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模型,供肝在林格液中保存2 h,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组)3组,IP组于供肝切取前夹闭第一肝门10 min,然后开放10 min.分别于移植再灌注后1、2、4及6 h抽血进行肝酶学检查,切取肝脏作NF-κ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的测定.结果 IP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IP组再灌注后移植物的NF-κB活性明显增强,且在1、2 h达高峰,4 h后减弱,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对照组相比,IP组的NF-κB活性降低,并且在1、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CAM-1表达亦降低.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于供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κB的活性,减少了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移植物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NF-κB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kappaB(NF-κB)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F-κB能够转录调节诸多编码炎症介质的基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如TNF-α、IL-1、ICAM-1、INOS等,近来许多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因子都受NF-κB的基因调控。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氧自由基等产物激活NF-κB,促使TNF-α、ICAM-1和INOS mRNA表达增强,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就NF-κB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腺苷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肌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300~350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C组为对照组;Ⅰ组为缺血心肌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P组为腺苷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加缺血30min再灌注2h。大鼠开胸阻断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取心尖部心肌组织提取胞核蛋白质,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胞核中NF-κB的活性并进行灰度扫描;用ELISA法测定TNF-α水平。结果 腺苷预处理后30min再行缺血-再灌注,NF-κB活性和TNF-α的含量与未处理组相比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仅有少许升高,无显著差异。结论 腺苷可抑制缺血大鼠心肌的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并由此推测腺苷对缺血大鼠心肌NF-κB活性的抑制可能是使TNF-α水平下调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x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丙泊酚干预组(C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NF-α、NF-κB的表达,行图像分析半定量。结果 B组大鼠肾组织中TNF-α、NF-κB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肾损伤,丙泊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中TNF-α、NF-κB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 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肢体缺血-再灌注组(A组),丙泊酚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制备A组和B组的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NF-α和NF-κB的表达,并行图像分析予以半定量.结果 A、B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NF-κB的表达明显增高,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丙泊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TNF-α、NF-κB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供肝保护的机理.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Kamada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三组.移植肝再灌注前30 min,P100组和P50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和50 mg/kg;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作为对照.于肝脏再灌注6 h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ELISA法测定肝组织核因子(NF)-κB p65转录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6 h后,P100组、P50组大鼠血浆ALT、AST活性较C组明显降低(P<0.01);P50组ALT、AST活性较P100组增高(P<0.01).与C组相比,P100组和P50组在再灌注6 h大鼠肝组织NF-κB p65转录因子活化水平、TNF-α、IL-1β、ICAM-1 mRNA明显降低(P<0.01).P100组大鼠在再灌注6 h肝组织NF-κB p65转录因子活化水平、TNF-α、IL-1β、ICAM-1 mRNA表达明显低于P50组(P<0.01).结论 丙泊酚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肝缺血-再灌注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肝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早期释放、核因子 κB(NFκB)活化对内皮细胞E selectin、ICAM 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粘附积聚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和假手术模型 ,实验组供、受鼠分别于术前 1h注射己酮可可碱 (PTX ,5 0mg/kg)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测定肝组织和血清TNF α浓度、NFκBp6 5蛋白含量、ICAM 1和E selectinmRNA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及肝脏水肿程度 (W /D)。结果 移植后 1hTNF α达较高水平 ,3h达高峰 ;NFκBp6 5 3h达高峰 ,持续至 6h ;E se lectinmRNA、ICAM 1mRNA分别于移植后 6h和 12h达高峰 ;移植后 12hMPO活性明显增高。应用PTX组 ,TNF α浓度、NFκBp6 5含量、E selectin和ICAM 1mRNA表达量、MPO活性均降低 (P <0 .0 5 )。移植后 6h ,应用PTX组AST、ALT、LDH、W /D水平也显著降低 ,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TX通过减少TNF α早期释放 ,抑制NFκB活化 ,从而下调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和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 ,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及核因子(NK)-κB在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部分肝I/R模型,分为:A假手术组,B肝缺血90min组,C肝缺血90min、再灌注120min组,D肝缺血90min、再灌注120min加乌司他丁组。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测定血清酶学水平和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组织中NF-κB的活化程度。结果A组肝细胞索排列有序,肝细胞形态正常;B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有轻度淤血,内皮细胞和肝细胞水肿变性;C组肝细胞坏死较明显,D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B组的血清ALT、AST和MPO分别为454.1±26.2、819.1±18.2I U/L和0.908±0.189U/g,肝组织NF-κB活化程度为1.89±0.12(与A组比较,P<0.05);C组分别为1156.9±216.3、2150.5±209.8I U/L和2.126±0.160U/g,肝组织NF-κB活化程度为2.86±0.20(与A组比较,P<0.01);D组分别为553.6±19.4、897.6±23.9I U/L和1.128±0.162U/g,肝组织NF-κB活化程度为2.04±0.16(与C组比较,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NF-κB活化,减轻肝I/R时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蛋白酶造成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皮瓣TNF-α和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期间,皮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1CAM-1)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R组(B组)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C组)。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C组于再灌注前及早期,各静脉注射PDTC 300mg/kg。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皮瓣再灌注2、6h TNFα、ICAM-1 mRNA表达。测定再灌注12h皮瓣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B组再灌注2、6h TNF—α、ICAM-1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1)。C组再灌注2、6hTNF—α、ICAM-1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1,P〈0.05);再灌注12h,组织MPO活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水肿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再灌注早期炎症介质表达增加在皮瓣I/R损伤中起重要作用。NF—κB抑制剂可下调TNF—α和ICAM-1转录表达,明显减轻皮瓣I/R损伤。  相似文献   

10.
