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桡足类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颚足纲(Maxillopoda)桡足亚纲(Copepoda), 其中既有剑水溞和镖水溞等自由生活的类群, 也有营寄生生活的杯口水蚤种类1。杯口水蚤目(Poecilostomatoida)鳋科(Ergasilidae)种类的幼虫及雄性成虫完全营自由生活, 只有雌性成虫寄生在鱼体上, 因此被认为可能是由自由生活向寄生生活演化的过渡类群2。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寄生桡足类鳋科的二种新鳋首次作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游泳足上的细微结构以及胸板的形态在种间很不相同,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对两个种来说是分化,对整个生物界来说,就是生物多样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对鲇鱼鳃部寄生的固着鳋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研究了江西江口水库鲇鳃部寄生固着鳋的种群生态学及其对寄生部位的选择性。固着鳋的感染率和丰盛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初最高;其繁殖也具有季节性,怀卵个体的比例同样有夏初最高。固着鳋对寄生部位的选择性似乎与种群的数量有关,当种群数量高时更多的固着鳋分布于中间的鳃片上,对多种寄生虫同时寄生条件下固着鳋寄生部位选择性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固着鳋和寄生鲇鳃部其它种类的寄生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武伟  刘洪斌  张泽  鲁成 《生物信息学》2007,5(3):102-105
利用93个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分析了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组成,及对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GC含量较低,分布范围较窄(13.28%~39.64%)。基因组GC含量与密码子第三位置的GC含量间的相关性(r=0.9432,p<0.01)比密码子第一、二位置上的相关性强。(2)在密码子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均可以观察到C<->T和A<->G相互取代的现象。(3)从NC.004529和NC.003979两个序列的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碱基组成变化会引起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不同的物种之间,而且也体现在同一基因组内部的不同基因之间,这些影响可能是相互的。表明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的碱基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何芳  姜爱兰  李神斌  吴运梅  王国秀 《昆虫学报》2009,52(10):1083-1089
为完善昆虫病原索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数据库, 更系统地研究其基因组特征和系统演化规律, 进而为发挥该线虫生防潜力打下基础, 我们开展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该研究通过线粒体基因组滚环复制及酶切图谱, 揭示了中华卵索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具有种内遗传多态性, 即群体中单体线虫具有独特的酶切条带, 且条带累加之和变化范围较大, 为16.5~24.5 kb。为进一步了解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特征及产生的分子机制, 采用两步长PCR方法对2条代表性成虫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及拼接, 得其全长分别为18 864和16 777 bp。对这2条序列的比对表明, 线粒体基因组中位于ND2和ND4之间的可变区域, 不仅基因排列顺序不同, 且存在ND3基因重复现象, 这是导致中华卵索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呈现多态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以上研究结果的分析及与GenBank中已有的6种索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 概括出其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点: ①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各不相同;②部分线虫线粒体基因存在重复现象, 且重复次数不同;③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了已知犬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结果表明:其基因排列顺序相同;具有AT含量高,G含量最低的碱基偏好性;存在基N间隔和基N重叠;CUA(Leu),Auu(Ile),AUA(Met)等密码子使用率最高,密码子第3位G使用率最低;轻链复制起点序列组成和二级结构高度保守;在犬、狼、郊狼控制区存在10bp的相似重复序列,赤狐序列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8.
中华攀雀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使用长PCR扩增和引物步移法测定了中华攀雀(Remiz consobrin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在对序列进行拼接和注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结构、序列组成及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使用情况等,并对22个tRNA和2个rRNA的二级结构以及控制区结构进行了预测及系统发育分析,为雀形目鸟类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新信息。中华攀雀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737bp,GenBank登录号KC463856,碱基A、T、C、G的含量分别为27.8%、21.5%、35.4%及15.3%,37个基因排列顺序与已报道的其他鸟类基本一致,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D-loop),有18对基因间共存在77bp的间隔,7对基因间共存在30bp的重叠。除ND3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为ATT外,其余均为标准的ATG,11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TAA、TAG、AGA或AGG,2个为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COⅢ、ND4)。除tRNASer-AGNDHU臂缺失外,其余21个tRNA均可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在出现的27处碱基错配中有19处为常见的G-U错配。SrRNA和LrRNA二级结构分别包含3个结构域47个茎环结构和6个结构域60个茎环结构,与所发表的其他鸟类rRNA二级结构大体一致。中华攀雀控制区发现了同样存在于其他鸟类控制区的保守框F-box、D-box、C-box、B-box、Bird similarity-box和CSB1-box。该研究支持将攀雀科作为独立的科,同时,支持莺总科与攀雀科的单系性。  相似文献   

9.
