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灶(focal liver lesions,FLL)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时间一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PIH)技术对94例FLL行实时CEUS检查,以声学定量分析软件绘制不同FLL的TIC,对比分析良恶性病灶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良性病灶TIC形态呈慢上慢下型,恶性病灶呈快上快下型。恶性病灶的声学定量参数包括始增时间、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均早于良性病灶,上升支斜率、50%清除斜率大于良性病灶(P〈0.05,P〈0.001)。动脉相早期恶性病灶呈高灌注型,良性病灶呈低灌注型,门脉相及延迟相恶性者呈低灌注型,良性者呈高灌注型。结论CEUS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对FLL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龚元淑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96-1298
局灶性肝脏病变(FLL)种类较多,如果病灶被发现,最根本的问题常是良恶性的鉴别.B型超声(B-US)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简称彩超)由于本身成像原理的局限,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相对较弱.超声造影(CEU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被誉为无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实时动态观察和记录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据此可对疾病进行定性诊断[1~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3例局灶性肝脏病变超声造影图像特征,以探讨超声造影对局灶性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及其造影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实时灰阶超声造影(CEUS)成像为临床超声肿瘤定性诊断构筑了新的平台,但由于造影剂的研发相对滞后,当病灶较小或者病灶回声低于周围肝实质时,CEUS误诊率较高[1]。第二代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的应用,提高了CEUS对肝内局限性病变的诊断能力[2]。本文回顾性分析162例肝脏局灶性小病灶的SonoVue CEUS诊断结果,旨在评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开创了医学超声诊断新的模式和思维。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出现给超声技术带来了飞跃的发展,尤其是低机械指数实时灌注成像是超声医学的巨大进步,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将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进展总结如下。一、超声造影的原理超声造影是通过将微气泡注入血管内,提高血管内声压反射系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特征性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FNH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经病理证实且术前曾行超声造影检查的FNH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12例FNH患者,88例病灶呈低回声,16例呈高回声,8例呈等回声;CDFI于31例病灶内探及轮辐状血流信号,35例探及短线状血流信号,42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余4例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于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表现为"高-高-高"增强49例,"高-等-等"增强44例,"高-高-等"增强9例,"高-等-低"增强9例,"高-低-低"增强1例。其中62例离心性增强,59例出现轮辐状动脉,52例中央可见呈纵行短线状或星芒状瘢痕。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32.14%(36/112),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89.28%(100/112)。结论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FNH的诊断符合率,对FNH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6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1.8 %(56/61).超声造影检查后4例病灶仍未作出诊断,1例误诊.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模式及特征性表现,以探讨超声造影对FNH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且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的FNH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资料、普通超声以及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到FNH患者112例,其年龄以18~50岁居多,其男女比为1.11:1。普通二维超声以低回声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有31例(31/112,27.68%)显示出轮辐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增强模式以“高-高-高”(49/112,43.75%)和“高-等-等”(44/112,39.29%)为主;其特征性征象有离心性增强(62/112,55.36%)、轮辐状动脉(59/112,52.68%)、中央星芒状瘢痕(52/112,46.43%);其中轮辐状动脉、中央瘢痕多见于大病灶组(≥3cm)(P<0.01);而离心性增强则是小病灶组(<3cm)中最主要的表现。普通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32.14%,而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达89.28%。结论 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FNH的无创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提高超声造影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肝脓肿5例、肝炎性假瘤4例、肝结核3例)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和肝结核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8/12)的低回声病变(11/12),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6/12)。5例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但3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4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呈"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缺乏占位感;3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变异较大,但每种炎性病变尚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能反映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 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时间、持续时间均早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良恶性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有所不同.结论 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变,常规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是检测其血流的主要手段。超声造影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肝脏肿瘤病变检查和诊断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Sono Vue)与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灌注过程、回声变化规律以及对肝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采用静脉快速团注造影剂SonoVue法对3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造影荆灌注过程。结果39例中36例超声造影表现符合欧洲医学和生物学超声协会联盟(EFSUMB)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超声造影诊断标准,2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超声造影判别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foeal liver lesion,FLL)的敏感性为95.83%,特异性为86.67%,阳性预测值92.00%,阴性预测值92.86%,准确性92.30%。结论实质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判断。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是超声检查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中。超声造影具有独特的无创性优势,并能实时评估整个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使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方面得到很大改善,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并且能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及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5分评分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及ROC曲线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前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98.2%恶性病灶(56/57)超声造影动脉相表现为弥漫或环状增强,诊断敏感性98.2%,特异性82.6%;延迟相,82.5%(47/57)恶性病灶增强信号廓清,诊断敏感性82.5%,特异性84.8%。良性病灶中17.4%(8/46)动脉相弥漫增强;84.8%(39/46)延迟相持续增强。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诊断敏感性81.8%,特异性100%。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放射状增强,诊断敏感性66.7%,特异性99.0%。根据诊断评分,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1.3%,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其ROC曲线下面积(0.948)大于常规超声诊断者(0.811,P=0.000)。结论超声造影肝局灶性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性表现,其诊断应用价值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成像技术和造影剂SonoVue对14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49确肝脏局灶性病变中,肝脏恶性肿瘤具有较特征性的超声造影表现,而良性病变除血管瘤、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脏囊性占位具有特征性的改变易于诊断外,其他尚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鉴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16.
对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多发性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肝脏多发性病灶患者(共86个病灶)行CEUS检查,观察其造影增强模式.所有病灶均经病理或增强CT/MRI证实.结果 43例患者中恶性22例,良性21例.恶性患者中,同一患者的2个病灶增强模式不同者10例(10/22,45.45%);良性患者中,同一患者的2个病灶增强模式不同者3例(3/21,1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脏多发性病灶患者中,恶性患者各病灶CEUS增强模式差异较大,而良性患者各病灶的增强模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超声造影表现特点。方法:12例FNH予以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及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2例病灶中10例动脉相呈“轮辐状”强化,2例呈整体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病灶回声均高于正常肝组织。8例病灶可见中央瘢痕,1例病灶边缘见包膜样强化。结论:FNH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6例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患者(直径≤3.0cm)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和增强CT(15例)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29例,等回声4例,高回声12例,周围有声晕6例,漏诊肝细胞性肝癌1例。46例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2%、95.6%及73.3%。肝脏局灶性小病变大部分病灶具有典型的增强模式。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提供肝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可作为定性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一种可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68例经病理确诊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结果68例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包括复杂肝囊肿7例,肝包虫2例,肝脓肿1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肝细胞腺瘤4例,肝内脂肪沉积不均16例,肝脏炎性假瘤12例,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68例良性病灶中,7例复杂囊肿、2例肝包虫及1例孤立性坏死性结节始终无增强。16例肝内脂肪沉积不均为等增强;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增强。15例肝脓肿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的网格样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或低增强,延迟期低增强。4例肝细胞腺瘤动脉期均为高增强,其中3例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或高增强,1例门脉期病灶中心区退出,呈低增强。12例炎性假瘤中8例三期无增强,3例动脉期分隔状增强后迅速退出,1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延迟期呈低回声。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实性部分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延迟期呈低增强,中央可见三期无增强区。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42例,误诊26例,诊断符合率为61.8%(42/68);超声造影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63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为92.6%(63/68),高于常规超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0.01)。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检查对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