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术后早期暂时夹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术后引流是外科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清除积血,避免血肿形成,减少感染机会及术后瘢痕粘连[1].但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而言,由于手术创伤及创面均较大,而术后出血仍是没有解决的问题,导致术后早期的引流速度过快.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用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目的是可以解除关节疼痛,恢复骨关节一定的活动度,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护理也有其相应的特点,现将我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166-4167
目的:对7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护理的方法进行探讨,预防并发症的产生,辅助患者尽早康复。方法:对79例患者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并对患者家属做详细的指导。结果:患者出院时无并发症,情绪稳定,出院随访3个月-1 a,效果满意。结论:我们认为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进行预见性护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4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头置换238例,全髋置换180例,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其防治措施.[结果]9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2.97%,其中脱位5例,伤口感染4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神经损伤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7...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并调查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005-2009年间进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35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价,调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评估。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63.4上升到术后6个月的平均93.6分,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疗效确切,本组病例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自2007-06-2009-06共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术后经过指导正确的卧位、体位、上下床及肌力训练等.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功能恢复均为优良,无其他并发症,患者均恢复生活自理,满意度高.结论 重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赵艳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85-3186
目的 了解全程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在住院期间予以相同的护理措施,出院时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积极的院外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院外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研究3种不同的开始时间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患者实施康复的影响,选择出康复效果最佳的时间。方法选择本院THA术后患者9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THA1组)、第3天(THA2组)、第10天(THA3组)开始按统一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功能锻练,并于术后第1、3、6个月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末THA1与THA3组、THA2与THA3组Harri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个月末THA1与THA2、3组的Harri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6个月末3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康复训练于术后第1天开始为最佳;THA术后早期(1~3d)开始功能锻炼效果优于晚期(10d)开始锻炼,但术后1d或3d开始锻炼可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4例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周,根据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疼痛组(VAS≥4分,观察组)及轻度疼痛组(VAS≤3分,对照组).观察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10~2006—06我院骨科收治行人工关节置换术(THA)患者14例,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8例,年龄55~83(平均64)岁。其中股骨颈陈旧性骨折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退行性骨关节炎2例,髋关节结核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原因,探讨防治方法。方法自1986年6月~2001年10月,596例(632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中,共有19例发生早期脱位。分别对这19例早期脱位的多方面进行评估。结果该组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3.0%(19/632髋),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6周,多因姿势不当、超范围活动为诱因。X线检查,有7例假体位置不良,12例髋周软组织不平衡,髋部外展肌力乏力11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由多种因素引起,假体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低和外展肌力乏力是目前引起早期脱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于髋关节置换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其减少其他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40例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手术禁食前首次给药400 mg,手术后6 h再次给药200 mg,术后2 d,塞来昔布200 mg,2次/d);对照组(术前不给药)。两组均于术后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使用硬膜外镇痛(PCEA),维持手术后48 h。分别于入院时,麻醉前、术后0 h、2 h、4 h6、h、12 h、24 h、48 h进行可视痛觉评分(VAS),记录镇痛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围术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其他镇痛药物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能有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疼痛,明显减少术后镇痛泵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副作用较小,对于术后髋关节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早期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了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近5年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病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年7月~1998年7月间我院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14例,出现早期脱位5例,共5个关节,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实施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对疾病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干预组住院天数平均13 d,住院费用平均14000元左右,并发症发生率1.96%,对护理质量满意度98%,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100%;对照组住院天数平均18 d,住院费用平均17 000元左右,并发症发生率19.59%,对护理质量满意度85%,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临床意义(P<0.01).结论 干预组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提高了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8.
背景:陶瓷关节因具有出色的耐磨损性,极高的硬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临床。但陶瓷-陶瓷全髋关节和传统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研究国内外研究较少。目的:对比观察陶瓷-陶瓷与传统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年轻患者髋关节疾病效果的差异。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行全髋关节置换42例44髋,其中20例22髋选用陶瓷-陶瓷人工关节,22例22髋选用传统的金属-聚乙烯人工关节。手术方法采用外侧入路,置换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及相应功能锻炼。置换后患者进行定期临床与放射学随访,至少随访6个月。置换前及置换后6个月时测量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并以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无脱位、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陶瓷-陶瓷关节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陶瓷-陶瓷关节置换后效果良好,近期随访效果满意,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方面与传统的金属-聚乙烯关节相当,但其优点和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是年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较为理想的关节界面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实施骨科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3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由责任护士到床边通过与患者沟通实施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2次/d,30 min/次。结果干预组36例患者术后3 d能下床活动,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患者焦虑心理、术后Harri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 d下床活动是可行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早期生活能力和疗效,晚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国内许多大医院开展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技术操作已逐渐完善及提高[1,4] 。但术后通常需较长时间卧床 ,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十分重要 ,并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2 ,3] 。为此 ,我们制定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目的在于指导患者如何在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 术前指导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部分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病变患者 ,术前指导的重点是减少病变损害的程度 ,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 ,学习并掌握术后锻炼的方法 ,为术后康复打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