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二次离子质谱分析,对氧化硅内表面进行了氧含量的深度分析,结果表明:硅内表面层确实存在着氧扩散层,对于不同的氧化方式制备的样品,氧扩散层厚度不一,氧的纵向浓度分布规律也不同,然而,当扩散层厚度大于峰值位置以后,它们的分布规律变得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1050℃的温度下,以多孔硅(PS)为衬底,成功地制备出GaN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和光致发光(PL)谱对样品的物相、形貌、成分及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物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GaN纳米线,纳米线的直径范围为30nm到100nm,长度达几十微米,位于376.2nm处有一带边发射峰,在435.8nm处有一个因缺陷引起的弱发光峰.最后简单讨论了制备GaN纳米线的相关化学反应和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3.
ZnO多枝纳米棒水热法生长及其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锌(Zn(NO3)2.6H2O)和六亚甲基四胺(C6H12N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90℃生长出具有多枝六方纳米棒的ZnO纳米结构,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室温光致发光谱(PL)研究了ZnO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观察到多枝纳米棒的形成和生长情况,发现多枝ZnO纳米结构由单根纳米棒演化而来,不同发展阶段样品的PL谱呈现出强的黄绿光发射现象.样品的高斯拟合PL谱揭示了没有分枝的纳米棒样品中,氧间隙缺陷远多于氧空位缺陷,而分枝的ZnO样品中氧间隙缺陷与氧空位缺陷浓度的比值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单的热CVD反应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硅粉、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该产物是无定形的球形纳米粉体,粒径为20~100nm.粉体粒径随分解温度敏感,温度升高粒径减小,但高于700℃时急剧增加.傅立叶红外分析表明,粉体存在Si~H键,且H含量随分解温度升高而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无定形纳米硅粉经700℃退火处理可转变为晶体硅.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类新型含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以二甲基氯甲基烃基硅烷和β-萘氧乙酸钾为原料制得了四种β-萘氧乙酸地甲基烃基硅甲酯,收率在50%以上。其化学结构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钼—硫氰酸盐—结晶紫—聚乙烯醇显色反应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钼(Ⅵ)-硫氰酸盐-结晶紫缔合物体系水相显色反应,建立了测钼的新的光度分析法。在硫酸介质中,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60nm处,钼量在0~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应用于钢铁样品中微量钼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对氧离子注入硅与热氧化硅样品内表面的氧分布进行了剖面观测,两者经过磨角的光学界面类同。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发现热氧化硅内表面的氧含量高达1020/cm3数量级。经过热氧化的硅与氧注入硅的表面都清楚地显示出一种电化学染色效应。最后,讨论了氧施主界面态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u掺杂对溶剂热合成的CdS的结构、形貌和光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全部样品均为结晶良好的六方相CdS,Cu掺杂后产物中没有出现任何杂相.Cu的掺入导致产物的品格和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适当的Cu掺杂(x=0.075)可以得到由直径约为50nm的纳米俸组装而成的花状结构.紫外-可见吸收谱显示CdS在350-500nm波长范围内有一个较宽的吸收带.随着Cu掺杂浓度的增加,产物对可见光吸收增强,禁带宽度变窄.纯CdS在470nm和545nm有两个光致发光峰,而Cdo 925Cuo 075S样品的光致发光峰位分别位于470nm和525nm处,预示着Cd_(1-x)Cu_xS在可见光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尖晶石锂锰氧化物中氧缺陷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富锂锂锰氧化物中氧缺陷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谱表明有氧缺陷的锂锰氧化物仍可保持尖晶石结构,当氧缺陷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高角度区的衍射峰出现分裂,说明其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充放电实验结果表明氧缺陷使4V区的锂离子嵌脱变成了多步,模拟电池的容量微分曲线有3对清晰的氧化还原峰,低电位的氧化还原峰被—分为二。氧缺陷降低了材料的放电容量,同时引起低电位区的放电容量向更低电位区转移,使电化学性能恶化,锂锰氧化物中氧缺陷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此类材料的合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平面波展开法,分析了光子晶体光纤样品的禁带特性。用提高折射率差以及改变孔大小的方法调节样品的禁带位置及宽度,获得了包括S波段(1480~1520nm)、C波段(1525~1565nm)及L波段(1570~1620nm)宽带的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计算结果表明:在空气柱/SiO2周期结构的SiO2中掺入金属氧化物,光子带隙产生在波长1455~1515nm范围;在上述结构的空气柱中注入TiO2,其光子带隙产生在波长1481~1632nm范围,后者因具有更宽范围的光子带隙而适用于宽带光通信.文中还给出了孔半径大小与光子晶体光纤禁带的位置和宽度的直观关系,这不仅为通信波段光子晶体光纤的具体设计提供了方便,而且对其他波段的光子晶体光纤的工程设计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AlN作为靶材,使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100)和玻璃衬底上,在纯氮气气氛条件下制备得到AlN薄膜,并研究了衬底温度对溥膜的结构,形貌和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衬底温度为370℃的条件下制备的AlN溥膜具有C轴择优取向,薄膜表面均匀、致密和平整,均方根粗糙度为4.83nm.随着基片温度的增加,溥膜的折射率增加,对应着薄膜从非晶态到晶态过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溅射气压对DC磁控溅射制备AlN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C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i(111)和玻璃基底上成功的制备了AlN薄膜。研究溅射过程中溅射气压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中原子比N/Al接近于1;当溅射气压低于0.6 Pa时,薄膜为非晶态;当溅射气压不低于0.6 Pa时,薄膜的XRD图中均出现了6方相的AlN(100)、(110)和弱的(002)衍射  相似文献   

