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开埠后不久,以英商丽如银行1847年登陆上海为标志,外国银行陆续进入上海。1891年由外商建立的上海股份公所,开中国证券交易所之先河。而1897年在上海创设的中国通商银行,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对于近代金融业的创立,上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域性的金融中心。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全国金融中心和政治中心相结合,事实上是在京津地区。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从这时至1937年“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爆发,这十…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以前,上海外滩原是一片荒凉的浅滩,从苏州河到延安东路口,沿江芦苇丛生,只有一条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供纤夫们踏踏而行。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11月8日,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尔福(George-BaWur)到上海,以种种手段胁迫上海道台划地作“英租界”。自外滩地区成为“英租界”以后,这里筑起了用煤屑、炉渣铺筑的临江通道。之后不断拓展、改建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当时命名为“黄油漆路”。到19世纪末,上海工部局对外滩进行了一次大改造,外滩建成了20-30米宽的沥青路面,这里洋行、旅馆、货栈、银行……拔地而起,成了…  相似文献   

3.
在和平路245号.有一家颇有名气的饭店,这就是交通饭店。谈饭店最初名为交通旅馆,1928年由天津劝业场股东高星桥与清朝亲王载振、正金银行买办魏信臣合伙.并投资119万两白银姓建的。1929年1月1日正式开业。全楼属于清式风格建筑。  相似文献   

4.
从1996年12月至1997年10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顾老曾3次到上海。而最后一次到上海,他去的地方最多,也特别高兴,他风趣地逢人便说,我到上海秋游去了。1997年10月14日,顾老乘火车由北京抵达上海。在历史文献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顾老为新成立的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揭牌,并高兴地担任了历史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在开幕式上,顾老就其一生中的收书、编书和印书作了一个讲话。在上海的3个多星期中,顾老去了不少地方。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苏州。去苏州看墓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买办职业群体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历史档案》2007,(4):115-122
在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一群人是买办.买办应运而生,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深入得以迅速发展.在近代中国,从商业到金融,从交通运输到加工制造,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到政治、文教,无一不显示出买办人物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与近代上海远东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过去的一些银行史论著,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学者们在分析近代上海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如何成为中国乃至远东金融中心的原因时,往往多从本国银行业方面入手。其实,除了本国银行外,外资银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有些作用是本国银行根本无法替代的。以往学者不愿谈及此话题,恐怕有两点理由:一是政治敏感性太强使然;二是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所致。在中国业已加入世贸组织并把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日,重新拾起这个老话题,应该有一番新的认识。外资银行很早就进入了上海,与此相比,本国银行…  相似文献   

7.
陆文夫《美食家》品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文夫先生(1928-2005年,江苏泰兴人),不是苏州人,却被美称为“陆苏州”。他自少年时到苏州求学,在这方土地上生活了整整60年,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他凭着一颗对苏州的赤子之心,一支不知停歇的笔,写录了苏州的点点滴滴。小说《美食家》是他的巅峰之作,自1983年获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以来,被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如此妙文,长久以来却未寻得单行本,直到2005年,方见有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全力打造的插图本《美食家》。  相似文献   

8.
赴美留学,成就世界一流核物理权威 吴健雄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1923年,11岁的她到离家50里的苏州去读书.吴健雄就读的苏州第二女子师范是当时一所相当有名的学校.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并被保送到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吴健雄念的是师范,按规定要先教书服务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规定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吴健雄在这一年当中,并没有去教书,反倒是进了上海的中国公学再读一年书,因而也有机会成为胡适的得意门生.吴健雄曾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相似文献   

9.
1992年9月30日,“沿江行”大型报道活动圆满结束。这是一次由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经济广播电台、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和上海浦江之声广播电台联合组织的采访实践。他们从上海浦东到南京浦口,湘江而上,一路采访了苏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6,(32):79-79
能点燃你激情的爱尔兰踢踏舞又来了。这回是爱尔兰“舞之魂”舞蹈团,它是与“大河之舞”“舞之王”齐名的爱尔兰三大踢踏舞团之一,成立于1997年,在三大舞团中是最年轻的一个。这一次它将从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石家庄六大城市开始,进行“辉煌十周年”的全球纪念性巡演。  相似文献   

11.
对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无疑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只是这一中心地位有着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其功能的发挥也颇多曲折,其中的原因尤其值得深思。随着开埠后作为国内最大内外贸易口岸地位的确立,带有近代意义的金融地位也开始在上海迅速上升。如外商银行麇集沪上,其数量远超过其他金融较发达的城市;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上海首先开业;在上海诞生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除了中国通商银行之外,上海又陆续有信成、四明、裕商等华商银行设立,它们一般在外埠设有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从整体上看,上海金融业已具有了跨地区、…  相似文献   

