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蔗糖和对甲基苯磺酸混合物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催化油酸和甲醇酯化合成油酸甲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3.54%,醇酸摩尔比6∶1,反应时间7 h,酯化率可达94.96%。该催化剂尚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2.
以乙醛酸和甲醇为原料,采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乙醛酸甲酯.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酸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5℃、醇酸物质的量比6:1~8:1、催化剂用量为乙醛酸质量5%和反应时间1.5 h条件下,乙醛酸甲酯收率最高达74.8%.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反应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硫酸盐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俞继华 《化工科技》2000,8(6):15-16
以壳聚糖硫酸盐为催化剂,由苯甲酸和甲醇合成苯甲酸甲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醇酸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1.0g,反应时间4h,醇酸摩尔比为5:1的条件下,产品收率达90.56%,并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硫酸盐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壳聚糖硫酸为催化剂,由苯甲酸和甲醇合成苯甲酸甲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醇酸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1.0g,反应时间为4h,醇酸摩尔比为5:1的条件下,产品收率为90.56%,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磷钨酸介孔炭作为催化剂,以油酸和乙醇为原料,催化合成油酸乙酯。考察了反应务件包括磷钨酸负载量(质量百分数)、反应温度、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质量百分数)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磷钨酸负载量为30%(质量百分数),反应温度为110℃,醇酸摩尔比为2.5:1,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5%(质量百分数),此时油酸酯化率为89.34%。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7):1276-1279
以炭化-磺化方法制备的玉米粉炭基固体酸为催化剂,催化油酸与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bt,催化剂用量7%(与油酸质量比),醇酸摩尔比10∶1,反应时间10 h,并以此条件进行反应,油酸转化率达到91.07%。通过GC-MS对产品进行分析,该工艺所得产品中甲酯含量为92.20%。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16,(7):1276-1279
以炭化-磺化方法制备的玉米粉炭基固体酸为催化剂,催化油酸与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bt,催化剂用量7%(与油酸质量比),醇酸摩尔比10∶1,反应时间10 h,并以此条件进行反应,油酸转化率达到91.07%。通过GC-MS对产品进行分析,该工艺所得产品中甲酯含量为92.20%。  相似文献   

8.
磷钨酸铝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汤涛 《工业催化》2007,15(11):46-49
以磷钨酸和结晶三氯化铝为原料合成磷钨酸铝,并以此为催化剂, 由柠檬酸与正丁醇合成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优化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为4.5∶1,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2.5%,反应时间4 h, 反应温度150 ℃,产品的收率达93.5 %。将磷钨酸铝与其他类型的催化剂进行比较,证明磷钨酸铝催化高效,可回收使用。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折光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了丙酸异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及带水剂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1∶3,催化剂2.4 g,反应时间70 min,环已烷用量5 mL。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分离回收,重复使用性良好,废液排放量少等优势。最佳反应条件下收率87.6%。  相似文献   

10.
何建英  王强  史利勇  陈丹云 《河北化工》2011,34(4):62-63,78
采用硫酸镓与阳离子交换树脂反应制备的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了己酸戊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及带水剂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分离回收、重复使用性良好、后处理方便等优势。适宜条件:己酸用量为0.1 mol,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4,催化剂用量为0.75 g,反应时间为60 min,甲苯用量为15 mL,收率达97.8%。催化剂使用5次的收率为88.4%。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同阳离子侧链长度(烯丙基和乙烯基)及不同阴离子种类(硫酸根和三氟甲基磺酸)的可聚合酸性离子液体,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3种离子液体符合理论设计结构特点,且分解温度都在200℃以上;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不仅与其阴离子结构有关,还与其侧链长度有关. 将1-磺酸丁基-3-乙烯基咪唑硫酸氢盐聚合固载到改性凹凸棒土表面,在反应温度65℃、甲醇与油酸摩尔比6:1、固载催化剂用量0.7 g [固载率为36%(w)]的条件下,反应5 h后油酸甲酯产率可达58%,重复4次后酯化产率仍达33%以上,且催化剂易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12.
酸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油酸甲酯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杨  满瑞林 《广东化工》2009,36(10):55-56
以油酸和甲醇为原料,甲基吡啶类酸离子液体为催化制合成油酸甲酯。讨论催化剂的用最、反应物料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5h,催化剂用量为n([MPy]HSO4):n(油酸)=0.019,醇酸摩尔比为2,油酸的转化枣可达到88.21%。  相似文献   

13.
以油酸甲酯(MO)为植物油脂模型物,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制备1-癸烯,以油酸甲酯转化率和1-癸烯得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了反应底物、催化剂类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MO与反应底物物质的量之比对烯烃复分解反应制备1-癸烯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表明:反应底物丁香酚和Grubbs第二代...  相似文献   

14.
丁斌  聂金泉  关昶 《化学试剂》2004,26(2):114-116
研究了以NaHSO4/Al2 O3 为催化剂 ,油酸与α 十八醇合成油酸正十八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油酸与α 十八醇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 ,产品收率 >91 %。采用活性炭脱色 ,可获得浅色泽油酸正十八酯  相似文献   

15.
以磷钨酸作催化剂,油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制备油酸乙酯。考察了油酸与乙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对合成油酸乙酯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合成的优化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6,催化剂用量为0.4g,回流反应2 h,酯化率可达到96.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单体酸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反应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单体酸与甲醇进行酯化反应获得脂肪酸甲酯。分别考察了酯化反应条件如甲醇与脂肪酸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酯化反应参数:醇酸摩尔比3∶1,反应时间3 h,对甲苯磺酸用量6%,反应温度60 ℃,该条件下单体酸酯化率达98.25%。实验制得的单体酸甲酯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符合ASTM质量标准,并与0#柴油性质接近。  相似文献   

17.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负载KNO3后经过煅烧,制得K2O/SBA-15固体碱催化剂.通过XRD和BET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K2O/SBA-15催化合成油酸甲酯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K2O负载量为2%,n(醇)∶n(酸)2∶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4 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0...  相似文献   

18.
潘虹  任立国  高文艺 《工业催化》2012,20(12):58-62
以NaOH、正硅酸乙酯和乙醇为原料,经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固体碱催化剂(Na/SiO2),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催化剂焙烧温度、n(NaOH)∶n(SiO2)、n(甲醇)∶n(大豆油)、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固体碱催化剂Na/SiO2在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焙烧温度600 ℃、n(NaOH)∶n(SiO2)=2∶1、n(甲醇)∶n(大豆油)=15∶1、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7%和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脂肪酸甲酯产率可达97.42%,催化剂在稳定性试验中呈现出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磷钨酸铈作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67 ℃合成棕榈酸和硬脂酸混合酸甲酯反应,研究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在最佳反应条件基础上研究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工艺。结果表明,在酸醇物质的量比1∶10、催化剂用量为棕榈酸和硬脂酸混合酸质量的8%、反应时间4 h和催化剂重结晶后循环利用10次条件下,棕榈酸和硬脂酸混合酸转化率均≥96.0%,催化剂反应前后的IR和XRD表征发现,催化剂均为Keggin型结构,未发生变化,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