对2007年6月13日以前公布于GenBank上的78种两栖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总结、比较和分析。78种基因组中基因的数量从35~41个不等;根据基因的数量、种类及其排列顺序的差别将其分为22种基因组类型,其进而聚为3组,其中类型4为两栖纲与其它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类型8为两栖纲中现生3个目的公有类型。与类型4比较,其余21种线粒体基因组类型涉及基因变动的基因共有18个,其中变动比较多的是tRNA基因,移位、增多和缺失的发生频率都较大,而蛋白编码基因比较稳定,主要是移位。78种两栖动物中,蚓螈目的线粒体基因组均小于18000bps,多数在15000~16000bps;有尾目和无尾目均大于16000bps,其中有尾目多数在16000~17000bps,无尾目的多数在17000~18000bps。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烟草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中的SSR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中分别获得186和578个SSR位点,SSR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838 bp和745 bp.在SSR的分布区域上,绝大多数SSR位点分布在UTR(尤其是5’UTR)区域;在SSR重复碱基类型上,主要集中在二、三碱基重复,二者占总SSR位点的90%以上,其中三碱基重复类型丰度最高.利用全部657对SSR引物在供试的10份烟草材料中进行扩增,发现所有引物均能获得目的片段,但在普通烟草内品种间并未检测到多态性,而在烟草种间有26对叶绿体基因组SSR引物和178对线粒体基因组SSR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表明来源于烟草叶绿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SSR标记适合用于烟草种间进化、分类、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寄生在鮡属鱼类上的寄生桡足类鳋科一新种——匙刺鳋Ergasilus cochlearius sp.nov.并对新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自喜陵和涪江中的大鳍鳗Hemibagrus macropterus Bleeker鳃上的寄生鳋类一新种:鳗鱼鳋Ergasilus hemibagri sp.nov.,并与相似种掘凿鳋Ergasilus salaris Mark,1940、鱼鳋Ergasilus leiocassi Xu,1987和pei鳋Ergasilus bagarii Kuang,1983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匡溥人  刘德胜 《动物学报》1992,38(4):352-354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我国鳋科的5个属的种类。首次发现在它们的胸部腹面游泳足连接板之下均有一板状结构,其形状与栉齿的着生情况在不同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属不同种之间也不尽相同,这是一个过去未曾被注意过的结构,权且称之为胸板。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不与连接板相连。胸板上的栉齿从形态-功能-适应三位一体分析,它与附着寄主有夭,以免被水流冲走,与无栉齿的相比,应是一个进步性状。  相似文献   

14.
通过长距离PCR方法,克隆了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肠道内寄生虫——强壮粗体虫(Hebesoma violentum Van Cleave)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序列,共13393 bp(GenBank登录号:KC415004),有36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基因12个,核糖体基因2个,tRNA22个。所有基因均由线粒体基因组同一条链按同一个方向转录。利用该线粒体基因组和已经报道的一些轮虫纲种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棘头虫和轮虫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包括强壮粗体虫、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 celatus(Van Cleave)和Paratenuisentis ambiguous(Van Cleave)在内的始新棘头虫纲(Eoacanthocephala)与古棘头虫纲(Palaeacanthocephala)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枝后再与原棘头虫纲(Archiacanthocephala)聚在一起;棘头虫与双巢类轮虫(Bdelloid)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枝,然后再与单巢类轮虫(Monogonont)聚在一起,表明棘头虫和轮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整理西北地区收集的淡水鱼寄生桡足类标本时,发现鳋科(Ergasilidac)的二个新种,现记述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昆虫纲半翅目异翅亚目黾蝽科圆臀大黾蝽Aquarius paludum(Fabricius,1794)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理想生物材料之一,为更全面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测定了圆臀大黾蝽Aquarius paludum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该基因组全长15380 bP,为双链环状DNA分子,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及一个控制区.其基因排序与已报道的其它大部分异翅亚目类群排列方式相同.该基因组基因排列紧密,共观察到64 bp基因间隔(除控制区781 bp外)与33 bp基因重叠.全基因组AT含量为75.7%,而控制区AT含量仅为66.2%,密码子使用也显示出AT使用偏好.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ND5使用TTG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使用ATV.此外,7个蛋白编码基因使用常规三联终止密码子TAA,TAG作为终止密码子,其余以T作为终止密码子,下游为同链编码的tRNA基因.在tRNA-Ser (GGT)二级结构中,DHU臂缺失,未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高通量第二代测序技术,构建获得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全序列特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为16523 bp,碱基组成具有高A+T低G+C含量的偏向性,具有脊椎动物典型的结构组成。13个PCG基因中存在2种启动子(ATG、GTG)、3种终止子(TAG、TAA和T或TA)。除tRNA-Ser(AGN)基因二级结构中DHU臂缺失,其余21个tRNA基因可折叠成典型三叶草结构。12S rRNA二级结构由45个茎环结构组成4个结构域,16S rRNA由54个茎环结构组成6个结构域。含有关键序列标签的控制区(CR)可分为3个不同的结构域:终止序列区(TAS1、TAS2)、中央保守区(CSB-F、CSB-E和CSB-D)和保守序列区(CSB1、CSB2和CSB3)。非编码区含有一段保守的控制轻链复制起始的序列区(OL)。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和通用标签COX1基因标记可区分兰州鲇同其他鲇形目鱼类种质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军曹鱼线粒体DNA全序列与鲹鱼宗系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距PCR法测得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全长16758 bp的mtDNA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FJ154956和NC011219),结构组成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一致。Blast获取GenBank数据库的高相似度(score=10055—30213)全序列数据,运用最大简约法、邻位连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军曹鱼与其他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并采样用松散分子钟(Uncorrected relaxed lognormal clock)对军曹鱼的起源时间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军曹鱼与鲯鳅科的亲缘关系较参与分析的其他鱼类更为密切(后验概率为0.997),推测军曹鱼大约起源于56百万年(Million years ago,Ma)前的古新世塔内特阶(Thanetian)时期;(2)军曹鱼科、鲯鳅科和印鱼科聚为一支,但其置信度较低(后验概率为0.593),且丝帆鱼科、鲹科分别与鲭科和鲀科鱼类聚为不同分支,因此不支持鲹鱼宗系(Carangoid lineage)为单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