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镰刀弯”地区发展高粱种植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43-145
由于"镰刀弯"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物种单一,种养不衔接,并且农业部提倡调减该区的玉米种植面积,改善结构,所以,结合该区特点,寻找玉米的优势轮作作物、构建合理的玉米调减区轮作体系尤为重要,也是当前"镰刀弯"地区的首要问题。通过分析"镰刀弯"地区的特点和高粱作为玉米最优轮作作物的优势,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高粱作物优势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国家启动产业技术体系10年来,鉴定和创制出277份矮秆、抗病、高支链淀粉、低单宁的育种材料;利用突变体、自然群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克隆了高粱重要性状的控制基因;育成了71个矮秆耐密、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创新集成适合不同区域高粱轻简栽培技术,全国高粱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地处川东南,是2008年四川省提出建设白酒千亿工程、打造白酒金三角发展战略确定的28个重点酿酒高粱生产基地县区之一,是适合发展再生高粱的区域。高粱是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川东南独特的生态条件种植的糯高粱,更是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区各名优白酒厂家的首选原料。高粱是较耐瘠薄的旱地粮食作物,由于近年干旱发生频繁,沿  相似文献   

4.
高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作物,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同传统高粱比较,矮高粱由于其超强的分蘖成穗能力和矮壮的茎秆优势,可以实现高密度种植。目前镰刀弯地区玉米临储政策调整,高粱市场前景看好。本文重点阐述矮高粱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地区矮高粱种植户更好的种植。  相似文献   

5.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吉林省高粱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种植面积的10%以上。高粱也是通榆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使用良种及先进的栽培技术,高粱的平均每667m2产达到400kg。高粱单产在全国居首位。高粱的根系十分发达,能够利用土壤深层中的养分和水分,因此,高粱抗旱耐瘠薄。高粱耐盐碱、耐冷凉、抗旱等抗逆性,因此,高粱是农民朋友调整种植结构、轮作倒茬的首选作物。高粱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市场需求巨大,高粱同玉米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种植高粱是农民发家致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粱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广泛,且具有耐旱涝,耐盐碱等优点,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种植。本文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高粱种植技术进行优化,以提升高粱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的政策调整,结合保山市玉米生产、畜牧业发展需求、农民增产增收需要等实际情况,探讨了保山市涉"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技术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高粱的年种植面积约4 000万公顷,是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和大麦的第五大谷类作物。在非洲和亚洲半干旱和干旱热带地区,高粱是贫困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而在发达国家,高粱主要作为家畜或家禽的饲料。我国高粱种植面积约70万公顷,是重要的酿造、粮饲和生物燃料的来源。高粱作为C_4作物,光合效率高、物质转化能力强,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多重抗性并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因此常被种植在边际土壤上,是重要的旱地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是省全国马铃薯主产省之一。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马铃薯作为适应性广的作物和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成为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优化种植结构理想的替代作物之一。该文以山西中北部地区的马铃薯种植为例,探讨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中部、北部地区高粱生产面积进一步增加,优质高产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由原来的高秆稀植品种向现在的矮秆耐密品种转换,大幅度提高了单产水平。为了有效规范高粱种植技术,实现良种配良法,优化种植措施,加强科学管理,本文从种植技术角度出发,主要介绍了优良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种植技术,以期为广大高粱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高粱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随着品种的更新,产量的提高,高粱已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适宜机械化生产酿造高粱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辽西地区机械化生产的酿造高粱品种,以引进的19个酿造高粱品种为试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测得各品种各性状的权重和加权关联度。结果表明,参试酿造高粱品种各性状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株高>经济产量>穗长>生育期>千粒重>茎粗>单穗粒重>单穗重,在进行机械化酿造高粱品种的引进筛选时,应首先考虑株高,其次为经济产量。各参试品种加权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辽杂19号’>‘平试13号’>‘济粱2号’>‘吉杂124号’>‘吉杂137号’>‘吉杂142号’>‘吉杂145号’>‘吉杂127号’>‘白杂12号’>‘吉杂138号’>‘辽杂37号’>‘通杂108号’>‘白杂11号’>‘机糯粱1号’>‘通杂127号’>‘白杂14号’>‘吉杂136号’>‘白杂13号’>‘吉杂140号’,综合生产性能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辽杂19号’、‘平试13号’和‘济粱2号’。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结果与生产实践一致,可用于酿造高粱品种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高粱作为中国主要的酿造原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高粱炭疽病是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整个生育期中均可发病,且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栽种地区更易发生和流行,不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引起产量的大幅下降和籽粒品质的劣变。