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林森 《世界科学》2002,(10):12-13
近期的发展趋势表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将是世界科技中最活跃的两个领域,两者在未来有交叉融合的趋势。而两者相比,方兴未艾的生命科学对于许多国家来说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面临巨大的机遇。 人类将延长生命 对现在的人类来说,延长生命已经不再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2.
W=S·F与气功“大师”毕东海我在“再生人——生命科学的幽灵”一文中,把张宏堡的“再生人’作了剖析。认为这是封建迷信与现代生命科学格格不人。人类的繁衍,是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开始,绝无什么阳气和阴气的结合才开始生命。张宏堡杜撰的“再生人”是公然对生命科...  相似文献   

3.
刘伯宁 《自然杂志》2010,32(6):360-364
   十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耗资30亿美元、耗时十余年的伟大科学工程完成之际,人们以为得到了揭开自身生命奥秘的天书,生命科学也划时代地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十年间,一方面,人类基因组的后续工作陆续展开,生命科学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基因药物却迟迟不能问世,基因产业逐渐沦为泡沫经济。2010年恰逢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10周年,回顾十年间生命科学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生命科学当下面临的挑战,或许更能理清后基因组时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脉络与走势。  相似文献   

4.
生命信息科学初探——人体收发离体信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功是研究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将继前各种“外气”实验报告之后,进一步研究人体对“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辐射”信息的接收和发射;探索用健康人的信息治疗人类疾患的“信息疗法”的机制;并拟探求其他生命信息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为此,提出“生命信息科学”这一概念,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共同举办的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于11月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几百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担任报告人,围绕生命科学、医药卫生、农业及环境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科技进展、科学普及、政策法规及伦理等方面展开研讨,是世界生命科学和中国生命科学界的一次盛会.近期我们对大会的组织委员会主席饶子和院士进行了专访,请他谈了对此次会议和国内生命科学研究的看法,以及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有四大类: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在这些基本物质中,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是蛋白质和糖类。但是糖类结构的复杂性,且早年研究的糖类的功能既单调又简单,使得人们对糖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60年代以来,随着生命科学中很多分支的研究日益深入,糖类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最近,有人提出了糖生物学(glycobiology)这一名词。这标志着生命科学中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也标志着糖类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高志炎  陈仁彪 《科学》2002,54(2):37-39
生命伦理学起源于1950年代,197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于1980年代初起步.生命伦理学的英文bioethics,由bio和ethics两个词组成,意即在进行生命科学研究时既要遵循生命科学规律,又要合乎伦理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马红 《科学通报》2003,48(10):1107-1108
吴瑞生命科学学会(RWS)是由留美华人和中国生命科学家共同组成的一个非赢利性专业学会, 旨在促进中美间的科技交流和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 该学会现有会员300余名, 均为生物界精英, 至少具有助理教授或同等资格, 研究领域涉及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医学、药理学、植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学. 1998年初, 在一群近22年间留美的年轻华人科学家的倡议下, 该学会成立. 当时, 新加坡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陈仁惠博士提议以康奈尔大学吴瑞教授的名义建立基金会, 以纪念他为中美间学术交流所做的贡献. 这一提议立即在留美华人学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成立专业学会的想法也由此产生. 当时已有的中国生命科学专业网站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了这一消息. ……  相似文献   

9.
郝炘 《科学》2005,57(1):57
人类一直渴望解读生命.只是到了20世纪后半叶,生命科学才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时代.2003年,为纪念DNA结构发现50周年,沃森与贝瑞(A.Berry)合作出版了(DNA:The Secret of Life)一书,正值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因而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太阳的存在,为地球带来了光和热,为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孕育和演化提供了必要的基本条件.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能源都来自太阳.人类自诞生伊始,就充满了对太阳的敬畏.从古希腊神话到古玛雅守护神,都少不了太阳神的踪迹;而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也与太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太阳,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确实是一个必不可少、赖以生存,同时又美丽而神秘的天体.然而在茫茫宇宙中,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个平庸无奇、微不足道的小家伙,仅仅是宇宙中数不胜数的恒星中的普通一员.  相似文献   

11.
吴家睿 《科学》2004,56(3):23-25
对于极端的活力论者来说,不仅生命与非生命有着不可逾越的界线,而且构造生命的物质与组成非生命的物质之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ohleR)人工合成了存在于生物体的一种有机物——尿素,第一次打破了“生”与“死”的物质壁垒。从此,人工合成生命成了生命科学工作者的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2.
通向生命科学未来的路线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睿 《科学》2004,56(1):24-26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MIH)是世界上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机构.它的年度预算占了美国政府科学投入的60%左右.显然,这样一个机构的一举一动无不对世界的科学研究,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的诺奖惊爆两大热点:一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摘取和平奖:二是三位科学家因揭示核糖体的深层奥秘而荣获本年度化学奖。特别是后者,因其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领域的划时代意义,而让人们翘首以待。就像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人类距离揭示生命的全部秘密,仅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4.
生命奥秘的不断揭示,使人们受到鼓舞,基因工程、克隆羊……有人或许会以为人类已经无所不能。其实,目前我们对生命本质的了解还只是皮毛。生命现象是地球上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奥秘正等待着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人们去探索和揭示。下面让我们跟随马炜梁教授去做一些有趣的生物探索小试验。或许能从中激发起你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并学到一些有用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杂志》2009,31(2)
2009年是“达尔文年”,既是达尔文的200年诞辰,也是他的划时代巨作《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该书不仅完全改变了人类对生命及人类本身的认知,也直接引发了一场科学大革命、奠定了生命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迷局     
《科学24小时》2014,(5):1-1
<正>3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伯格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猿猴病毒DNA和噬菌体DNA切开、重组,得到了世界上第一批重组DNA分子,标志着DNA重组技术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与核心。从那时起,就有人预言,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作物会引发第二次绿色革命:充足的改良食物、燃料和纤维将喂饱这个饥饿的世界,为农民带来收益,并促进环境好转。从许多层面来看,这场革命已经开始了。生命科学具有扭转乾坤的神奇魔力。在人类对农药的依赖日益加重,而对农药的残留又心怀恐惧时,转基因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同时,人们对生命奥秘的畏惧之心,又让生命科学似乎具有引  相似文献   

17.
生命起源、生命进化与生命必需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起源、生命进化与生命必需金属元素》一文则是更古老的生命起源、进化等课题在今天的认识。这也算是生命科学课题广泛、内容深奥的一个反映吧。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与生命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物理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1世纪的物理学,将面临着生命科学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本文立足于世纪之交,顾后瞻前,追述物理学对生命科学的贡献,阐述生命科学对物理学的挑战,展望新世纪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相互交融、共振共荣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自达尔文提出生命之树的概念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不仅帮助人们了解了生物的起源和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还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然而,随着生命之树重建中越来越多冲突的发现,人们对生命之树的可靠性及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产生了质疑.本文简要介绍了生命之树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综述了由于(ⅰ)物种的绝灭和人类认知局限性导致的取样缺乏;(ⅱ)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的杂交/渐渗、不完全谱系分选、基因重复和丢失、基因水平转移等事件;(ⅲ)建树方法不能真实地模拟生物的进化过程等原因,不可能获得完全一致的生命之树.最后,展望了生命之树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指出尽管现实中很难得到唯一的生命之树,但这并不影响生命之树强劲的生命力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整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绘制完成后,生物工程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生命科学当之无愧地成为自然科学的排头兵.在辉煌成就的背后,生命科学也依然有自己的空白和困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