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康复组(4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两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刺激前后血流速度变化;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44%比较,χ2=23.67,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27.47±5.14)比(8.98±6.34)分,t=14.57,P<0.01,刺激后康复组与对照组(18.95±10.32)分比较(t=9.47,P<0.01);脑动脉血流量:康复组患侧治疗后明显增加(t=7.06,t=6.59,P<0.01),与对照组比较(t=4.72,5.36,P<0.01);康复组健侧治疗前后比较(t=2.18,2.34,P<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肢t=14.76,P<0.01,下肢t=10.24,P<0.01,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t=9.72,P<0.01,下肢t=5.61,P<0.0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康复组(4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两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刺激前后血流速度变化;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44%比较,X^2=23.67,P&;lt;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27.47&;#177;5.14)比(8.98&;#177;6.34)分,t=14.57,P&;lt;0.01],刺激后康复组与对照组(18.95&;#177;10.32)分比较(t=9.47,P&;lt;0.01);脑动脉血流量:康复组患侧治疗后明显增加(t=7.06,t=6.59,P&;lt;0.01),与对照组比较(t=4.72,536,P&;lt;0.01);康复组健侧治疗前后比较(t=2.18,2.34,P&;lt;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忙14、76,P&;lt;O.01,下肢归10.24,P&;lt;O.01,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t=9.72,P&;lt;0.01,下肢t=5.61,P&;lt;0.0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并与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20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电刺激脑梗死患者小脑顶核的治疗方法,观察其神经病学评分及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浓度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电刺激小脑顶核组)和常规药物组,另设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浓度的变化.结果:电刺激治疗组较常规药物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P<0.05);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浓度也均较常规药物组下降更快(P均<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浓度下降,这可能与电刺激小脑顶核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3 5例急性脑梗塞治疗 ,并设对照组。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对治疗组其中 2 0例行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检测 ,观察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中动脉 (MCA)和大脑后动脉 (PCA)平均血流速度 (Vm)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增加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 ,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促神经功能恢复 ,并改善脑血流、脑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高血压脑出血(ICH)后脑断联休克的影响。方法:将63例入选的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治疗1~3个疗程后,临床观察脑休克期、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al指数)、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995年)。结果:FNS治疗影响脑休克时间,脑休克影响Bartha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休克时间长,预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高、缺损程度高。结论:FNS治疗能缩短ICH后脑休克期,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均治疗6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改良版临床结局变化量表(COVS)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测量并且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COV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4.617、5.342,P=0.007、0.003),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t=-4.847、3.954,P=0.005、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2组,50例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组),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病后第4天进行电刺激小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2组治疗1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变化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01),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7.52 d,对照组为29.46 d.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程明珍 《现代护理》2007,13(1):12-13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2组,50例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组),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病后第4天进行电刺激小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2组治疗1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变化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01),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7.52d,对照组为29.46d。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搜集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入院时、治疗21 d分别测定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治疗21 d两组血肿体积及C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有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的吸收,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