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产仔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省惠阳市某集约化养猪场1999-2000年度的繁殖母猪(长白×大约克)窝产仔数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讨论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924窝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04头,第四季度配种的母猪(n=265)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38头;第二季度配种的母猪(n=181)平均窝产仔数最低,为9.68头,两者差异显著(p<0.05)。510窝不同季节分娩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10.13头,第二季度分娩的母猪(n=14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44头;第一季度分娩的母猪(n=109)最低,为9.7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不同分娩季节对初生仔猪24 h成活率的影响明显,第四季度初生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5.45%;第二季度最低,为85.88%,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仔猪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临产英系大白母猪66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头,用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分娩;对照组30头,自然分娩。结果试验组在用药后24.08±9.18h(小时)开始分娩,白天分娩比例,平均妊娠期、胎衣排出时间间隔分别为80.56%、114.47±0.70d、24.92±31.99min。对照组分别为53.33%、115.27±1.70d、41.97±42.68min,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在产程、产仔间隔、初生窝重、活仔均重、产仔数、死胎数、弱仔数、木乃伊数及活仔数等方面,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可使母猪分娩高度同期化,对新生仔猪无不良影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临产英系大白母猪66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头,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分娩;对照组30头,自然分娩。结果:试验组在用药后(24.08±9.18)小时开始分娩,两天内有94.44%(34/36)母猪分娩。试验组白天分娩比例,平均妊娠期、胎衣排出期分别为80.56%、(114.47±0.70)d、(24.92±31.99)min;对照组分别为53.33%、(115.27±1.70)d、(41.97±42.68)min,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在产程、产仔间隔、头均初生重、窝均死胎数及窝均活仔数等方面,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可使母猪分娩高度同期化,对新生仔猪无不良影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选择2~4岁繁殖性能正常、体况中等的经产皖北黑猪44头,根据年龄和胎次均衡原则按2×2试验设计方案分组,分别比较4和8月份在断奶当天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诱导发情效果。结果表明:在春季,进行氯前列烯醇处理断奶母猪效果不明显;在夏季,氯前列烯醇促使猪在断奶一周内发情配种率达87.5%,高于对照组14.2%(P>0.05),但均低于春季,且两个季节的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自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氯前列烯醇处理在夏季为(6.1±0.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春季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母猪在夏季的发情持续时间趋向延长(P>0.05)。季节内氯前列烯醇处理猪的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窝产仔数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氯前列烯醇具有调节断奶母猪繁殖性能的低下作用,在夏季促使其发情,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德国长白与德国汉普夏杂种母猪进行诱导分娩试验。 87头青年母猪和 2 0 7头经产母猪妊娠至1 1 3d随机分成 3组 :第 1组为D 氯前列烯醇组 ,每头母猪肌注 75 μgD 氯前列烯醇 ;第 2组为氯前列烯醇组 ,每头母猪肌注 1 75 μg氯前列烯醇 ;第 3组为对照组 ,每头母猪肌注 2mL生理盐水。结果D 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组处理至分娩开始的间隔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 )。氯前列烯醇组的处理至分娩的间隔比D 氯前列烯醇组短约2h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对照组的产程明显比诱导分娩组的长 (P <0 .0 5 )。D 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组的死胎率比对照组低 (分别为 4 .0 %,4 .7%和 5 .5 %)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果表明 :D 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一样 ,能用来诱导母猪同期分娩 ,并能缩短母猪产程 ,降低死胎率。诱导分娩对仔猪的成活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广东省惠阳市某集约化养猪场1999年~2000年度的繁殖母猪(长白&#215;大约克)窝产仔数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讨论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924窝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04头,第四季度配种的母猪(n=265)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38头,第二季度配种的母猪(n=181)平均窝产仔数最低,为9.68头,两者差异显著(P&lt;0.05)。