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蚊虫驱避剂的驱避机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蚊虫驱避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目前两类主流的驱避机理假说:驱避剂干扰嗅觉系统以阻断蚊虫对宿主气味的识别、驱避剂激活嗅觉神经元引起蚊虫的主动躲避行为。介绍了笔者所在实验室近几年对驱避剂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从驱避剂与引诱剂缔合作用的角度对驱避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蚊虫驱避剂对蚊虫生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了驱避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尤其是对基于驱避剂与引诱物之间缔合作用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进展,从而为蚊虫驱避剂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蚊蠓刺叮骚扰的防护问题.方法使用复方缓释驱避剂处理作训服进行志愿者和现场药效试验.结果复方缓释驱避剂处理作训服对蚊虫驱避持效时间为60d,驱避率达100%;穿复方缓释驱避剂处理的作训服,对暴露皮肤蚊虫刺叮的防护持效时间为60d,但只有10 d内有较好的效果,驱避率72.09%;穿药处理作训服,并在暴露皮肤涂擦驱避剂,对蚊虫防护效果更好,10 h内驱避率达100%.复方缓释驱避剂处理作训服对蠓虫20d驱避率达100%,对暴露皮肤蠓虫的刺叮具有显著的防护效果,15 d内叮咬率为0,20 d内叮咬率为2.78%.结论复方缓释驱避剂处理作训服有显著的驱蚊蠓效果,并在暴露皮肤涂擦驱避剂驱蚊蠓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等蚊媒疾病一直是全世界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严重威胁。驱避剂的使用能降低蚊虫叮咬,避免和控制蚊媒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植物源驱避剂具有安全和环保的特点。本文介绍了植物源物质对蚊虫的活性和蚊虫驱避剂剂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植物源蚊虫驱避剂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体引诱物氨与驱避剂避蚊胺(DEET)之间存在的缔合作用,并研究该缔合作用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氨、DEET、氨与DEET缔合物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结果 氨的浓度为10 mg/L时,对白纹伊蚊有明显的引诱作用,1000和100 mg/L时有微弱引诱作用;DEET的浓度为1000和0.1 mg/L时,对白纹伊蚊有微弱驱避作用,其他浓度作用不明显;浓度为1 mg/L的氨与浓度为1 mg/L的DEET等比例混合物,对白纹伊蚊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浓度为1000和0.1 mg/L的DEET与同等浓度的氨等比例缔合后,既无驱避效果,也无引诱效果.结论 氨与DEET存在缔合作用,且该缔合作用能增强白纹伊蚊的驱避行为反应.通过研究人体引诱物与驱避剂的缔合作用为驱避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决蚊虫刺叮骚扰问题.方法对试验人群涂抹"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作现场驱蚊药效试验.结果对蚊虫有效驱避时间达6 h,人群保护率72.91%.结论"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对蚊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而且低毒、使用安全,对皮肤和眼睛仅有轻度刺激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复方前胡挥发油驱避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高效驱避剂。方法在实验室筛选最佳配方,然后在野外进行效果评价。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一次灌胃,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在家兔皮肤上进行。结果涂擦复方前胡缓释驱避剂后,在14 h内对蚊虫的驱避率为100%;11 h内对蠓的驱避率为100%,12 h为86.8%,第14小时为78.3%。结论复方前胡挥发油驱避剂对吸血昆虫有较好的驱避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三种剂型驱避剂避蚊效果及毒性试验研究江苏省卫生防疫站章进宝陈新霞驱避剂在医学昆虫防治中占有主要地位,是野外作业人员防止昆虫叮咬、预防虫媒传染病的重要保护手段,使用历史悠久。在医学昆虫抗药性发生、发展和杀虫剂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出现以后,驱避剂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国外驱避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驱避剂是有效的个人防虫用品,在有些情况下防护吸血昆虫的刺叮和骚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驱避剂在军用和民用方面均有广阔的发展前途。驱避剂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外有些单位从未间断研究。近年来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发展。现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将1990年以来对吸血昆虫驱避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植物源蚊虫驱避剂安全、环保,近年来在蚊虫防治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长期从事植物源农药的研发经验,本文综述了植物源蚊虫驱避剂的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植物源蚊虫驱避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