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和能源愿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单位GDP碳排放量和人类发展指数4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在特定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城市化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国外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和示范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必须探索自己发展低碳城市的道路。中国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紧凑型城市",即高密度(Highdensity)、高容积率(High plot ratio)和高层(High rise)的3"H(高)"城市。而低碳城市的能源规划目标应该是实现3"D",即使用低碳能源(Decarburization)、分散产能(Decentralization)和减少需求(Demand reduction),并应分别在城市、区域和终端用户3个层面实现3"D",其中终端用户节能被视为一种无碳的虚拟能源。另外,本文简要介绍了"能源总线"和"能源互联网"这2种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很有发展前景的能源系统。  相似文献   

2.
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详细阐述了低碳城市的内涵,探讨了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并以上海为例计算了各产业的碳排放比例,指出了实现低碳城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重点阐述了低碳城市和低碳区域的能源系统,认为低碳城市的低碳能源系统的实现,在国家层面要依靠改变能源结构,不断增大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高能耗、高排放工业的过剩产能坚决停掉;在城市层面要在新区开发中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资源,并实施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节能标准,把节能作为一种资源,实现能源系统的分布化;在用户层面主要是通过节能技术措施和倡导行为节能,将需求和能耗切实降下来.而能源总线和能源互联网系统,适合低碳城市能源利用的特点,是低碳城市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李栋 《城市规划》2011,35(Z1):116-120
探讨了在城市尺度上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介绍了如何从资源评估、设施布局及系统管理三个方面着手编制具有实施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划,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城市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划工作做了初步探索。结合北京延庆县的实际案例,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专项规划的定位、内容和主要技术流程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21,37(1)
能源规划隶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是保证城市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现有能源规划与城市空间联系并不紧密,二者之间难以协调形成完整的能源解决方案。能源景观理念促进了能源规划和空间规划的交叉研究,从能源景观视角出发可形成兼顾能源时空变化规律与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空间评估方法。文章采用文献频度分析和专家打分法构建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指标体系并计算权重,结合空间尺度分层构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模型,并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进行实践研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太阳能空间规划策略,以期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清基 《城市规划》2006,30(7):9-15
回顾了能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论述了可再生能源的特征及在能源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可再生能源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与作用,从5个方面阐述了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能源综合利用视角下区域能源规划编制的特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能源高效梯级利用的重要手段,对区域性开发建设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优势。在集约紧凑型低碳城市空间发展趋势下,它将成为我国未来城市能源系统创新的主体内容。并通过北京TBD地区以天然气为主的综合能源规划为研究案例,对区域能源布局进行实际探讨。  相似文献   

7.
低碳时代的中国城市能源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化要求全世界的石油、煤、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按占一次能源比率的排序逆转。中国一次能源中煤的比重也需从70%逐步降到30%,且需采用CCS技术。这使得城市从一次能源到终端利用的路线图发生了重大变化:煤退出工业燃料领域,主要用于气化多联产和发电;采用以集约化为主导的、9种不同类型的冷热电联供技术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DES/CCHP)将成为城市工业和商住的主要能源。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应基于中国国情,在系统规划和运营机制两方面集成创新,同时相应的城市能源规划必须细化,与工业、交通、主功能区块布局的时空规划无缝衔接配合,量化反映城市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下达的能源强度ε和碳强度κ指标。  相似文献   

8.
城市可持续的土地规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燕菁 《规划师》2007,23(6):74-76
土地和能源是制约中国城市发展的两个最大的资源瓶颈.应通过发展都市圈战略以大幅度减少城市间的交通需求、减小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占地规模,提高现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尽可能多的城市人口,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以节省能源等方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1引言近来由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能源局组成的调研组,在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的协助下,对全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这标志着在中国履步维艰的发展了近十年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事业终于获得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即将步入发展时期。此次调研使我们认识到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必要性,同时也了解到目前遇到的问题和阻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分散在用户周边的发电系  相似文献   

10.
邬可文 《城市住宅》2015,(11):126-128
分布式能源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小型设备向用户提供能源供应的新的能源利用方式,目前分布式能源大多数以天然气为主。详细介绍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与现状、技术应用及在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并在对国内外城市规划应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在城市规划领域内,需从目标、动力、理念、空间、设施及管理上6个层面更新传统思维,指出我国城市规划发展方向是应合理化国内的城市空间规划;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使用;促进国家和地方的平衡发展;确保空间和环境质量和高品质生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市三个典型农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调查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三个村镇能源消费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计算,得出了现阶段西安市典型村镇能源消费水平的一般规律。对当地资源存贮量以及特点进行实地调研,基于各村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对当地能源供应系统方案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牛梦宇 《城市建筑》2013,(16):259+261
本文对智能楼宇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利用系统的智能楼宇能源管理设计,实现了对大体量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科学的能源的监测与管理。在运用智能楼宇能源系统时,优化了能耗系统的运行,降低了整个综合交通枢纽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要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推广节能建筑势在必行.通过对南京地区气候特点的分析,提出南京地区节能的总体要求.对南京地区节能建筑墙体的节能技术.材料性能要求和屋面性能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南京地区节能建筑的墙体及屋面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A re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burdens is currently required. In particular, proposing a new approac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mart city using renewable energy is important.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 smart city is founded building equipment and infrastructure. However, planning methods and their techniques using the collaboration approach with residents are only just developing.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support too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mart city using renewable energy while facilitating consensus-building efforts among residents using the method for a cooperative housing development. We organized the supporting metho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rea using the cooperative method. Then, we developed supporting tools that interface the computer with these methods. We examined the support techniqu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sidential area using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Japanese cases of a smart city. Moreover, we developed a support too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mart city on a trial basis. We integrated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tools and the cooperative housing construction support tool. This tool has a 3D modeling system that helps residents to easily understand the space image as a result of the examination. We also developed a professional supporting tool that residents can consider for cost-effectiveness in renewable energy and its environmental load reduction rate for the planning of a smart city.  相似文献   

16.
赵永攀  朱磊 《山西建筑》2012,38(16):220-222
分析了太原市地理气候条件及可再生能源状况,介绍了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的原则及应用投资运行费用,并探讨了太原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前景及成效,对实现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成都市20栋办公建筑的能耗审计,分析了办公类建筑能耗状况,讨论了既有建筑能源管理状况和水平,给出了建筑能耗状况和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