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患者血液中乙二醛酶(GLO I)的表型分布,计算各自的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31例子宫肌瘤和36例卵巢肿瘤患者中,GLO I~1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890,0.4167均显著高于广州地区正常人群(p<0.01)。提示GLO I_(1-1)表型分布与这两种疾病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琼脂糖水解淀粉混合凝胶平板电泳同时检测血斑红细胞同功酶PGM1,GLOI,ESD的方法,得出了遵义地区仡佬族、土家族、苗族、汉族红细胞PGM1,GLOI,ESD表型分布及基因频率,并与国内有关专家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结果相近。其中仡佬族的基因分布频率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2):1098-1100
目的探讨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检测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子宫肌瘤组,其中黏膜下肌瘤27例(黏膜下肌瘤组),非黏膜下肌瘤38例(非黏膜下肌瘤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7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试者血清中TIMP-1、IGF-1和EGF水平;对各组受试者血清中TIMP-1、IGF-1及EGF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血清中TIMP-1、IGF-1及EGF水平检测对子宫肌瘤诊断的价值。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血清中TIMP-1、IGF-1和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黏膜下肌瘤组患者血清中TIMP-1、IGF-1和EGF水平显著高于非黏膜下肌瘤组(P<0.01)。当TIMP-1取117.03μg·L~(-1)时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灵敏度为76.81%,特异度为90.23%;当IGF-1取582.04μg·L~(-1)时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灵敏度为46.36%,特异度为80.74%;当EGF取357.15 ng·L~(-1)时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灵敏度为83.27%,特异度为51.26%;TIMP-1、EGF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IGF-1(P<0.01),TIMP-1和EGF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IGF-1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EGF(P<0.01),TIMP-1和IGF-1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灵敏度为93.47%,特异度为94.59%,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TIMP-1和IGF-1(P<0.05),但与EGF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IGF-1、EGF(P<0.05),但与TIMP-1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P-1、IGF-1和EGF可作为诊断子宫肌瘤的血清学指标,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银川地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与生殖系统疾病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3月-12月在本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分泌物化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结果(1)妇科疾病患病率为64.69%,城市患病率为67.5%,农村患病率为58.4%,城市高于农村(P<0.01);前5位顺位分别是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2.48%)。(2)怀孕4次以上的妇女其宫颈炎与子宫肌瘤的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3)营业员的宫颈炎患病率最高(P<0.01);(4)发生3次以上人工流产的人群,细菌性阴道病高于其他人群(P<0.01);(5)30-50岁年龄组宫颈炎患病率最高,40-50岁年龄组子宫肌瘤患病率最高(P<0.01);(6)患1种妇科病占59.22%,患2种妇科病占35.98%,患3种以上妇科病占4.81%。结论阴道炎、宫颈炎妇科常见病仍然是当今防治的重点,应加强生殖健康的普及教育,进行常规的妇科病普查普治,是提高妇女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IC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及Th2细胞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Th1和Th2型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从免疫学角度探讨ICP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了20例重度ICP患者与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T细胞中Th1和Th2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重度IC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FN-γ 细胞比例为17.82%±3.43%,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12.66%±2.34%(P<0.01),而IL-4所占的比例为1.17%±0.26%,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1.37%±0.30%,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ICP组PB-MC中细胞因子Th1/Th2比率为16.00±4.66,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9.89±2.82(P<0.01);重度ICP组外周血中T细胞分泌的Th1细胞比例为14.37%±1.38%,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10.66%±1.18%(P<0.01),而Th2细胞比例1.05%±0.19%,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1.24%±0.29%,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度ICP组T细胞Th1/Th2比率为13.99±2.46,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8.94±1.84(P<0.01)。结论重度ICP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比较,其体内表现为Th1型免疫反应增强,而Th2型免疫反应减弱。体内Th1/Th2细胞平衡紊乱可能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广州地区55例子宫患者与当地正常妇女红细胞乙二醛酶Ⅰ(GLOI)表型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子宫患者红细胞GLOI1-1、GLOI2-1、GLOI2-2的表型频率分别为12.73%、56.36%6 30.91%;与正常妇女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患者GLOI^1的基因频率(40.91%)亦显著高于正常妇女组(P〉0.01)。  相似文献   

7.