多年来,高粱病理学家和育种家对高粱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分离、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发生原因、寄主抗性利用和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研究为炭疽病的生化防控以及培育抗炭疽病品种奠定了基础。开展高粱炭疽病研究,发掘更丰富多样的优异抗性种质资源,减少农药使用,不仅可以满足中国高粱产业对天然有机高粱原料的巨大需求,还可以推动高粱生产向高产优质转变。对高粱炭疽病的分布和发病症状、炭疽病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流行原因、抗性资源鉴定和高粱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更好地认识高粱与炭疽病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高粱炭疽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国高粱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高粱以其高产、抗旱、耐瘠、耐涝、耐盐碱的特性及秆、穗的多种用途 ,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人民赖以生活的重要作物 ,已有 5 0 0 0年的栽培历史。 2 0世纪初至今 ,中国高粱生产大体经过了自然品种利用、杂种优势利用及栽培目的转型三个阶段。中国的高粱品种改良始于 2 0世纪初叶 ,当时仅有少数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进行高粱品种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 5 0年代以后 ,全国各科研单位在系统选育新品种的基础上普遍开展杂交育种工作 ,育成不少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 80年代是中国高粱育种全面发展时期 ,同时也是高粱生产的转型期 ,育种目标逐步向专用型调整 ,酿造、饲用等专用高粱品种相继问世和推广 ,对酿造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以酿造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对高粱生长、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高粱株高相应增高,而茎粗相应变细;高粱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和总光合势呈显著性增加,而透光率、群体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呈现递减的趋势;高粱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递减的趋势,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性增加。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其中密度在10.5万株/hm2的籽粒产量比4.5万株/hm2增产13.8%。随着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相应增加,穗粒数相应减少,千粒重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LAI、LAD、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透光率、NAR和CGR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万株/hm2为宜,在高粱生产中可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使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都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糯小麦的酿酒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糯小麦在传统白酒酿造工艺中的表现和对白酒品质的影响,探索糯小麦应用于白酒酿造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分别以糯小麦、普通小麦、粳高粱为原料进行酿酒研究,分析糯小麦在传统工艺下的化学物质含量、发酵环境的动态变化,并比较糯小麦与普通小麦、粳高粱的白酒出酒率、酒质的变化。【结果】糯小麦与粳高粱、普通小麦相比,泡粮吸水速度快、糖化温度高。在实验室条件下,糯小麦比普通小麦、粳高粱出酒率高,其白酒总酸与总酯含量较高、杂醇油含量适中。在酒厂生产条件下,糯小麦白酒有相对较高的出酒率和杂醇类物质含量、适中的酸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低的醛类物质含量,经品酒专家评定糯小麦白酒在气味和口感方面优于其它试验组白酒。【结论】糯小麦具有优良的酿酒特性,能够提高出酒率和改善白酒品质,具有酿酒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食用豆在中国粮食组成、人类健康、土壤改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可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食用豆基因组相继被破译,推动了食用豆分子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食用豆新品种,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中美贸易中高粱交易量剧烈波动,高粱供需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高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从中国高粱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消费特征等方面入手,对1960-2018年国内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高粱从主要粮食作物转变为小杂粮,近年来种植面积略有提高;国内高粱消费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高粱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进口量受饲料高粱需求影响猛增猛减,出口量极小且相对稳定。未来,中国高粱的发展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取决于旱作粮食作物的发展和消费途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中美贸易中高粱交易量剧烈波动,高粱供需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高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从中国高粱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消费特征等方面入手,对1960—2018年国内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高粱从主要粮食作物转变为小杂粮,近年来种植面积略有提高;国内高粱消费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高粱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进口量受饲料高粱需求影响猛增猛减,出口量极小且相对稳定。未来,中国高粱的发展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取决于旱作粮食作物的发展和消费途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白酒生产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白酒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酒糟伴随着我国独特的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生产白酒方式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白酒产量的逐年增长,大量的白酒副产物也在不断的堆积。本文从提高酿酒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视角,对酒糟的保存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