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唐山市经济快速发展,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性下降.根据2009年唐山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开展水质综合评价,对未采水质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臧红霞  祝康  祝芳 《治淮》2010,(12):29-31
根据近年来永城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对永城市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水环境现状、水质与水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水质污染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2006年许昌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同时,根据实际监测情况,对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许昌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地区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对污染源及污染途径进行分析,提出浅层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保护的具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年来水质实测资料,对双鸭山市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水质状况、水质污染程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形势严峻,劣质水分布面积占平原区面积近60%。高矿化度地下水分布比较广泛,总硬度和矿化度成为地下水主要的超标因子。铁、锰、氟等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对地下水水质也有明显的影响,除天然因素外,地下水受人为污染的程度十分严重,全国有近25%平原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密集的流域,地下水污染已经呈现大范围扩散的态势。地下水保护形势十分迫切,指出要客观认识到地下水水质的先天因素和人为污染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地下水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佳木斯市地下水中铁、锰含量普遍偏高.根据佳木斯市近年来水质实测资料,针对地下水中铁、锰的含量及分布情况,对其平原区地下水进行了水化学特征、水质状况、水质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及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7.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对抚顺市2013-2018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以Ⅲ类水作为地下水水质目标,找出主要污染物及超标率。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析抚顺市监测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及影响水质和水化学类型的主要因素,为抚顺市地下水合理利用和地下水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保定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对地下水水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保定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为合理开发保护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1年新乡地区93组地下水水质样品分析成果,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新乡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多为水质较差的Ⅳ级水,中深层地下水多为水质良好的Ⅱ级水。评价区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普遍的污染,水质较差,亟待改善。提出在水质恢复区严禁混合开采。避免串通污染,要加大地下水污染监测工作,禁止污水灌溉,对污染严重的化工、造纸等企业应要求零排放。  相似文献   

10.
付铭韬  臧红霞 《治淮》2011,(12):90-91
为探索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选取平原区污染严重的河流——古宋河河段作为试验区域,布设河流观测断面和观测井,进行地下水位、水质及地表水质监测,渗透系数实验等,分析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河流污染对地下水质影响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保定平原地下水质量演变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多年大规模过度开采地下水,南水北调受水区保定平原地下水严重超采,部分含水层疏干,进而引发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随着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地下水压采工作持续推进,河湖生态补水工作的全面展开,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位已呈现回升趋势。本文针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域——南水北调受水区保定平原开展地下水位回升条件下的水质演化预测研究,采用电位分布-多点位络合模型(CD-MUSIC)预测2030年浅层地下水位上升后,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表面络合作用、铁锰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吸附作用、离子的竞争与协同吸附效应,以及不同矿物的溶解平衡反应。结果表明:至2030年保定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整体上升后,水质逐渐向盐化方向发展,HCO3-SO4型水代替HCO3型水成为保定平原主要的阴离子水化学类型,平原东部高阳-蠡县地区出现了Cl型水,Na-Ca型水成为保定平原中东部地区主要的阳离子水化学类型;地层中岩盐及石膏的矿物溶解造成平原西部的山前冲洪积扇地区TDS含量显著上升,平原东部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域受到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影响,Ca、Mg含量显著下降,TDS及硬度下降明显,水位恢复对地下水漏斗区域水质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生态水网供水水质和水网区地下水质现状评价,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计算超标倍数,对水库水体增加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依据以水质参数浓度及其采样时间为研究对象的回归方法和监测值动态变化陆线法,分析地表水质和地下水质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生态水网对东部平原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回灌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国内外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灌试验场为例,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分析再生水进入含水层后污染物运移变化规律及水质变化情况,分析再生水回灌浅层地下水的可行性,以及回灌地层对于再生水水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净化和去除作用。同时通过使用发光细菌,评价了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对城市再生水的综合无害化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淮北地区地下水水环境质量现状 ,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 ,认为淮北城区及周边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以总硬度、亚硝酸盐氮超标最严重。对污染源进行分析确定 ,探讨污染途径及污染原因 ,制定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近10年来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问题的调查成果出发,论述了人类活动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特征,包括浅层地下水污染、含水层疏干等的分布、形成规律及发展趋势.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三氮、砷、铅等重(类)金属,个别地方存在有机物污染.深层含水层疏干主要发生在长期以深层地下水作为生活和工业水源的德州,深层含水层疏干引发了地面沉降;浅层地下水疏干发生在以浅层地下水为农业供水水源的冠县和宁津县.通过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问题的分布现状、产生原因及规律、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同位素组分D、18O、T和14C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同位素混合模型进行了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研究。研究表明,在δD~δ18O图、T~δ18O图和14C~T图上,从上游至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的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并在14C~T图上,可明显识别出古水,其14C介于0~40pMC之间,T值介于0~25TU之间。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大气降水补给,上游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上游地表水有80.3%来自于山区大气降水,上游浅层水有83.5%来源于上游地表水。之后,浅层地下水在冲洪积扇前缘受阻溢出地表转化成地表水。再往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之间发生多次复杂的相互转化,最终耗于人工开采和蒸发。  相似文献   

17.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部平原,地表水资源利用能力低下,浅层水水质差,长期依赖于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环境破坏。可通过准确把握衡水市水资源特点,合理利用地表水,最大限度地利用外来水,控制利用当地地下水,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遂宁市红层丘陵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样检测结果,结合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单项指标法、等值线图等多种方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参数Ca^2+、Na^+、HCO3^-、SO4^2-占优势,水体为弱酸至弱碱性的淡水;区内水化学类型主要有6类,其中HCO 3^-Ca型分布最广;水质评价Ⅰ、Ⅱ类水占17.24%,Ⅲ类水占37.24%,Ⅳ、Ⅴ类水占45.52%,但均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Fe、Mn、NO2^-、NO3^-等4项是影响该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指标,而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和废水污水的人为排放是引起这些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的分布及演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总体呈升高趋势的现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地表污水的渗入、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是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地下水硬度进一步升高,建议采取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重点行业管理与水污染源治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研究和推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分区限量开采地下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