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鲜食玉米又名菜果型玉米,包括甜质型和糯质型两大类。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鲜食玉米可直接生食(超甜型)或经蒸煮、爆炒后食用,也可加工制成饮料、脆片、罐头及速冻食品等。甜糯玉米生产管理不同于普通玉米,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晚秋初冬上市的鲜食玉米价格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通过选择适宜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时期,以及精细管理,可实现鲜食玉米供应时间的延长,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美玉糯11号鲜食玉米籽白皮薄,口感软糯,适口性较好,品质良,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丰产性好,适宜在广东地区春、秋季种植。该文从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美玉糯11号鲜食玉米秋季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丰南区是辣椒生产的主产区,在当地已经形成了集中成片的规模化生产,并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常年播种面积在15万(亩)。尤其是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发展迅速,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将具体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秋豌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东地区是旱杂粮多元多熟制种植地区,近几年来,我们瞄准市场需求,引进秋豌豆品种中豌6号,广泛开展了秋豌豆在江苏省启东市气候、土壤等条件下播期、播量、密度、肥料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秋豌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美玉7号鲜食玉米是我们从海南引进的新品种,适宜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分季栽培。该品种在同一果穗中同时具有75%糯粒和25%超甜粒,是集糯玉米和甜玉米二者于一体的新品种。为提高我地农民种植经济效益,我市从2008年开始引进种植,现将其在我市春秋连作栽培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关海 《长江蔬菜》2012,(21):34-35
鲜食蚕豆套种毛芋—鲜食秋玉米种植模式,一年三熟,粮菜结合,省地省成本,高效益,是松阳县农民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全年每667 m2净收入达6 845元。栽培中要合理安排茬口,精选品种,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解决愈来愈严重的蔬菜连作障碍,近年来不断推广水旱轮作技术,其中水生作物的选择是这一技术能否成功推广的关键,因水芋种植经济效益可观,且投入劳动力较少,受到当地农户的普遍欢迎。2003年南海区农技推广中心在水芋种植试验过程中,用当地旱芋农家种作为水芋种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桂北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分别从生长条件、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两方面阐述其生长过程对营养、温度、湿度、光照、pH值的要求以及其栽培季节、场地、配方、建堆发酵、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等主要栽培技术手段,并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阐述大球盖菇效益,为大球盖菇在桂北地区的广泛栽培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黄瓜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周年生产,增加效益,就唐山市黄瓜不同的种植茬口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统计其效益,结果表明,冬季温室及早春茬栽培效益较高,并根据当地种植情况研究其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菜又称叶用莴苣,原产于地中海,是莴苣的一个变种,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1.4克,碳水化合物1.8~3.2克,各种维生素、钙、铁含量也很高,其株体内含莴苣素具有镇痛、催眠作用。生菜在整个生长期几乎没有病虫害发生,它是近年来被消费者认可和喜爱的绿色无公害保健型蔬菜。近年来,韩式烤肉专门店在我地区的餐饮业中异军突起、生意火爆。生菜是韩餐的重要辅料,  相似文献   

12.
商洛市商洲区牧护关镇位于秦岭之巅,该镇海拔平均1200m,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雨量1000mm,盛夏季节,雨量集中,降雨量占全年的降雨量6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20℃左右,温差10℃以上,温湿度适宜,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只要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就能达到香菇反季节栽培(夏菇栽培)的优质高产。笔者依据牧护关镇的环境气候条件,致力于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探索,初步总结出一套高海拔地区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山地黄瓜套种菜豆模式的 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200 ~ 400 m 的山地上,在不影响黄瓜产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黄瓜架材套种一茬菜豆,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山地蔬菜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