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美菱  李明 《电信快报》2012,(9):20-21,34
形态不同、解码和显示能力不同、接入方式不同、网络环境不同的终端分享同一视频,要想使用户感觉和体验一致,需要采用自适应编码技术。文章分析H.264/SVC(可伸缩视频编解码)自适应编解码技术在三网融合视频业务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其在三屏互动和移动视频业务中的应用,讨论H.264/SVC的两项关键技术:视频转码技术和宽带检测技术,指出现有的终端数量庞大,很难升级改造使其支持H.264/SVC解码,因此必须逐步引入。  相似文献   

2.
陈默  王晓东 《电子技术》2001,28(4):51-53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PC上的Windows 98/NT环境下实现的一个多媒体通信系统,这个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终端符合ITU-T的H.323规约.H.323描述了在无业务质量(QoS)保证的分组交换网(PBN)上提供多媒体通信所需的终端特性,H.323终端可传输实时的语音、视频或数据,并且可用于点对点、多点或广播形式.用VC++6.0语言在局域网上实现了H.323终端的部分功能,系统可提供实时的点对点语音和视频通信.  相似文献   

3.
刘易  李太君 《通信技术》2011,44(3):123-124,128
3G网络通信数据增值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无线流媒体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移动网络环境中,针对手机终端的流媒体解码播放技术正成为研究热点。在对3G网络中移动终端的视频解码技术进行探讨基础上,设计了从PC端向移动终端发送音、视频内容的无线流媒体的具体应用系统,实现了在Symbian平台手机终端的H.264协议的解码播放,解码效果良好基本满足实时解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4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使4G应用逐步普及,用户可享受不同以往的高速、宽带网络服务。文章主要讨论基于H.264技术和4G高速网络实现高清视频通信的可行性,研究了终端侧进行视频编解码的标准选择和算法优化等内容,希望高清视频通信能够早日走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4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使4G应用逐步普及,用户可享受以往不同的高速、宽带网络服务。文章主要讨论基于H.264技术和4G高速网络实现高清视频通信的可行性,研究了终端侧进行视频编解码的标准选择和算法优化等内容,希望高清视频通信能够早日走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介绍多媒体终端主要技术的基础上,对H.323,H.320,H.324等几种应用广泛的多媒体终端作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费伟  朱善安 《移动通信》2007,31(5):55-58
面向无线视频通信的相关视频编码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联合视频组正在研究开发的H.264/AVC扩展可伸缩编码可在空间、时间及质量上实现完全可伸缩,其视频码流能更好地适应无线网络环境及用户终端的多样性,克服无线网络易错、时变和带限的特点,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文章详细地阐述了基于H.264/AVC扩展的可伸缩编码的关键技术及原理,并描述了其在无线视频通信中的应用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多种类型终端参加会议业务 多种类型终端参加会议业务是基于中国联通宝视通平台,采用标准的H323协议以及先进的会议管理技术将会议室视频终端,可视电话终端,PC软终端、手机、固定电话等众多类型终端涵盖在内的多点会议业务。该业务将原有的宝视逞视讯会议对象进行了扩展,不但原有会议室注册终端、可视电话注册终端可以进行多方通信,可视电话卡用户终端,PC软终端,手机、固定电话均可进行多方通信。  相似文献   

