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聚落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生态复合体,只有对聚落景观特征、文化内涵形成准确认知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该文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海南省琼中县什寒村为例,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利用GIS识别聚落景观特征,同时剖析文化基因内涵,尝试构建聚落景观特征与文化基因嵌合关系谱,讨论什寒村聚落景观形成机制,为海南岛民族聚落研究与利用保护提供理论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聚落形成机制研究框架——以云南滇西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倩 《华中建筑》2010,28(5):166-168
基于乡土聚落在建筑和规划等方面所具有的显著文化特色和民族理念,笔者对我国乡土聚落的研究现状做了一个梳理,并简析了云南乡土聚落的研究历程。云南滇西北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民族文化,使部分传统乡土聚落保持了原始的聚落形态,系统研究聚落的形成机制问题,必然对聚落的演变、发展以及中国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赫哲族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及基因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双重意义。文章提出"物质—非物质"的文化基因分类方法,首先确定赫哲族所属的聚落整体——东北渔猎少数民族聚落的景观特征;其次与赫哲族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质基因相融合,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为典型研究对象,制定四排赫哲族乡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识别确定赫哲族的文化景观基因,以期为四排赫哲族乡乃至其他类似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镇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展,而当地的传统聚落为特色城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此对传统聚落景观的研究十分必要。川南苗族传统聚落分布于四川盆地南部,因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选取泸州市叙永县木格倒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研究法,从聚落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及园林景观等方面对聚落景观进行研究,由此归纳出川南苗族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结论以期为保护和利用川南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城镇建设中传承川南少数民族地域特色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由于国内对西南民族景观植物资源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薄弱,导致对这些民族特色植物景观缺乏保护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景观植物资源的整理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对民族聚落风貌的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由于国内对西南民族景观植物资源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薄弱,导致对这些民族特色植物景观缺乏保护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景观植物资源的整理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对民族聚落风貌的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由于国内对西南民族景观植物资源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薄弱,导致对这些民族特色植物景观缺乏保护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景观植物资源的整理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对民族聚落风貌的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处于地理劣势的少数民族聚落经济落后,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秩序混乱不堪,并逐渐被肓日的旅游业所侵占,本土文化缺失.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如何进行更新,是当今风景园林规划者亟待思考的问题.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特点突出、空间结构类型各异,在研究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民族开展不同方式的景观更新,需要更加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措施.在现代文化洪流的冲击中,使少数民族乡土景观能够得到恰当的保护和关注,使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重现光芒.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聚落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景观基因的解译,是保护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重要举措。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侗寨景观基因信息链识别框架,解析其构成要素及特征,提出聚落景观基因的保护策略。结果显示:(1)肇兴侗寨景观基因细分为整体布局、侗寨建筑、景观环境、制度信仰、传统工艺与民俗文化基因;(2)肇兴侗寨的景观基因信息链在功能属性上属于典型的宗族纽带型,在形态结构上形成树枝型的空间结构,景观要素分布均匀,且属于核心—边缘型;(3)肇兴侗寨景观基因保护策略为检视与修复侗寨景观变异基因、厘定侗寨景观信息廊道、创新侗寨旅游体验开发模式。从景观基因的视角充分挖掘肇兴侗寨文化景观的特征,为后续聚落景观保护及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川西高山环境条件下,藏族羌族少数民族聚落的乡土景观具有它独特的保护意义和艺术价值,文章通过探索传统的聚落景观在历史更新中的影响要素,以及应对社会和自然环境变化的方法,总结出具有相当的可行性的藏羌少数民族乡土景观设计策略,为探索该地区聚落景观的适宜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可以为川西北藏羌少数民族乡土景观的改善提供设计依据,这将会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同时为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传承提供帮助,对少数民族地区村镇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景观生态学概念及基本理论,进而如何树立景观生态的概念。并通过对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表现出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景观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结果的最终呈现,提供了一个实体可感知的媒介去理解和管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景观特征进一步提供了理解与分析景观变化程度的方法与工具,而建立景观特征的分类体系则成为管理景观变化的第一步,即建立特定区域的景观特征基准图则是判断与管理景观变化及其影响的基础与前提。基于遥感影像与空间数据,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对象,尝试建立"省域-市域-地方"的多尺度景观特征分类体系,探索景观特征评估分类的技术过程与关键问题,以及其在景观分析、规划、监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与潜力。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ephemeral components of the landscape have a significant, but hitherto unrecognized, effect upon the way in which it is perceived and evaluated. These ephemeral components, or landscape ephemera, are those which change with the weather, the seasons, the growth and decay of plants, the choice of farm crop, and so on. Their nature is explored, and they are contrasted with the more permanent components of the landscape, such as hedges, trees, buildings, etc.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change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landscape preference theories and the work of artists in various media. It is argued that landscape regulation and the landscape literature have largely ignored such changes, and it is tentatively suggested that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topic might have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 for 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14.
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过去20年中世界各国主要开展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及作者研究总结,提出景观学社会需求与工程实践、景观学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整体框架,指出景观学学科领域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国社会需求,结合国际景观理论前沿,对景观学领域今后15年内的基本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8大研究方向及相应的40项课题。  相似文献   

15.
景观规划管理的视角需要从最优美、最有价值区域的保护,转向对国土全域“自然系统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协调。景观链接了“自然”与“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强化必须从景观单元的尺度进行更为整体的思考。“通过景观(单元)规划”探讨了景观为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提供综合框架的潜力,景观特征评估则提供了将复杂连续的景观划分为多尺度、实体、可识别的整体空间单元的系统方法。通过对景观概念的系统梳理与阐释,论述了景观保护方法的转变、景观单元的空间意义,以及景观特征评估作为多尺度景观单元划分的先进方法在英格兰的全面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论述室内莆观设计的目的基础上,依据空间形态和表现内容划分室内景观的类型,提出室内景观设计的设计必须考虑室内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以及科技与信息多元化。在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设计主题下,结合当下的设计时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相似文献   

17.
郑捷  陈梦菲 《风景园林》2018,25(5):21-25
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乡村乡土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映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一定会是在传统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需要从文化重建的高度去确立乡村题材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立足点并建立系统的工作框架。从操作层面看,设计师应视"乡愁"为魂,将乡村自然与人文环境注入活的情感,让受众得到精神上的共鸣。列举了义乌缸窑村、绍兴禹陵村建设更新的规划实例,有助于对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以"人、境、业、城、制"五元素的理想及其哲学观为线索,分析了公园城市理想的价值观、目标追求及其作为公园城市评价标准和指标的根据缘由。以淄博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项目为实践验证,依据城市现有条件反馈调整,提出构建包含5项评价基准、15项评价标准、45项评价指标的公园城市评价体系。从城市现状研判、公园城市规划目标量化对标到规划方案编制依据,再到公园城市建设实施的责任传导落实,贯穿于创建公园城市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发挥了引领、推动、管控公园城市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袁敬  林箐 《风景园林》2018,25(5):12-20
乡村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要素的形态、空间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化乡村景观特征具有文化、景观与生态等价值。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及消失,并引发景观特征减少、多样性降低。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包括内容、范畴以及具体措施和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重庆市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学分析,认为重庆市的绿地景观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1)绿地结构组成欠合理;(2)绿色斑块质量差;(3)绿色廊道功能不健全,并且指出城市部分地区缺少绿色斑块,且斑块之间缺乏联系。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学关系斑块和廊道的基本原理,对重庆市绿地景观提出了生态设计建议:(1)贯通水系和公路绿色廊道;(2)在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新的绿色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