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尚店油田东营组断块油藏开发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块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今后的挖潜方向;根据剩余油研究结果,对尚6—29井区和滨309井区实施了综合调整挖潜,两个调整单元的单井产能较高,含水率低.当年增油4.4×10^4t。  相似文献   

2.
老君庙油田L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卫58块油藏宏观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在分析该区的沉积、构造和非均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资料,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4.
FZ油田中低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FZ油田中低渗、小断块油藏的特点 ,通过细分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和储层建筑结构的研究 ,应用RMS随机建模软件 ,建立了油藏三维地质模型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 ,预测了剩余油分布 ,在此基础上制定剩余油调整挖潜措施 ,矿场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卫城油田卫22块的微构造、砂体分布、渗透率等问题进行了精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层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摸清油井水淹的基本规律,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油藏挖潜,部署高效调整井,有针对性地实施油井补孔、压裂、回采、提液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注采井网得到进一步完善,控制了自然递减,地层能量基本保持稳定,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卫58块油藏宏观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在分析该区的沉积、构造和非均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资料,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7.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挖潜难度越来越大,认识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开发调整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依据.在油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油藏工程法及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分析.油藏工程法、动态监测等方法可以时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描述.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可对该区块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淦 《新疆石油地质》1993,14(4):357-363
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采用内部注水方式开发,用动态分析、密闭取心和数模研究的成果,分析了一些注水开发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和控制因素,认为沉积环境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砂体展布决定了水体的侵入方向,储层物性则影响水线推进的速度,水线沿高渗带快速推进,物性差的区域水洗程度低甚至未水洗,形成了剩余油富集。结合剩余油形成机制,总结了海上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在平面、层间和层内的富集规律。实践证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是合理可信的,对类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渤南油田六区剩余油分布状况为研究目标,在油藏地质、开发特征再认识的基础上,将流动单元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油田开发历史的拟和,从而预测出渤南油田六区剩余油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中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有必要弄清楚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识别剩余油成因。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X油藏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对全油藏187口生产井进行生产历史拟合,拟合精度达到86%,符合工程精度要求。通过历史拟合结果分析,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呈连片状和交错状两种,纵向上由于物性差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储量基数大,物性较差的4小层。在此基础上,对油藏剩余油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到了各类型剩余油所占比例,即井网不完善型、井间滞留型、断层遮挡型和层间干扰型。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应用》2017,(2):93-96
我国大部分水驱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产量递减明显,采出程度较低,还有相当可观储量的剩余油在地下未被采出。精确的油藏描述成为下步实施稳产、增产措施的前提条件,笔者结合物模实验与数值模拟技术,针对常用井网注水开发后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规律性成果,为水驱油藏中后期剩余油的挖潜工作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东部Y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充分利用动静态资料,展开复合砂体构型解剖及动油水界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河道复合砂体分为三种河道构型单元及一种席状砂构型单元,一二类河道复合砂体在平面上展布较广,砂体下部为优势上水通道,受构造趋势影响,油藏高部位剩余油富集;发育三类河道复合砂体及四类席状砂复合砂体油藏平面来水方向受构型单元平面展布控制,在弱来水方向有剩余油存在。  相似文献   

14.
北二东西块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大庆油田北二东西块的开发现状,在充分考虑地层非均质性、沉积相分布的基础上,利用FCM、Petrel软件对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等属性,按照沉积相带图进行相约束插值,建立了精细相控地质模型.通过Eclipse模拟软件E100主模块的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对该区块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并给出了剩余油分布的9种类型.结果表明,三维可视化建模、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定量研究一体化的油藏工程方法,为补充和发展剩余油分布描述技术以及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挖潜增产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ZW油田构造位置位于高邮凹陷南部深凹带Z②号断层下降盘,为一滚动背斜构造背景上被断层和岩性复杂化了的断块油田。投入开发30多年来,目前已处于"三高"阶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地质综合研究、在建立精细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手段、结合剩余油监测、动态分析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明确潜力区域;并通过动静态综合分析,总结油藏的水淹模式,然后通过微观实验和油藏数值研究水淹模式,最后通过剩余油检测手段验证模式的正确性,在通过不同的水淹模式分析全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剩余油分布的潜力区,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复杂小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杨家坝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小断块油田具有面积小、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油水关系复杂以及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等特点.通过对杨家坝油田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水淹层测井解释、矿场测试资料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剩余油研究方法.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滩坝、河口砂坝微相中,其他砂体剩余油分布较少;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含油面积较大的主力油层、漏射的非主力油层以及厚油层的顶部.  相似文献   

17.
H1油藏为一背斜层状低幅度边水油藏,经过15年的开发,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递减加快。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设置Fetkovich解析水体、修改断层传导率等敏感性参数对H1油藏进行历史拟合;研究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为油田下一步的稳产甚至增产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华池油田华152区块剩余油挖潜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池油田华152区块长3^3储层从正式注水开发以来,整体表现受效不均,综合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较快;单井含水差异很大,部分井水淹,采液、采油指数下降明显。为了研究剩余油分布,提高开采效果,提出合理的剩余油挖潜措施,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在该区块进行模拟工作,对已实施的措施进行评价,对新的挖潜措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华152区块生产井转注,其采收率和产能都有较大提高,重复压裂亦对产能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下二门油田某油组Ⅱ断块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模拟。充分考虑物性、构造和井网等主要影响因素,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聚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物性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但是物性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仍然存在明显的影响。聚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集中且剩余油富集区含油饱和度较高,呈条带状和片状分布。断层附近和砂岩尖灭部位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  相似文献   

20.
应用水平井资料开展精细油藏建模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尚堡油田高104-5区块馆陶组8#小层水平井开发油藏为例,分析水平井钻井资料、地震资料等各种基础信息的地质意义并加以综合利用,在单砂体内部开展沉积旋回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采用目前流行的相控随机建模技术建立了水平井目的层单一目标砂体高精度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建立油藏动态模型,进而通过历史拟合以及动态方法对静态模型进行验证,经验证,所建立的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能够满足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对水平井开发状况、含水特征、见水规律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价.图11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