510窝不同季节分娩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10.13头,第二季度分娩母猪(n=14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44头:第一季度分娩的母猪(n=109)最低,为9.7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P&lt;0、01)。母猪不同分娩季节对初生仔猪24小时成活率的影响明显,第四季度初生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5.45%;第二季度最低,为85.88%,两者差异显著(P&lt;0.05)。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仔猪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将屡配不孕母猪45头分为3组,对照组9头,试验Ⅰ组21头,试验Ⅱ组15头。配种前2~4h,将青霉素1.5g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子宫,再肌注LRH-A310~20μg/头;试验Ⅱ组,配种前只肌注LRH-A3,剂量同试验Ⅰ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各组配种方法相同,间隔4~8h重复配种1次。结果:①受胎率,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和对照组相应提高21.9和61.9个百分点,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受胎率平均86.11%,比对照组高52.7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②产仔数,两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窝平均产仔10.48±1.42头,比对照组提高1.82头,差异明显(P<0.05)。药物净宫后,用LRH-A3处理屡配不孕母猪受胎率最高,较单独使用LRH-A3明显,是提高屡配不孕,尤其是配种后21d和25d返情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采用不同管理方式对临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选取某生态养殖场4栋猪舍共160头母猪分成8组进行对比试验,其中1、2组和5、6组为试验组,3、4组和7、8组为对照组。在正常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将1、2组母猪提前1周赶入分娩室并肌注氯前列烯醇0.1mg/头;3、4组母猪提前1周赶入分娩室但不注射氯前列烯醇;5、6组母猪待能挤出奶后赶入分娩室并肌注氯前列烯醇0.1mg/头;7、8组母猪待到能挤出奶后赶入分娩室但不注射氯前列烯醇。结果表明:产前注射药物的母猪其产活仔数比不注射药物的母猪高且差异显著(P〈O.05),死胎和木乃伊胎比例显著下降(P〈0.05),而且母猪的分娩时间明显集中;挤出奶水时再进产房的母猪其产活仔数比提前1周再进产房显著增加(P〈0.05),死胎率和木乃伊胎率显著减少(P〈0.05)。可见,注射氯前列烯醇和待挤出奶水时再进产房的母猪均可提高母猪的窝均产活仔数,降低死胎率;试验5、6组的母猪产仔性能最佳。其次是7、8组。  相似文献   

9.
氯前列烯醇诱导不同阶段间情期山羊发情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8只山羊,体重15~20kg。在间情期的早期(5~8天,发情当天为0天),中期(9~12天),后期(13~16天),分别肌注PGF_(2a)类似物--氯前列烯醇诱导发情,三阶段出现发情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6.5±2.47.59.25±4.02和50.81±5.22小时,方差分析表明,早期与中期和后期比较,PGF_(2a)注射后出现发情间隔时间差异极显著(P<0.001和P<0.01),中期与后期比较,间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不同剂量氯前列烯醇对100头妊娠112-113d的健康大约克母猪进行分娩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耳后肌注0.05,0.1和0.2mg氯前列烯醇可分别使90%、95%和90%的母猪在用药后16-28h内分娩,用药后各母猪的产程明显缩短。试验还对母猪用药后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药的使用对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 品种 不同品种的种公猪其采精量也有所差异,据我们测试,4个品种公猪的平均采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约克夏297.10+32.96ml(n=446),汉普夏276.65±37.37ml(n=1148),巴克夏275.30±22.94ml(n=1000),杜洛克113.00±18.19ml(n=169)。前3个品种采精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分别与杜洛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2 年龄 在2~5岁年龄阶段,种公猪采精量随年龄增  相似文献   

12.
免疫球蛋白(IgG)在母猪初乳与仔猪血清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六窝初生烟台黑猪仔猪,每两窝随机划为一组,共分三组A组自然哺乳(n=12),B组喂牛常乳(n=12),C组喂葡萄糖生理盐水(n=12).从仔猪出生时起每隔8h采取其血样和对应母猪的初乳,提取其中的IgG并纯化.分析表明A组和B组仔猪血液中IgG浓度在24h左右达到峰值,分别为(21.97±1.10)g/L和(17.33±0.74)g/L,以后逐渐下降.C组未检测出IgG.母猪初乳中IgG含量在16h左右为最高(6.34±0.03)g/L,以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米糠油提取物对泌乳母猪氧化应激状态、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将28头配种时间相近、健康的2~6胎次二元母猪(长白×大白)分为两组,每组1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从产前1周至产后3周在基础日粮中每天添加米糠油提取物500 mg,记录并统计母猪分娩产程、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和仔猪21日龄断奶窝重及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收集母猪分娩当天粪便用于16S rDNA微生物组学分析,采集母猪产后1周血液用于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产程显著缩短(P<0.05),断奶仔猪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仔猪21日龄断奶窝增重和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MDA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母猪分娩当天粪便中广古菌门、纤维杆菌门、甲烷短杆菌属和瘤胃球菌科_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山花黄芩提取物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20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山花黄芩提取物,其中妊娠期添加150 