胎儿储备能力和预测围生儿预后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作为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胎儿宫内安危的监测项目,B超加胎儿震荡可降低单一检查的假阴性率,并可指导及时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早发现不典型的胎盘旱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20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乙肝血清学测定分为大三阳亚组80例,小三阳亚组124例。随机抽取同期、同产次、同孕周、同年龄无合并症的孕妇100例作对照组,了解各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同时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结果 研究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三阳与小三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5.23%。结论 孕妇无症状的HBV携带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对母婴影响较大;应加强这些孕妇的孕期监护,积极防治早产、产后出血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结局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月珍  虞敏毓  魏敏 《上海医学》2005,28(9):747-74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6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同年龄、同产次、同孕周HBsAg和HBeAg阴性的2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同时了解HBV感染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糖尿病(GDM)、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中,HBsAg、HBeAg均为阳性的双阳性病例102例,仅HBsAg阳性的单阳性病例158例,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6.1%,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7.7%,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为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6.9%,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7%,ICP发生率为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单阳性亚组与双阳性亚组的剖宫产率、PIH及GDM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可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增高,同时使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ICP发生率升高,对母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低评分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寻求最佳分娩方式。方法用电子胎儿监护仪对1431例孕妇进行无应激试验(NST),对其中129例NST≤9分者按正常妊娠和高危妊娠分两组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妊娠组胎心基线率变异消失或减弱为74.3%,剖官产率占91.4%。羊水粪染率占71.4%,新生儿窒息率占28.6%,有2例围产儿死亡;正常妊娠组相对应数据分别为24.5%、55.3%、19.1%、2.1%,无围产儿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析两组相关因素,高危妊娠组中羊水过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等病症占有一定比例;而正常妊娠组产后发现明显原因致NST低评分系脐带因素的有28例(29.8%),无明显原因者占67.0%。结论高危妊娠NST低评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正常妊娠NST低评分者可行OCT、生物物理评分等进一步监测,选择适当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7.
重型戊型肝炎的早期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型肝炎(戊肝)是临床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我国17个城市2548例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调查表明,戊肝占3.4%-26.3%,平均为9.7%。国内外多报道此病为急性自限性感染,预后良好。但临床也不乏因感染戊肝而导致重肝甚至死亡的病例。在印度40%重型肝炎是因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所致。孕妇在HEV感染后可以导致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15%~20%。我国379例早中晚期孕妇感染戊肝的病死率分别为1.5%、8.5%和21.0%。但目前对引起重症戊肝的主要因素尚缺乏系统的分析,为此,我们将近年来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收治的戊肝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致重型戊肝发生的因素并做早期预测分析,希望对戊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产科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产科特点,指导产科处理。方法回顾分析4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例,总结其产科特点,并随机选择同期无合并症、并发症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本文欲比较的并发症除外),对比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多数在孕晚期发病75.0%(30/40);产前出血20.0%(8/40);妊娠高血压疾病27.5%(11/40);急产20.0%(8/40);宫缩乏力66.7%(12/18);产后出血88.6%(31/35);胎儿窘迫50.0%(20/40);死胎17.5%(7/40);早产、流产65.0%(26/40);围产儿死亡率20.0%(6/30),窒息率43.3%(13/30)。以上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常于孕晚期发病,易并发产前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急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死胎、早产、流产、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与戊型肝炎病毒(HEV)重叠感染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HBV与 HEV重叠感染致ACLF患者35例(重叠感染组);并筛选同期单纯HBV感染致ACLF患者37例作为对照(单纯HBV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肾功能、HBV DNA水平、血小板计数(PBC)、凝血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预后情况。比较重叠感染组存活和死亡患者临床特点,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HBV及HEV重叠感染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与单纯 HBV感染组比较,重叠感染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 )、M ELD评分、肝性脑病发生率和24周病死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重叠感染组存活患者比较,重叠感染组死亡患者肌酐(Cr)、MELD评分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升高,PT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P=0.024,OR=1.006)、血小板计数(P=0.019,OR=0.983)、PTA(P=0.001,OR=0.795)、MELD评分(P=0.005,OR=1.497)及并发症肝性脑病(P=0.001, OR=4.147)与预后相关。结论 HBV与HEV重叠感染致ACLF患者病情更加严重,预后更差。TBIL、MELD评分及肝性脑病发生率越高,血小板计数和PTA越低,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凝血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围产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凝血功能的分析,了解围产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用贝克曼血凝仪检测正常围产期孕妇(围产期组)、围产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妊娠高血压组)、非孕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三项凝血功能指标值,并做对照分析。结果围产期组PT值低于非孕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妊娠高血压组PT值低于非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妊娠高血压组PT值低于围产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围产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与正常围产期孕妇相比,体内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通过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正确评估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及早采取措施预防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5例妊娠合并肝炎病例按照孕周分为早中期妊娠组及晚期妊娠组,比较重症肝炎的发生率、肝功能及转归。