13.
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RF-HFCVD)技术在Si,Ni衬底表面合成了c-BN膜,结果表明,热丝温度,衬底温度等工艺参量及衬底材料的结构特性是影响c-BN薄膜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CNx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用一对石墨溅射靶,以N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磁过滤阴极脉冲真空弧沉积技术(pulsed 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deposition,PFCVAD),以Si(100)单晶片为衬底,在衬底温度400℃、氧气压力4×10-2Pa、靶负压400 V的条件下制备了具有c轴取向的ZnO薄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nO薄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压MOCVD法,以二乙基锌和去离子水为源,在不同厚度的ZnO缓冲层上生长了一组ZnO薄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干涉显微镜和光致发光谱(PL)对样品的结晶性能、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层的引入,ZnO外延膜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缓冲层的厚度对外延ZnO薄膜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当缓冲层厚度为60 nm时,ZnO薄膜的结晶性能最好,表现出高度的择优取向,(002)面的ω摇摆曲线半峰全宽仅为1.72°,其表面平整,表现出二维生长的趋势,室温光致发光谱中只有与自由激子复合有关的近紫外发光峰,几乎观察不到与缺陷有关的深能级发光.  相似文献   

17.
中频脉冲磁控溅射制备氮化铝薄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中频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分别在Si(111)、玻璃以及高速钢基底上沉积A1N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谱、扫描电镜、紫外荧光、FTIR、精密阻抗分析仪等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光学及电学性质,结果表明,生成的(002)取向多晶A1N薄膜在可见光区域平均透过率超过75%,在紫外区域也具有较高的透过经,在低频交流区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由国产DD-P 250型等离子淀积设备制备的氮化硅膜的性质与膜的生长条件的关系.俄歇分析的估算表明膜的组份在纵向分布均匀,含氧量均较低(3%以下),任何使Si/N比增大的生长条件均会使固定界面正电荷增加,固是界面正电荷密度与陷阱密度均在10'z/cmz量级,膜的导电机理显示Poole-Frenkel发射,当Si/N比为1.25^-0.81时,膜的击穿场强为3.0~8. 5 MV/cm.  相似文献   

19.
以TiCl4为前躯体,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F38为模板剂,Si(100)为衬底,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涂涂膜工艺,制备了孔径可调的纳米多孔TiO2薄膜.研究了聚合物模板浓度与TiO2薄膜的纳米孔形态的关系.随着模板剂含量的增加,薄膜中介孔密度随之增加,约大于15%便发生介孔连通,连通后介孔成蠕虫状.同时,研究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及退火方式对纳米TiO2薄膜晶相的影响.单次退火4h(600~800℃)为锐钛矿相、热稳定性好,而等时退火容易生成锐钛矿相/金红石相的混晶.  相似文献   

20.
金刚石粉悬浮液超声预处理促进金刚石成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发展了一种金刚石粉悬浮液超声预处理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各种衬底材料特别是绝缘材料上金刚石膜的成核,大大提高成核密度,使硅和石英玻璃上金刚石晶粒密度分别达到l Olo和10'cm-Z,并使成核的孕育期缩短到S分钟,获得了连续的超薄金刚石膜.本文同时提出了这种预处理方法促进成核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