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久咳不愈1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一部分患儿由于治疗不当或调护失宜而致久咳不愈,且易反复发作,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一种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肺炎等范畴。祖国医学将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的称咳嗽。该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为多.外界气候的冷暖差别,小儿机体的抗病能力常可影响小儿肺气宣肃,造成久咳不愈。考虑小儿用药特点,采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小儿久咳不愈,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 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且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1]。血瘀广泛存在于COPD过程中,近年来中医对于COPD血瘀证进行了大量研究,今就其在中医理论、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实验指标方面作一简单概述。1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中,COPD属咳嗽、喘证、肺胀范围,病理因素以痰瘀为主,瘀血的形成从其病因可见,①久病肺气虚致瘀:肺主表、卫外,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肺主气,久则肺虚而主气功能失常,肺主治节,为诸气之枢,肺气通调,则全身气机畅达,而久患肺病,反复发作,肺气必虚,肺气虚,难以行使“肺朝百脉”之功,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血行不畅,瘀阻于肺形成血瘀。另外病久势深,肺气郁滞,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循行。心主血,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又致血瘀。②痰浊致瘀: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化而致,病久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水液代谢失常而痰浊内生,痰邪内阻于肺长期阻塞气道,气机不...  相似文献   

3.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一部分患儿由于治疗不当或调护失宜而致久咳不愈,且易反复发作,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一种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肺炎等范畴。祖国医学将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的称咳嗽。该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为多,外界气候的冷暖差别,小儿机体的抗病能力常可影响小儿肺气宣肃,造成久咳不愈。考虑小儿用药特点,采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小儿久咳不愈,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30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58例,女72例;年龄2~3岁24例,>3~7岁78例,>7~10岁28例;…  相似文献   

4.
1 掌握呼出吸入之机,善调升降肺系的全部功能在于肺气.肺气一主宣发,一主肃降.宣发者有升发、熏蒸、四布之意.肺喜疏宣,而恶郁闭.肃降者有清静、通降、下行之意.肺之有喜肃降而恶上逆之性.二者功能并行不悖,共为肺气之机.若肺气应宣而反闭,应降而反逆,则可出现腠理闭塞,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逆上气,痰声漉漉等症.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肺气宣降二者功能失常,虽可同病相连,但非等量齐观.如寒邪束肺而见憎寒发热、汗闭肤干、咳嗽痰鸣、呼吸喘促等症,病机表现则以肺气失宣为主,治当宣肺透邪.若痰阻气道,热邪闭肺而见咳嗽、气喘、喉(?)、喉痹者,则以肺气失降为主.治当肃肺泄热.宣发肺气法一般有清宣法和温宣法两种,前者适用于风热闭肺,后者适用于风寒束肺.通降肺气法常用的有降气肃肺法和通腑肃肺法两种.前者有降逆平喘之功,后者有祛痰泄热之效.临床在运用宣通二法时,紧紧把握小儿“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时刻注意“宣肺应温清有度,肃肺须通降毋过”.尤其考虑到风温之邪传变最速,要在及早投入清气药,以防入气传营,实为上工之治.  相似文献   

5.
正感冒后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发作于感冒时期的咳嗽,常迁延不愈,并伴有咽部不适感,持续数日或数周。临床发现,感冒后咳嗽患者在肺气不宣的基础上易伴气阴两虚,可见咽部不适,声音嘶哑,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甚至痰中带少量血丝。笔者采用滋阴益气法治疗感冒后咳嗽后期气阴两虚患者,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周仲瑛教授从标本兼顾、扶正攻邪立法治疗肺病咳喘验案3则.案一久病支扩,痰热壅肺,又因久咳伤正,气阴耗伤,先拟清肺化痰治标为主;二诊转从标本兼顾,益气养阴、清热化痰合法;三诊突出健脾益气、养阴补肺,以杜生痰之源.案二肺炎咳嗽,因感冒令咳嗽反复难愈,久咳肺虚,气阴耗伤,卫表不固;日久子病及母,脾虚痰湿内生,上干于肺,久蕴化热.证属肺虚痰热,气阴两伤,治以清养并施而获效.案三慢性肺病,高年正虚,复感外邪,触动痰热,痰热闭肺,出现咳喘重症,并见正虚邪陷,由喘致脱之兆,乃本虚标实之证,但治疗不用益气扶正固脱法,而径用祛邪利气法,令"邪去正安".  相似文献   

7.
认为经年累月不愈之咽痒咳嗽的主要病机是风邪恋肺,肺气失宣,上冲于咽喉,治疗应辛散风邪,宣肺利咽。用自拟蝉蜕散风汤治疗本病22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2例。  相似文献   

