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刺与远道刺治疗面瘫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多以局部针刺为主,疗效不一,如治疗不当,亦可出现难愈甚至终生不愈。笔者10年来采用《灵枢经》中的远道与常规取穴刺治疗面瘫55例,其中远道刺疗效甚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远道辨经巨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远道辨经巨刺法配合 TDP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 14 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辨经组 76例和对照组 6 8例 ,分别给予远道辨经巨刺配合 TDP治疗和局部取穴针刺配合 TDP治疗两种方法。结果 辨经组愈显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远道辨经巨刺配合 TDP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与单纯局部取穴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A、B两组,A组78例采用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针刺治疗;B组72例,单纯局部取穴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瘫评定系统(SFGS)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A组比B组更优(P<0.05);治愈率A组为84.6%,B组为62.5%.结论:局部加分部循经远道取穴和单纯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肯定的效果,但前者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运用现代检索方法,通过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论述癫病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癫病通常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局部取穴以头面部膀胱经、胆经、督脉的腧穴为主;远道取穴则特别选用相关经络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特别是特定穴,且常常针灸并用,对个别症状还重用灸法,同时,刺络放血疗法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笔者采用远道取穴加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78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纯远道取穴治疗77例作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针刺时机、取穴部位、治法、刺灸法四个方面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肯定;尽管在理论上对于针刺的时机以及健、患侧取穴之间存在争议,但多项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针刺治疗介入早疗效较好;远道配穴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尚未形成统一的治法和刺灸法,并且其理论基础各异。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认识和应用,应建立基于循证医学的评价体系,增强疗效指标的客观性,并且加强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于建江 《四川中医》2009,(9):105-106
目的:观察和验证滞针透针手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面瘫患者经局部选穴透刺滞针后面部悬灸20min。留针半小时,取针后患侧面部按摩3—5min。结果:80例患者痊愈72例,显效82例,治愈率90%。结论:滞针透刺手法治疗面瘫取穴少,见效快,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肌纹刺治疗面瘫160例312000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董敖齐肌纹刺是根据《素问·缨刺论》“在分肉间病而刺之”演变而来的刺法。笔者数年来以此治疗面瘫16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60例中,男128例,女3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岁;病程...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来应用针刺疗法治疗牙痛8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0例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22~61岁;病程2小时~5天。其中牙周炎34例,牙髓炎22例,龋齿11例,冠周炎13例。治疗方法取穴:远道穴同侧二间、太溪穴。局部穴上...  相似文献   

10.
彭静山教授提出“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笔者运用此八字取穴法指导针灸临床取穴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本文列举临床典型病例,详细阐述取穴和针刺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机理进行论述。对于难治性面瘫,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以“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为基础,取穴点以透刺连接构成线、面,以芒针联合透刺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可强化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远道刺法的临床应用310009浙江中医学院江庆淇“远道刺”首见于《内经》。《灵枢·官针篇》曰:“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故远道刺即是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循经远道取穴的一种刺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四肢与躯干之间、上肢与下肢之间通过经络在生...  相似文献   

12.
针刺阳陵泉太冲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10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邪 ,侵犯面部经脉 ,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治疗面瘫方法颇多 ,如何提高治愈率 ,减少后遗症较为重要。本人自 1989年以来采用以远道取穴为主配合局部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10 6例 ,取得满意效果 ,同时设温针灸治疗对照观察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10 6例 ,男 ,4 8例 ,女 ,58例 ,年龄最小17岁 ,最大 6 7岁 ,其中 50岁以下 82例 ,50岁以上2 4例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月 ,其中 1周内 84例 ,1周以上 2 2例 ,左侧面瘫 4 9例 ,右侧面瘫 57例。  对照组 6 0例 ,男 ,2 8例 ,女 ,32例…  相似文献   

13.
透刺滞针牵拉法治疗难治性重症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虞成英 《中国针灸》1997,17(8):456-456
透刺滞针牵拉法治疗难治性重症面瘫疗效观察虞成英(江西省九江医专附属医院一部,332000)1临床资料治疗观察对象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5岁,病程均为3个月以上,最长者达21年。既往曾使用过维生素类、抗菌素类、血管扩张药类、...  相似文献   

14.
经筋排刺加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瘫又称Bell's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如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不能做蹙额、皱纹、鼓气等动作,根据石学敏教授创立的“治疗面瘫应从经筋治疗入手”理论,笔者自1999年运用经筋排刺加透刺治疗面瘫54例,并与常规治疗的51例患者进行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10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天,平均病程21天。对照组51例,其中男性3…  相似文献   

15.
循经结合交经治疗坐骨神经痛1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经结合交经治疗坐骨神经痛130例苏尔亮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医院(南京210014)笔者在针灸医家彭慕贤交经刺疗法的启发下,结合循经取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30例,获效较好。1临床资料本组130例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26~40岁23例,41~60岁7...  相似文献   

16.
温针透刺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透刺+TDP红外线照射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针灸透刺的同时,给予TDP红外线照射,对照组仅予普通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透刺配合红外线照射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是治疗面瘫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单纯针刺治疗与急性期加刺络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本着急性期着重远端取穴,针刺面部穴采用浅刺法,留针时间短,禁止加电针;后期着重局部取穴留针时间长的原则,施以相同的取穴。但治疗组于急性期加取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7天。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1%和100%,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和71.1%,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同时加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陆彦春  段进成 《中国针灸》1999,19(8):512-512
棘间韧带损伤是导致腰背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也是针灸门诊中经常遇到的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扬刺法加TDP为主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达30余年。其中发生于...  相似文献   

19.
单针远道取穴治疗急性痛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针远道取穴治疗急性痛症60例刘敏勇(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330006)关键词急性痛症,针灸治疗,单针笔者于1991年7月至1993年7月,赴乍得中央医院援外工作期间,选取了60例急性、非器质性痛症患者,采用单针远道刺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对应穴"的理论基础源自针灸刺法中的巨刺、缪刺、远道刺,是在病变部位远端、与之相对应的部位取穴,以协调阴阳、通经活络。针刺对应穴通过机体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局部恶性刺激的切断,使疼痛迅速消除。临床多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