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水斗浮脏的清除 每次冲洗墨辊,尽管在水斗上方盖上纸,但还是有一些汽油冲下的油墨脏迹,溅入水斗溶液中,并浮在水面。如果拨开水牙使水斗辊转动,浮脏便会附上水辊,若不及时擦掉,正常印刷时,浮脏就会随水辊传递到印版以及墨辊,导致墨色不正,影响质量。如何才能将水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使用水墨合一的轻印刷小胶印机过程中,发现有以下不足。影响着印刷产品质量:①水稍微一大,墨色立刻变小;反之,墨色立刻变大水墨平衡较难掌握。②为了控制版面起脏,经常出现水大墨大。油墨容易产生乳化,印品字迹边缘发花。③各水辊使用时间一久。就出现粗细不匀,导致版面纵向上水不匀结果使印品版面墨色不匀,甚至起脏。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用一台威海产YP1A3型小胶印机借大修之际将水墨合一改造成为水墨分开,经使用效果良好。彻底解决了上述不足之处。具体做法是:利用原来的水斗辊、传水辊、串水辊(见图1),增加一根…  相似文献   

3.
目前胶印印刷质量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其中,印品脏迹仍挥之不去,这是多年来书刊印刷企业的通病之一.笔者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控制印品脏迹的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图文部分除脏 在印刷过程抽取印张时,发现印品图文部分有浮脏(糊版),停机后用湿抹布蘸取洁版膏,将印版上的脏迹擦掉后,再用清水将其擦拭一遍,然后再开机印刷.  相似文献   

5.
发现印品拖梢的中部有一半圆形浮脏,呈红黄蓝绿多种色状。用润湿粉擦拭印版,不见效果。以为压脚上有油污,导致油污上版引起脏迹,故用布擦拭压脚及吹嘴,脏迹依旧。又用刀片刮版面上脏迹的位置,用腐蚀棒打磨,再用磷酸腐蚀,开印,又出现脏迹。怀疑与版材有关系,换了新版,上脏依旧。既然脏迹的位置与压脚压纸的位置吻合,说明与压脚有关,于是检查压脚,发现除压脚的铜质与过去不一样外,无其他异常。是否与铜质有一定关系?过去用的压脚是黄铜制的,现在换成红铜制品,二者的区别是红铜质地较软。将红铜制的压脚再换成黄铜的,把版面重新处理好,再印时脏迹居然消除了。为何出现上述情况呢?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红铜质地较软,印刷中被粗糙的纸张磨下一些细微颗粒,被纸张带入印版后受其他因素影响,产生了化学反应,因此便出现了此顽固性脏迹。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胶印有两个特点:一是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在一个平面上,二是印刷时需用水润湿印版。在胶印过程中,油墨和水(润湿液)之间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即水墨平衡。若水大墨小,会引起油墨的乳化,印迹浅淡,没有光泽;若水小墨大,空白部分则易起脏,甚至糊版。 胶印机的润版装置是由水斗、水斗辊、传水辊、串水辊、着水辊组成的。印刷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胶印来说,水墨平衡是使印刷顺利进行的前提,其中润版液(以下简称“水”)是影响印刷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相信大多数胶印机机长都遇到过水箱泡沫的问题,如果水箱的泡沫没有进入印刷机的水斗槽,一般就不会影响正常的水墨平衡;但是如果进入到水斗槽里,就会严重影响水斗辊的正常传水,造成版面上脏等问题,严重影响印刷生产。  相似文献   

8.
小故障二例     
一、版面上脏版面上脏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印版的问题;二是水辊的问题。二者都有可能导致上脏,但却性质不同,尤其因水辊问题导致的版面上脏,往往表现在两端(有时除外),且脏迹厚实,显得粗糙。这里由于木棍枯部中版较轻,摩擦力减小,或供水不足所致、我们遇到的却足这样一千11任况.印版一人l:脏,)hi;迹由叼[1于拖梢、o带状。凭经验,这足水辊的叽迹。J“过我们把集版水辊做一I“常规性”处理,先用调人的办法试验,刚1始还小常,没印多久那端If:脏了、我义川]钢片试*一1{该水辊‘抑版LIIIJ((J)f,也合乎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平网上出现竖道。停车检查,发现水斗辊圆周方向出现许多处小油脏。将这些油脏再洁版青擦净,再开车,故障消失。但印完一垛纸后,停机上纸,擦橡皮后再开机,发现油脏又出现了,于是只好又反复擦几次,但只要停车再开车,就有此故障。因此,开车前只有把这些油脏擦拭干净,才能正常印刷。起初怀疑水斗辊老化,用还原剂擦拭水斗辊,使之光洁如新,但问题还是存在。调整水辊和墨辊压力,仍不见效。后来无意中发现,只要润版液酒精浓度小的时候,这科现象就不存在,于是及时调整了润版液的酒精浓度,但由于水箱酒精自动配比装置已坏,于是用酒精比重计将酒精浓度控制在15%左右,再把水斗辊、镀铬辊用洁版膏擦净后开机,油脏消失,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印刷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胶印印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PS版版面起脏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与制版的曝光时间、显影液的配比浓度和温度、显影时间、软片灰雾度、反差大小有关,同时版面起脏与胶印机水斗溶液的配方、着水辊的压力、胶印机着墨压力、油墨、包衬垫材料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苗茵葆 《印刷技术》2009,(22):67-67
印版的衬垫对印品的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在使用JS2102型对开双面印刷机时,笔者就遇到过因为印版衬垫问题而导致印品出现质量故障的情况。 印品浮脏 在使用JS2102型对开双面印刷机印刷黑色、专色两色活件时,发现印品正面叼口的上半部分有密密麻麻的点状浮脏,严重影响了印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我厂一台捷克生产的四开五色胶印机在印制产品时,印品中的黑色出现浮脏现象,但其余三色都较好,没有浮脏现象。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印品的拖梢部位基本固定,但中间叼口部位不固定;黑版装在机器的第二组;水辊干净,印版曝光显影正常,只是  相似文献   