HLA-DRB1基因与螨性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HLADRB1位点基因与螨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0例螨性哮喘患者、30例非螨性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作吸入尘螨激发试验,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分析螨性哮喘发作期HLADRB107、04和14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螨性哮喘患者组DRB107等位基因频率(23.33%)较非螨性哮喘患者组(6.66%)和正常对照组(3.33%)均显著增高(χ2=7.94,P<0.01;χ2=12.27,P<0.01);DRB104和DRB114等位基因频率在螨性哮喘患者组(分别为6.66%、5.00%)较正常对照组(23.33%、23.33%)明显降低(χ2=7.94,P<0.01;χ2=9.93,P<0.01)。结论HLADRB107是螨性哮喘的遗传等位易感基因,DRB104和14基因可能在螨性哮喘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奥利达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的数量,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实验室指标:①治疗前,HBO组和对照组SOD、GSH-PX、MDA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与SOD和GSH-PX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504、P<0.01;r=0.538、P<0.01),与MDA的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r=-0.660、P<0.01)。②治疗后,HBO组和对照组SOD、GSH-PX、MDA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SOD和GSH-PX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①1~10d HBO组清醒率(80.6%)显著高于对照组(43.8%)(P<0.01);HBO组全部清醒,对照组15.6%未清醒,差异显著(P<0.01)。②HBO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奥利达能显著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OD、GSH-PX、MDA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可明显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有明显的促醒作用,且能够提高总有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上海及江浙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HLA-DQB1等位基因与口腔扁平苔藓(OL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上海及江浙地区44例OLP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者的HLA-DRB1、HLA-DQB1等位基因表现频率,所得数据在OLP与正常对照之间以及不同类型OLP患者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LP组HLA-DRB1*09和HLA-DRB1*07基因表现频率均明显增高,分别为56.8%vs31.3%(P<0.01)和27.3%vs13.3%(P<0.05);而HLA-DQB1*06基因表现频率则显著降低(18.8%vs42.5%)(P<0.01)。OLP组内比较显示,HLA-DRB1*04表达频率在具有糜烂表现的OLP患者中显著升高,与白纹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LA-DRB1*09、DRB1*07等位基因与上海及江浙地区部分人群的OLP易感性相关;HLA-DQB1*06等位基因可能与OLP的抵抗性相关联;HLA-DRB1*04可能与糜烂型OL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水平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及其受体(sVEGFR1和sVEGFR2)水平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以及作为子宫肌瘤临床检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选取30例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和同龄正常女性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sVEGF及sVEGFR1、sVEGFR2含量。结果研究组sVEGF及sVEGFR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sVEGFR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患者sVEGF和sVEGFR2无月经周期变化(P>0.05),sVEGFR2与子宫肌瘤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EGF与子宫肌瘤发病相关,sVEGF和sVEGFR2可以作为子宫肌瘤临床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邱雪茹  夏怡  陶定菊 《重庆医学》2016,(12):1650-1652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368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子宫肌瘤大小、数量及位置对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母儿结局的影响情况。结果合并子宫肌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多发、肌壁间及位于宫颈的子宫肌瘤的产妇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高于子宫肌瘤直径小于5 cm、单发、浆膜下型或黏膜下型及位于宫体的子宫肌瘤( P<0.05)。子宫肌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多发或肌壁间型子宫肌瘤剖宫产率显著增高(P<0.05)。胎儿窘迫、胎儿畸形、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子宫肌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多发、肌壁间型子宫肌瘤患者中明显增高( 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较大、多发及肌壁间型子宫肌瘤对母儿预后的不良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Hu Y  Zhang SH  Huang YG  Zhu H  Shuai CX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93-2197
目的 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与-DQBI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亚型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166例官颈鳞状上皮癌患者,分为低龄组(年龄≤35岁,59例),高龄组(107例).以同期因子宫肌瘤收治患者共5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官颈组织中HPV16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检测患者HLA-DRB1与-DRQ1等位基因,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HLA-DQB1*0301亚型基因频率在HPV16阳性的低龄宫颈癌患者中为29.6%,高龄组为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04、-DRB1*09亚型的基因频率在HPV16阴性的低龄宫颈癌患者中分别为14.1%与26.6%,高龄组为5.9%与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07亚型在HPV16阴性的低龄宫颈癌患者中未检出,而在高龄组检出14例(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龄宫颈癌组HLA-DQB1*0501亚型的基因频率在HPV16阳性与阴性患者中分别为7.4%与6.3%,均明显低于高龄组的25.8%与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官颈癌患者某些HLA-DRB1、-DQB1等位基因亚型分布不同于年长者,并且与其HPV16感染状态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 (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2)不同分类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PCN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和开腹术后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术后出现心理问题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与开腹组患者相比较,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家庭关系、文化程度、月收入、手术方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关系(OR=1.856;95%CI:1.247~2.653)、教育程度(OR=2.3631;95%CI:1.465~3.574)和手术方式(OR=1.672;95%CI:1.119~2.362)是术后心理问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瘤术后群体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其中腹腔镜组患者较开腹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好。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低下与家庭关系、文化程度和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赵敏 《当代医学》2021,27(2):87-89
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70例疑似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经腹超声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价值。结果 7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52例,另18例患者中有10例为肌壁间肌瘤、5例为子宫浆膜下肌瘤、3例为宫颈肌瘤。二者联合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准确度95.71%、灵敏度98.08%均高于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单独诊断结果[(87.14%、92.31%)、(71.43%、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特异度(88.89%)与经阴道超声(72.22%)和经腹超声(5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检查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提供诊治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96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Xia EL  Duan H  Huang XW  Zheng J  Yu D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73-17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TCRM)的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96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TCRM手术,术中进行B超声或腹腔镜监护。962例中0型子宫肌瘤281例,Ⅰ型316例,Ⅱ型282例,多发黏膜下及壁间肌瘤34例,宫颈肌瘤11例,脱出肌瘤23例,子宫腺肌瘤15例。用TCRM五步手法实施手术。结果962例患者的子宫大小平均为孕(74±13)周(5~11周),宫腔深度平均(83±14)cm(7~13cm),切除肌瘤最大直径为72cm。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977%。切除肌瘤重量平均(23±31)g(4~145g)。手术时间平均(32±173)min(9~145min)。术中出血平均(8±19)ml(5~400ml),无输血者。并发症为一过性发热3例,子宫出血1例,子宫穿孔1例,TURP综合征2例。术后月经减少情况0型黏膜下肌瘤为100%,Ⅰ型为991%,Ⅱ型为9402%,宫颈肌瘤和脱出肌瘤为100%,多发黏膜下及壁间肌瘤为84%,子宫腺肌瘤为87%。术后痛经减轻的比例为78%,贫血治愈比例8295%。结论TCRM切除子宫肌瘤安全、高效,是子宫黏膜下和壁间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7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73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25 mg,睡前顿服,每日1次,连续3个月,为1疗程,观察子宫及肌瘤体积的变化,实验室观察血尿常规、肝功能、雌激素、孕酮。结果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8.29%和41.87%(P<0.01),尤以肌瘤体积缩小明显,贫血得以纠正,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肯定,但应严格掌握指证,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8.
何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49-1050,105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71例,其中行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宫腔镜组)36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3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2组手术疗效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可行性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