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投资机制、多渠道融资,是推进环境治理、实现我省“十五”环保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手段。省环保局袁征局长等人所著的《加大环保投入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保障——广东省环境保护投资探析》一文,对我省环境保护投融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本刊将分三期刊载,敬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积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我国环保投资在筹措渠道和市场机制方面不断完善,投资总量逐年增加,多元化投融资格局逐步形成。伴随环保投融资机制及政策的优化和创新,"十二五"环保投资在规模、结构、政策、地域、力度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针对环保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强化投资供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金融创新、健全投资回报模式、提高项目实施质量等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依据"十五"国家环境保护的目标,我国环保投资需求约为7000亿元,与"九五"相比,增加350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加快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与制度的创新是极为必要的.目前新形势下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与法律制度创新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环境保护投资中的调控作用,形成市场经济激励机制,培育环保资本市场和多元化的环保投资主体,使市场成为促进环境保护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袁征  彭泳 《环境》2002,(10):24-25
近年来,随着重点项目、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的治理工作不断深入,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强化,我省环保投入增长迅速.据统计,2000年我省的环境保护投资总量为206.74亿元,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96%.2001年,全省环保投资总额为242.2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5.74亿元,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3%.  相似文献   

5.
企业热线     
问:多元化、社会化的环保投融资体制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哪些?答:包括:(1)融资形式的多元化。建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发行环境保护彩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优先上市发行股票,以及企业的股份合作等形式,扩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2)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社会化环保投资体制的建立,为国内外的企业及个人、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政府等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投资市场,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3)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社会化的环保投融资体制下,为各类环保投资主体创造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不同的投资主体可以根…  相似文献   

6.
蔡金华 《福建环境》2000,17(1):15-17
从统计数字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保投资的关系,提出了环境保护投资必须与经济同步增长,投资结构必须同步优化,投资渠道必须多元化,必须与加强宏观调控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袁征  彭泳 《环境》2002,(11):28-29
一、“十五”期间广东省环保投资需求分析“十五”期间,我省的经济建设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也将加快,资源的需求和开发强度将加大,生态环境问题将更突出,环境保护将迎来更大的压力。但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将为解决我省的环境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根据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十五”期间环保投资要达到GDP的2.5%,需求共约1500亿元。其中污染治理440亿元,环境综合整治780亿元,生态环境建设290亿元,环境管理投入7亿元。  相似文献   

8.
制定正确的政策促进环境保护投资多元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实现“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目标,整个计划期间需要投资7000亿左右。要解决如此大量的资金来源渠道,必须形成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制定适当的政策以促进环保投资多元化,十分重要。本文就如何制定鼓励环境保护投资多元化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保投融资政策优化重点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0多年来,我国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格局已逐步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环保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将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本文分析了政府、金融、民间等不同渠道环保投融资制约瓶颈,以突破关键问题为导向,以保障政府常态化投入、促进金融信贷与环保融合、突破民间资本环保投入障碍为重点,提出了不同主体环保投融资政策优化的重点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顺利实现“十五”国家环境保护目标,推进“十五”重点工程项目的投融资工作,在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探索环境投融资政策推进和机制创新的实现方法,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吸纳国际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的环境保护投融资多元化的局面,国家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决定组织编撰《中国环境投融资》专刊。编辑出版本专刊的目的,在于全面总结“九五”环境保护投融资的工作业绩和宝贵经验,为“十五”的环境保护探索更多和更有成效的投融资方式和渠道;为制定和实施鼓励环境保护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和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环境保护财政投资的现状横向比较,指出我国环保投资存在规模小、历史欠账多;资金来源渠道较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合力;投资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环保投资的政策建议: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增加全社会对环保领域的投资;整合专项资金、调整投资重点,构建合理的环保投资结构;夯实环保基础研究,完善环保投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2,(11)
一、"十五"期间广东省环保投资需求分析 "十五"期间,我省的经济建设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也将加快,资源的需求和开发强度将加大,生态环境问题将更突出,环境保护将迎来更大的压力.但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将为解决我省的环境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根据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十五"期间环保投资要达到GDP的2.5%,需求共约1500亿元.其中污染治理440亿元,环境综合整治780亿元,生态环境建设290亿元,环境管理投入7亿元.  相似文献   

13.
尽管政府正不断加大环保投资数量,但环保行业的资金缺口仍然巨大,迫切需要新的融资渠道。信托凭借制度优势,近年发展成为热门的投融资方式之一。把作为融资手段的信托引入环保行业,建立绿色信托的理念,并分析其可行性,将是探索环保行业融资模式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以2004年-201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广西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广西环保投资水平、规模、结构、增长速度等特征,并剖析广西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2004年-2014年广西环保投资规模呈增加趋势,占GDP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环保投资不足、增速与GDP速度不匹配、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应完善环保投资机制,调整环保投资核算体系,优化环保投资结构以及建立多元机制提高环保投资效率,确保环保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环保投资总量不足,使用效率低下已构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中,现行的环保投资体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相适应的环保投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流域生态环保投资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近年来全社会和中央财政投入情况,从时间、空间和领域3个维度分析变化趋势,发现存在投资总量不足、效益跨区域外部性、地方投入渠道受制约等问题。从政府、企业、社会和金融机构4个主体层次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环保投资总量不足,使用效率低下已构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中,现行的环保投资体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相适应的环保投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借鉴绿色基础设施投融资实践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绿色金融如何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认为各国政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拓宽"一带一路"框架下绿色资金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工具体系;"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的落脚点要放在绿色产业"走出去"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中绿色投融资的环境风险管理;培养绿色意识和责任投资者,形成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持久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目标,整个计划期间需要投资7000亿左右.要解决如此大量的资金来源渠道,必须形成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制定适当的政策以促进环保投资多元化,十分重要.本文就如何制定鼓励环境保护投资多元化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污染减排全面推进和流域污染治理的深入,水污染防治的投融资机制正在影响水污染防治绩效的提高。为满足水污染防治的资金需求、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水污染治理领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和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加,仅靠政府投资难以满足水污染治理投资需求,亟须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