13.
没有烘烤过的印版,上机后如发现版面有脏迹,就得用长杆毛笔蘸取修版膏去除。对没有上墨的印版只需用毛笔轻轻涂几下,脏迹瞬间便消失了。然而对于在机并上了墨的印版,脏迹就变得顽固,特别是划痕造成的脏线,需涂擦若干下,方能除去,甚至根本去除不掉。原因是毛笔太轻太散,没有力度。对此,我的处理方法是 先用毛笔  相似文献   

14.
小经验二则     
巧去版面脏迹印刷中,我发现印出的产品突然出现脏迹(空白部分和文字部分均有),停机一看,原来是飞虫飞入墨辊,导致版面虫脏。对于此类脏迹,以往都是用润湿粉来处理,这次,我搞了一个小试验,即不用润湿粉,也不用磷酸和腐蚀棒,而是用肥皂。我拿肥皂块在脏处来回轻轻擦动,待脏迹渐渐变浅消失,放上垫纸开印后再看,脏迹果真没有了,而且没有损伤文字。修版一法有些文字性的短版活,最易出现的问题是缺笔短划。而这种现象好多属于原版(即片子)不好,严重的需重新修片子。个别字稍有缺损,如再修片子、重新晒版、换版,既耽误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印刷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金属传水辊,匀水辊吸附油墨而挂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后,水辊表面被氧化,形成氧化膜,使其表面失去亲水性,导致传水辊局部供水不足,水墨不平衡,印品带脏。经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一种排除这一故障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每到夏天上夜班,明亮的荧光灯下,就会聚集着很多飞舞的虫蛾,而一旦有的飞虫进入墨辊,PS版印版表面便会立刻出现一种从叼口至拖梢的、虚线型脏迹(空白部分和图文部分均有),严重影响了印品质量。常用的去除方法是将机器停下,用腐蚀棒磨,然后再用磷酸烧,或者直接用润湿粉搓,既给操作者  相似文献   

17.
印刷中,印品上时常会出现一些脏点,若不及时处理,便会影响印品质量。尤其在一些实地或图文中,脏点格外显眼。而一旦脏点印在字上,就会导致文字模糊,或缺笔断划,影响阅读。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发现脏点在印品上多以如下几种形式出现:①墨点;②毛点;③油点;④水点,⑤胶点。墨点又分为实点、浮点、墨皮点,毛点则分为纸毛点、水辊绒毛点。油点分为汽油点和机油点。水点分为干水点和湿水点。胶点分为印版胶点和橡皮胶点。那么,怎样才能区别诸多脏点呢?在观察中我还发现各类脏点都有其基本特征,现介绍如下。 一般情况下,实点即印版本身的脏点,极小,有时却很多。浮点则是因水墨不平衡、水小等情况所致。脏点较大,属突发性的,易辨别和处理。墨皮点出现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多用喷粉的方法防止印品粘脏,尤其是进口印刷机几乎都有喷粉设备。 在60~80年代,用喷粉防止印品粘脏,和定量加垫隔纸板、夹垫衬纸、使用晾纸架、或自制的半自动夹垫衬纸装置等手工作业相比,喷粉防止印品粘脏的方法确实先进。今天来看,这种方法又落后了。因为科技知识不断进步,人们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如果仍用喷粉的老办法就很难满足客户对质量的希望和要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  相似文献   

19.
喷粉既可以防止印品背面粘脏,又能在收纸时减小上下两张纸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收纸整齐,特别是在印刷图文面积较大的薄纸印品时,印品在收纸台上容易向下卷曲,收纸整齐可以防止印品拖梢处搭墨碰脏.  相似文献   

20.
印刷工艺操作不当引起脏的解决 1.正确掌握水斗液的pH值如果水斗液pH值过低,酸性过强, 使油墨容易乳化,同时会腐蚀印版表面亲水氧化膜,破坏印版表面的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