9.
施家政  王海婴 《世界电信》2000,(5):35-37,41
将H.324技术规范应用于GPS领域是对传统GPS系统的一个巨大改进,基于H.324的GPS多媒体远程通信系统可同时提供数据、视频和音频业务。该系统的视频、音频和GPS数据的生成以及复用在本文给出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凌颖 《通信技术》2013,(1):60-62,66
随着视频通话业务不断应用在用户的各类终端上,越来越多的视频通信增值业务逐渐被研发出来,如何在各类视频终端上推广这些这些业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里描述的基于视频通信增值业务的终端技术要求从SIP信令要求、音视频编解码要求、终端界面设计要求等方面分析了在终端层面影响视频通信增值业务的关键技术点,包括:在SIP信令方面需要在视频通信过程中进行多次s媒体协商;视频终端需要支持CIF分辨率以上的视频编解码能力;以及视频终端界面用户交互要求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多种高清、超高清视频业务的出现,现有的视频编码技术(如H.264)的编码效率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业务发展普及的需要,市场亟需应用一种更高压缩能力的编码技术.本文从H.265标准的发展历程入手,重点介绍了H.265编码标准在H.264的基础之上,所采用的几种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趋势下,云转码平台能够有效提高运营商流量经营的效益,促进视频融合业务的发展,挖掘视频内容的价值,为移动互联网规模发展提供应用支持。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一云多屏"正在成为视频行业重点布局的发展方向,以用户为核心,在包括移动终端在内的多种终端之间形成无缝的视频资讯传递、互动和可定制的统一服务,而视频网站多屏应用的转码需求则孵化出一个视频转码市场。如何智能适配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将互联网及自有的海量视频资源智能转码和分发,成为移动互联网云转码平台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对视频编解码技术提出的要求,在MPEG-4精细可伸缩性编码(FG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264的FGS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视觉质量,能较好地满足基于IP的H.323视频会议系统不同终端的视频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Android系统的H.264视频压缩技术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耀  郭永清  陈炀 《电子科技》2011,24(9):117-120
提出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H.264视频压缩技术设计方案,该方案终端设计是基于S3C6410处理器的硬件和Android 2.3版本的软件平台,通过终端USB摄像头的驱动移植、视频图像的H.264标准压缩以及Socket网络编程,实现网络视频监控的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对视频编解码技术提出的要求,在MPEG-4精细可伸缩性编码(FG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264的FGS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视觉质量,能较好地满足基于IP的H.323视频会议系统不同终端的视频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H.248协议的视频通信带宽分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彬  郭春芳  秦浩 《电子学报》2009,37(2):393-397
 本文基于H.248协议和视频主观质量的评估模型,给出媒体网关控制器重新分配带宽的算法,并针对网络状况的变化,提出保证不同等级终端服务质量的带宽调整算法和保证整体视频主观质量最大化的带宽分配算法.由实验结果可知,网络带宽急剧下降而导致视频质量恶化时,使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多次调整后,用户终端恢复图像的平均PSNR(峰值信噪比)可以提高15dB以上,有效保证恢复视频的主客观质量.另外,当网络带宽下降到无法满足多个终端所需的视频服务质量时,该策略会尽可能保证整体视频主观质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终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静 《电信技术》2004,(3):16-18
介绍了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终端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目前视频终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H.323和会话初始化协议(SIP)都是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协议,采用实时传送协议(RTP)传送实时的音频视频传输,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设置信令网关互通,完成信令消息的翻译和转换功能。要实现H.323与SIP网络之间的互通,必须解决地址格式的转换、消息映射和终端能力协商等方面的问题。H.323-SIP信令网关在H.323和SIP互通中占有得要的地位,它能够使位于不同网络的用户直接和对端进行媒体交换,实现点到点、点到多点之间的通信。H.323-SIP信令网关的功能会越来越完善,也会越来越适应用户更加广泛的业务需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TMS320DM365多平台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勋  刘峰 《电视技术》2011,35(7):32-35,40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TMS320DM365的多平台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软硬件模块,重点分析了视频采集及H.264编码过程、RTP和RTSP协议栈的编程实现和H.264视频流的RTP封包策略,给出了PC终端和手机终端下实时视频传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多平台下实时视频传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张婷 《电视技术》2022,(7):208-211
随着4K、8K的视频源越来越多,视频格式越来越大,视频会议系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视频传输和存储成为视频会议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地去除视频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实现低带宽传输高清视频,是视频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H.265标准在H.264标准的基础上,在帧间预测和帧内预测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对计算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计算设备的不断发展,H.265标准以其高效的编码能力必将成为主流。H.265编码技术能够在更低带宽下传输更高质量的动态视频,能够解决视频卡顿、延时、丢包等问题,在提高效率、节约带宽和存储空间方面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