结果妊娠期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占绝大多数,晚期妊娠组较早中期妊娠组重型肝炎发生率高(P=0.011),且病死率高(P=0.001),晚期妊娠组ALT、AST、ALP均高于早中期妊娠(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肝炎病情重、预后差,临床上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减少孕产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林海英 《海南医学》2009,20(8):113-115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毒性肝炎孕妇住院分娩的临床资料。结果孕妇患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占大多数,为72.4%。重型肝炎易引起死胎,其中孕妇血中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比其他肝炎孕妇升高1倍以上。大多数孕妇分娩时存在胎儿窘迫,表现在羊水异常,而新生儿窒息率低,不是剖宫产指征,顺产率86.2%。产后出血发生率低,除非有凝血功能异常。结论引起死胎的原因与孕妇血中胆红素升高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关,重型肝炎易引起死胎,患病毒性肝炎孕妇剖宫产率并不增加,对产程并不影响,除非有凝血功能异常,否则不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严重感染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01例。按是否存在严重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时按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肝肾功能、PTA、血常规、死亡率差异;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感染率、血白细胞数差异。结果重型肝炎感染组患者血清TBIL、Cr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值分别为0.013、〈0.001),感染组患者血清PTA低于非感染组患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死亡率(72.7%)高于非感染组患者死亡率(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型肝炎死亡组患者严重感染率(78.4%)、肺部感染率(49.1%)高于存活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02),死亡组患者血白细胞数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严重感染加重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增加其病死率。在临床上要合理使用抗菌素,加强各种感染的防控,以改善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提高其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其对母子的影响。方法分析347例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预后情况。结果347例中有216例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占62.2%,踟例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占23.1%;病毒性肝炎组产后大出血率显著增加,ICP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及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ICP是引起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不同合并症均可增加妊娠及分娩时母子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病毒性肝炎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02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及的病毒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502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好转所占比例最高(76.89%),其次是痊愈(14.34%),总体预后良好.2)分性别预后情况与总体预后一致,男女组间预后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  相似文献   

16.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分期、分娩方式与产妇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对55例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占85.45%,慢性重型肝炎占83.6%,急性、亚急性存活率明显高于慢性(P〈0.01),剖宫产存活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P〈0.01),早、中、晚接受治疗成活率分别为90%、63.63%、14.29%。结论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应早期诊断,早期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及时终止妊娠,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过程中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早、中、晚期血清hCG、TNF-α、IL-1β、IL-6水平,并与未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妊娠早期血清hCG浓度迅速升高,妊娠中晚期明显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2.IL-1β血清水平在妊娠早期达到较高水平,中期有所下降,晚期又有所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TNF-α血清水平在妊娠早、中、晚期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正常妊娠早期血清IL-6水平随血清hCG浓度增高而增加,至妊娠中期血清IL-6水平持续增高,妊娠晚期达高峰。5.妊娠早期血清IL-1β/IL-6浓度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妊娠中期和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NF-α/IL-6的浓度比值在妊娠早期、中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晚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间细胞因子IL-1β和IL-6血清水平增高;妊娠期间正常分泌的hCG可能在细胞因子的产生中发挥作用;妊娠期间宿主的免疫反应可能发生了Th1向Th2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复制(HBV DN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78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48例,CSHB组30例;应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并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Chol)、甲胎蛋白(AFP)等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CSHB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HBV DNA水平。结果 CSHB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及其水平与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HB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TA、Alb、CHE、Chol、AFP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CSHB组中死亡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HB患者血清病毒复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CSHB毒复制活跃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刘俊  雷华  裘雁秋 《四川医学》2000,21(11):951-952
目的 通过124例慢重肝临床分析对上前慢重肝治疗疗效、临床难点作一简要分析。方法 124例慢重肝进行病原分型、临床分期、分组治疗及疗效判定。结果 ①早、中期慢重父瘟菩Ы暇捌谡呦灾圆钜欤ǎ小矗埃埃担"谠纭⒅衅诼馗尾∷缆式贤砥谡哂邢灾差异(P〈0.05)。③分组治疗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死亡组与存活组病例TB、ALB、PTA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早、中期慢重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08例慢性重型肝炎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53例予一般综合治疗,治疗组55例在一般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 PGE120μg/d,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ELD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ELD评分(22.18±10.08),与治疗前MELD评分(28.36±7.61)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27.82±9.64)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ipo PGE1对慢性重型肝炎有明显疗效,可改善病人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