12.
胡远杰 《新上海档案》2006,(7):F0003-F0003
上海开埠前,在老城厢及黄浦江码头一带仅有少量的小商店,小摊贩和集市贸易。1843年开埠后,外商即在租界内开设洋行,并出现为洋行推销洋货、采办内地土特产出口的买办。这些洋行,成为上海近代商业的起点。此后,又有广东、江浙等地大批民众和商贾富绅涌入租界,尤其是一些已经有影响,有特色的外地字号客商举家把重心移到上海或在上海开设分店,与洋行竞争,冲破了华洋分居局面。近代民旅商业开始兴起,中心城区的商业中心萌芽出现。  相似文献   

13.
黄浦江与吴淞江(今苏州河)是流经上海境内的两条主要河流。宋代以前,吴淞江是上海的主要水上通道,因江水流势减弱,下游不断淤塞,来航的船舶由原来停靠青龙镇港,改走由吴淞江南岸的支流“上海浦”(后并入黄浦江)入口,寄碇下锚于今十六铺附近的江岸,这一带就渐渐形成聚居点。到1405年(明永乐三年),重新治理了上海水系,形成了以黄浦江为主、吴淞江为辅的新上海水系。以后,黄浦江经过多次疏浚,形成了良好的航道及长条形港区,沿江码头林立,装卸繁忙,商市热闹,成为当时除上海县城之外最为繁华的地带。1843年11月(清道光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报刊史上,人们称德国马德堡出版社发行的《德国马德堡新闻》为最长寿的报纸。该报于1626年创刊发行,直到1955年才停刊,出版发行时间长达329年,跨越了4个世纪。在我国报刊史上,人们普遍认为《申报》是出版发行历史最长的报纸。《申报》全称是《申江新报》。《申报》是英国商人美查等人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办的。1909年,申报总经理、买办席子佩购进《申报》股份,使这张报纸成了完全由中国人办的报纸,1912年席子佩将报社股份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量才接办。1949年上海解放后该报停刊。《申…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史学》2003,(6):21-30,5
根据现有史实,外商银行在华历史应从1845年英商丽如银行(Oriental Bank)在香港开办分行算起,1847年该银行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是为上海第一家外商银行。近代进入中国的外商银行包括分支机构在内前后总数约在百家左右,主要分布于几大通商口岸。借助于不平等的中外条约,外商银行在中国的某些业务经营具有垄断性、侵略性的特征,但作为新式银行,其在华的发展刺激了华商银行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钱庄业的演进,从而形成了二十世纪早期中国金融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华外商银行的组织管理、业务经营,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颇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本史料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所收集的中国银行业调查资料中的一篇,由纽约中国银行所撰,从内容看,成文于1945年,其对于外商银行的业务和内部组成,叙述尤详。档号Q275-1-2209。  相似文献   

16.
归绥市县联合银行的全称为归绥市县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官商合办的地方银行。这家银行从1947年10月开始筹建,到解放后的1950年9月结束,总共存在了3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这家银行除去承担了市县两级政府的财政公库收支外,还从1948年年初开始办理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但是,由于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国民政府对归绥市县联合银行正式开业一事,已无暇顾及,直到结束时,它还处于“先行营业,择吉开张”的筹备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圣约翰书院,是1879年由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施约瑟在上海曹家渡附近沿苏州河以南一带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办学宗旨是希望通过介绍西方近代教育改变中国专攻经史的陈旧教育现状,以培养适应在华传播基督教的新型人才。后来逐步扩展,至1905年正式改名圣约翰大学,成为近代中国最早成立且久负盛名的基督教教会大学。顾维钧进入圣约翰书院的那一年,恰逢庚子国难的1900年。大凡危机意识催生忧患意识。从戊戌变法的骤兴骤落,到义和团风暴的旋起旋灭,中国人是在列强刺刀的威逼下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跨入了新世纪。在此空前严重的危机面前,少年…  相似文献   

18.
1936年,上海的《新闻报》与苏州的《早报》在苏州的联合发行的市场行为,引起了各方利益主体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政治与利益的纠葛。苏州、南京、上海的报纸对此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反应,苏州的报夫职业工会(派报公会)也拒绝送报,南京的相关管理机关做出取消联合发行的处理。这一系列的反应折射出各利益主体在民国中期报业市场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9.
不到香港中环就不算到过香港。因为这里代表香港建筑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被人誉为亚洲的“华尔街”。金壁辉煌的标志型建筑如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亚太金融大厦都在中环,主要街道两傍耸入云霄的大厦,多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写字楼。 香港街头巷口,最鲜明、醒目的标志大都是银行,最旺的店铺多数也是银行的营业分行。翻开香港的地图,这里许多建筑物名称就是银行。机场、车站、商场,甚至地铁内都有银行。有人开玩笑,在香港记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843年上海对外开埠。1845年英国人在黄浦江边的苏州河南岸建立了英租界;1848年美国人则在苏州河北岸开辟了美租界。紧接着,1849年法国人在今延安东路以南,接近旧城区(1555年上海筑城),也建起了租界,现在的中山东二路当时就叫“法兰西外滩”,这是法租界的前沿地带,今金陵东路是法租界的主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