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北京四所高校的10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只有15.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年级大学生生命意义与二年级大学生的生命意义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整体上倾向于自然接受的死亡态度(2)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各维度显著相关,与其在自然死亡接受维度正相关,与恐惧死亡和濒死、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三个维度负相关.(3)不同生命意义水平的大学生在死亡态度各维度上显著差异.最后获得了对生命教育的重要启示:(1)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应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阶段有所侧重;(2)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可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许地山作品的人生主题主要包括三个相互交叉渗透的方面,即对生命本质、生命目的和意义及人生归宿的追问与阐释.他接受宗教特别是佛教对生命本质悲剧性的理解,认为"生本不乐",又并不因此否定生活中残缺与美、苦与乐并存的另一面;他把"安乐"视为人生的目的,又赋予"安乐"独特的内涵,把"爱人如己"和"爱己如人"看成通向幸福的舟车;同时他还上下求索,为人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彼岸"到"世外桃源"一直寻到自身,这一切造就了许地山作品无人替代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命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是在跨学科、跨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最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其产生与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类非线性波动方程组{□u=(ut(t,x))p x∈R2,t0 t=0:u=0,ut=eg(x),x∈R2,其中:□=2t-nΣi=12x,为波动算子;g(x)≠0是在R 2具有紧支集的光滑非负函数;e0,给出了在不同p值情况下,解的爆破和生命跨度.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无常和宿命的无奈——洛夫《漂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的无常和宿命的无奈,是洛夫展示在<漂木>长诗中全部人生历练的感悟.明了生命的悲剧存在,却敢于打开伤口与伤口对话,从生命悲剧中淬练出生存的智慧和力量,是<漂木>至为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6.
遗传操作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主导技术。本文在概述了遗传操作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引起的各种生命伦理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目的在于推动遗传操作技术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与特殊教育是两种愈来愈被人们重视的关注学生个体的教育体系。今天的特殊教育在实践中过于侧重特殊儿童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同样重要的个体生命的关怀、引导。从生命本体论的视域来关注特殊教育,进而在特殊学校及全纳学校之中贯彻生命教育观,不失为在当前特殊教育体系中构建生命理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结构动力学(SSD)对自组织,进化,生命和意识等问题的讨论,揭示出它们统一的自然规律基础,不仅表明SSD架起了物理学与生命,行为,社会科学衔接的桥梁,而且为深入研究与认识这些问题提供了物理学探针和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错误生命之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新型诉讼.以我国现有法律规定,错误生命出生前没有民事权利,但是如果其在受孕过程中受到损害至其出生之后畸形或疾病的情况下,不让其对受到的损害享有赔偿请求权,对其将是不公平.这方面我国现行立法明显存在不足,应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胎儿保护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加以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是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命意识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要不失时机地在思想教育中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在德育中用心培育生命道德观念,在课程教学中全面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在校园文化中努力营造生态文明环境,实现生命意识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以负熵为生”的生物自组织及生命系统的热力学定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小峰 《黄淮学刊》1998,14(1):26-33
用“熵理论”从生命体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方面来研究了开放的非平衡态生命系统在吸收环境提供的能量,物质和信息后,生物熵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在此情况下,生物熵逐渐减少,正是这个负熵高能生物自组织,使生物不断生长、发育和变化,我们给出了这个生物自组织的特点和生化反应的生物熵变化规律,以及在生命体中生物能量、物质和信息相互转变的新的热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世界工业化进程使生态问题空前地突显出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背景下绿色设计被提出。然而,当今人们对绿色设计的理解过于狭隘,设计的目标被局限于对实体利益和物质利益的重视。其实,在一个不断城市化的世界里,令人满意和更为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取决于人与自然的紧密接触,这种积极接触所带来的体验与感受,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反思人类的文化和生活观,可以对绿色设计进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红雨 《河南科技》2010,(5):12-12
曾几何时,我们忽然发现:曾经筑巢于屋檐下的麻雀、郊外草丛中奔跑的野兔、黄河边芦苇丛中栖息的野鸭、矮墙下静静开放的野花、池塘里游动的小蝌蚪……这些儿时陪伴我们、带给我们放纵和快乐的"伙伴们"一个个悄然离去.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无声改变.  相似文献   

15.
文心 《河南科技》2003,(3):44-45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的“诚斋体”又被称为“活法诗”,对于“活法诗”之“活”的理解一直存在分歧,有“灵活”、“活泼”、“活参”等多种解释。笔者认为杨万里的“活”具有“活的生命”的含义,即他的诗歌具有一种泛生命化的特征,所谓泛生命化是诗人将自然界一切物体生命化,让自然万物鲜活起来。而这样的万物皆有生命的思想是与杨万里的“气本论”的哲学思想以及“万物有生”的观念密切相关的,这样的思想在杨万里的《诚斋易传》与《庸言》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起源     
姜恩来 《松辽学刊》1999,(4):102-106
科学是革命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教兴国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而培养人才,关键是教师.可见,向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讲授现代科技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平师范学院在院长宗占国教授的主持下,在全院学生中开展现代科学技术专题系列讲座,已引起广大学生的浓厚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松辽学刊》编辑部注意到这一活动的深刻影响和作用,为推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展开,我刊决定增设现代科学技术专题讲座专栏,并希望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从水热生物化学角度阐述了水热条件下生命起源的可能性,并综述了化学合成,微生物学,分子系统树,海洋考察等方面的证据以及水热生命起源模型。通过模拟原始环境,由无机小分子出发合成一系列有机生物分子,实现了有机生物分子的非生物合成,并探讨了此过程中的手性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冯守华 《松辽学刊》2008,29(3):7-11
提出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研究的几个交叉研究方向,包括原子尺度p-n结材料的水热合成,水热生物化学以及超临界水热氧化过程.水热与溶剂热化学研究的重点是特殊凝聚态的获得,新合成反应的开拓和新理论的建立.水热与溶剂热化学在凝聚态物理,生命以及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对新概念材料,生命起源,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师院学报》2017,(3):129-133
为了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为其改革创新提供新的工作思路,对现有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采用质性研究法,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运用质性分析软件处理访谈数据,总结归纳了大学生在生命意义缺失情境中出现的三种心理问题,反映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缺乏生命意义教育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把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