g/t,哺乳期添加500 g/t,试验期为136 d(其中妊娠期115 d,哺乳期21 d),测定母猪繁殖性能指标(窝均产仔数、窝均健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均重、窝均死胎数、窝均木乃伊数、窝均产无效仔数)、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指标(窝均断奶仔猪数、窝均断奶成活率、21日龄断奶窝重、21日龄断奶仔猪均重、哺乳期窝均增重)、母猪采食量指标(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体况指标(母猪分娩背膘厚、母猪断奶背膘厚、背膘损失)、发情指标(断配间隔、断奶7 d发情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窝均健仔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窝重极显著增加(P<0.01),窝均死胎数显著减少(P<0.05);窝均断奶仔猪数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母猪断奶背膘厚均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背膘损失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5):61-65
试验旨在研究一种围产期保健饲料对母猪分娩过程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胎次相近的母猪20头,随机分为2个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母猪自预产期前7 d至分娩后3 d期间每天在饲粮中添加保健饲料25 g/头。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保健饲料25 g/头极显著提高母猪粪便性状平均值(P0.01),显著提高母猪产前一周采食量(P0.05),有提高哺乳阶段采食量趋势(P0.05),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母猪平均产仔间隔、难产率、弱仔率、死胎率(P0.01或P0.05),有降低母猪尿液p H的趋势(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仔猪初生窝重、初生均重、24d窝重、24d均重、日增重、窝增重(P0.01或P0.05),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显著提高母猪分娩当天及断奶时背膘值(P0.05),有提高分娩当天血钙浓度的趋势(P0.05),显著提高母猪产后15 d血钙浓度(P0.05)。综上所述,母猪分娩前7 d至分娩后3 d饲粮中添加保健饲料25 g/头后可改善母猪分娩过程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30日龄的肉鸡单次肌注(0.2 mg/kg·BW)亚硒酸钠注射液后不同时间采血,用试剂盒法对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用药后肉鸡血清中SOD活性在4h极显著升高(p<0.01),在24 h左右达到峰值(p<0.01),后缓慢降低,至576 h仍显著高于用药前水平(p<0.05)。机体SOD的活力明显增强,进一步验证了补硒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体现了硒浓度与SOD活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选择2~6胎的长白母猪116头和大约克母猪124头,随机(兼顾品系)分为试验低剂量组(0郾05mg/头)、中剂量组(0郾1mg/头)、高剂量组(0郾2mg/头)和对照组,每组60头,对有近分娩临床指征的怀孕112~115d的母猪注射氯前列烯醇或生理盐水,观察母猪分娩情况。结果,白天分娩率、产仔间隔、平均窝产仔时间、死胎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初生活仔窝重、28d育成率、28d断奶窝均重、28d断奶个体重等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0头经产母猪分组添加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马齿苋金樱子粗提物(复配型)试验(添加量0.02%),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哺乳仔猪成活率(94.4%)高于对照组(89.3%),育成成活率(91.4%)高于对照组(85.8%),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28日龄断奶平均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每头小猪断奶重比对照组重370克左右。50日龄育成平均重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每头小猪增重1560克左右。试验组哺乳期仔猪发病率(11.51%)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5.79%),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以母猪胎盘效率为指标的产仔数选择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长大二元杂母猪胎盘效率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等的相关关系分析,进行了基于高低胎盘效率的产仔数选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按胎盘效率分组,胎盘效率高(6.70)、中(5.30)和低(5.00)的长大二元杂母猪,其窝均产仔数分别为12.68±2.76、10.58±2.33和9.12±2.80;窝产活仔数相应分别为10.70±2.76、10.08±2.70和8.88±2.03;三个组的胎盘效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②用杜洛克公猪的精液作人工授精后,长大二元杂母猪高胎盘效率组(6.12±0.40)的总产仔数(12.75±0.45对10.78±0.52)、活产仔数(12.20±0.23对10.20±0.58)均极显著高于低胎盘效率组(5.13±0.37)(P<0.01).  相似文献   

20.
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结合选育大约克夏母系,效果较为显著。核心群内已淘汰氟烷应激敏感基因;与零世代相比,Ⅱ世代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增加0.88头,产活仔数增加0.80头,初生窝重提高2.67kg,差异极显著(P<0.01);21日龄平均窝重增加12.70kg,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猪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缩短17.14d和14.62d,体形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