8.
虚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机之一,而以肺、脾、肾三脏虚为甚。慢性咳嗽可因肾虚动水或肾虚火炎;或因肾虚,冲气上逆干肺;若咳嗽日久未愈,继而伤及肺脾肾,易致气阴两虚,则内生诸邪而干肺。如咳嗽迁延日久,伤及脾胃,可致脾气虚弱,土不生金,肺气失充而咳嗽。故慢性咳嗽在临床辨证治疗时,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理清其证的具体病机,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才能有效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呼吸道感染的患 者,经过正规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感染症状(发 热、咽痛、咯黄痰)和肺部体征消失,血常规、X 线胸 片等已正常,但咳嗽未见改善,甚至反复发作,迁延 不愈,我们称此类咳嗽为感染后咳嗽。西医认为此 时气道反应性增高,多选用β_2受体激动剂、H_1受体 拮抗剂或中枢性镇咳药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笔 者通过对疾病全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感染后咳嗽 初期,多由于表邪未尽、邪客于肺、肺失宣肃而致咳 嗽不止,后期则由于正气不足,无力祛邪或反复感 邪,使肺失清肃而发为咳嗽,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感冒、流感、百日咳、急、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等等.祖国医学认为,咳嗽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又称新咳;以实证为多.内伤咳嗽起病缓,病程长,又称久咳;以虚证为多.沈金鳌在《沈氏尊生》中说:“咳之为病,有新久虚实之殊.”所以,倘若不问新久,不辨虚实,遇到咳嗽一证便开出一张止咳药方,有时反而为害: 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多由风、寒、热、燥等外邪从口鼻而入,侵袭于肺,壅阻肺窍,使肺气上逆而生病.此时必须辨清风寒、风热、暑湿、燥火,审因论治.风寒者疏风散寒,风热者疏风清热,暑湿者清暑利湿,燥火者润燥清火.总之,均应宣通肺气,疏散外邪,不宜单用或重用镇咳药,以免闭门留寇。正如《医门法律》所说:“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止涩药,咳久邪衰,其势不锐,方可涩之.”病例:张××,男,16岁,因打球出汗,卧而受风,次日便咳嗽。咯稀薄白痰,低烧,鼻塞流  相似文献   

11.
与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不同,长期鼻塞、流涕,可有感冒鼻塞反复发作史,现代医学称为慢性鼻炎,属中医"鼻窒"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外邪屡犯肺鼻,鼻窍不通;或肺脾气虚,湿浊停聚鼻窍;或外邪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鼻脉受阻.小儿肺脏娇嫩,更易诱发鼻炎.小儿推拿治疗鼻炎,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穴位,可宣肺通窍、扶正祛邪、调和气血...  相似文献   

12.
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附72例临床报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反复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每年发作持续多在3个月以上,且连续发作2年以上为特征。患者病死率高,属中医“咳嗽”、“喘证”、“痰证”、“饮证”等范畴。其病病位在肺,由于肺气不和,失于宣降,痰浊内生而致咳嗽、咯痰,病久累及他脏,故治疗不独在肺。这正是有些中老年患者在服用抗生索和止咳化痰药后仍疗效不理想的道理。我们运用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广泛气道狭窄的疾病,临床表现是发作性气急、咳嗽、咯痰和肺内有哮鸣音。中医称其为“哮病”,认为痰伏于内,遇新邪引动而触发,壅于气道,使肺气宣发,乃是该病的病机,中医治疗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久咳不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久咳不愈68例。结果:治愈57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5.6%。结论:感冒后久咳不愈不仅要宣肺止咳,还应抓住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注意调节大肠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吕华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以痰阻气壅、肺气不宣,久则脾肾气虚、虚气上逆为基本病机,善于运用开泄法,以升降散为基础方,配合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法,具有宣展肺气、通络祛瘀、畅达痰邪、通利三焦气机之功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在儿科应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具有疏通血脉、畅达血流、消除瘀积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血瘀之证。近年来,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日益扩大,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活血化瘀法在儿科几种疾病中的应用及机理进行探讨。1肺炎小儿肺常不足,外邪侵袭,首先犯肺。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致肺气不宣,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肺失宣肃,水液输化无权,凝聚为痰或温热之邪炼液成痰,痰热塞阻于肺,肺气都闭,致咳嗽加剧,喉间痰鸣,鼻煽气促,张口抬肩,即典型肺炎之痰热闭肺证。肺主治节,朝百脉,肺气郁闭,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心失所养,…  相似文献   

17.
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由于大力推广菌苗接种,此病已较少见。但它对婴幼儿仍是有生命威胁的传染病,故必须予以重视。祖国医学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将近二十年来的部分文献资料加以综述,仅供参考。祖国医学对百日咳病因病理的认识祖国医学文献中对百日咳早有记载,有顿咳、痰咳、鹭鸶咳或鸡咳之称。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小儿脏腑不坚,气血未充,抗病力弱,病邪入侵,肺失清肃,痰浊阻于气道,肺气失于畅达,遂致咳嗽频频。如病邪蕴积,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著名呼吸病专家周平安教授在临床中运用益气解毒法治疗肺痹咳嗽之临证经验。周平安教授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咳嗽根据其证候特点在中医学概念中应命名为“肺痹咳嗽”,而在辨证治疗过程中须重视肺痹咳嗽患者病久肺气虚损、痰瘀毒蕴的基本病理要素,认为该病气虚运化无力则生痰致瘀,痰瘀搏结日久而内蕴毒邪,提出应以益气解毒法为纲领治疗,擅用黄芪、金银花、当归、甘草、浙贝母、瓜蒌皮、穿山龙、石韦等益气解毒之要药来干预IPF咳嗽。选取周平安教授在既往临床治疗IPF咳嗽中的一经典临证医案,详细分析案例中患者病情转归过程中的各阶段用药思路,对周平安教授以益气解毒法应对IPF咳嗽的辨证治疗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为中医药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咳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中医治疗哮病.方法 根据诊断进行治疗.结论 发时攻邪治标,化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反复日久,发时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如寒热虚实错杂者,当兼以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