NF-κB激活在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途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 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6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缺血5、15分钟和对照组于缺血0、5、15、30分钟、再灌注5、15、30、45和60分钟分别测定NF-κB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活性变化、细胞质IκBα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短时间缺血即引起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同时细胞质IκBα水平明显下降;再灌注后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强,细胞质IκBα水平有所恢复.实验组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受抑制,TNF-α mRNA的表达亦受到抑制.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F-κB由两种不同的途径激活,激活的心肌NF-κB有p65-p50和p50-p50两种形式,NF-κB的快速活化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0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围术期血NF-κB活性,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围术期血浆TNF-α浓度.结果 心肺转流(CPB)后两组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均较CPB前显著增加(P<0.05).CPB后各时点NF-κB和TNF-α水平,C组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 七氟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与活性,进而降低TNF α浓度,减轻了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胃癌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2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3天,每天给予乌司他丁(UTI)1×10^5U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d及术后1,2,3,6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血白细胞(WBC)计数,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血白细胞水平及SIRS评分在术后1,2,3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在WBC计数及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术后1,2,3d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可降低胃癌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胰腺、肝脏及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应用乌司他丁或抑肽酶治疗前后患者血、尿淀粉酶(AMY)、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B)、肌酐(Cr)、尿素氮(BUN)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经乌司他丁治疗后,患者血AMY、ALT、AST、SB、Cr、BUN及TNF-α、NO均明显下降,且恢复早于抑肽酶治疗组。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胰腺、肝脏及肾脏功能的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合成,TNF-α、NO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佩东  关连越 《器官移植》2013,4(2):117-122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肝脏组织在缺血一段时间后血流重新恢复,体内代谢急剧变化,从而使肝脏代谢功能及结构进一步遭到破坏,常见于肝移植、肝脏严重创伤性手术以及肝脏部分切除等情况[1].肝IRI不仅是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功能不全或无功能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肝移植后发生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和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模型,供肝在林格液中保存2h,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组)3组,IP组于供肝切取前夹闭第一肝门10min,然后开放10min。分别于移植再灌注后1、2、4及6h抽血进行肝酶学检查,切取肝脏作NF-k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的测定。结果 IP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IP组再灌注后移植物的NF-kB活性明显增强,且在1、2h达高峰,4h后减弱,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对照组相比,IP组的NF-kB活性降低,并且在1、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CAM-1表达亦降低。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于供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kB的活性,减少了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移植物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期间心肌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5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20~22 kg/m~2,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_1组和P_2组).P_1组和P_2组于手术开始即刻由中心静脉分别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和0.1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CPB开始前和CPB期间测定心肌NF-κB的活性和血浆TNF-α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PB开始前比较,三组CPB期间血浆TNF-α和cTnI的浓度升高,心肌NF-κB活性增强(P<0.01);与C组比较,P_1组和P_2组CPB期间血浆TNF-α和cTnI的浓度降低,心肌NF-κB活性减弱(P<0.01);P_1组和P_2组CPB期间血浆TNF-α、cTnI的浓度和心肌NF-κB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_1组和P_2组心肌病理学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 CPB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0.1 mg/kg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心肌NF-κB活性和血浆TNF-α浓度的升高,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选取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液体复苏、抗生素、营养支持和手术等综合治疗.乌司他丁组给予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乌司他丁600 kU静滴,3次/d.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3、7、1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中TNF-α、IL-6、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测定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入院时对照组及乌司他丁组患者TNF-α、IL-6、血栓调节蛋白及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乌司他丁组血栓调节蛋白、TNF-α、IL-6及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在治疗第3、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乌司他丁组上述指标接近正常组,而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血中危重烧伤患者血清TNF-α、IL-6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的影响,探讨其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0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围术期血NF-κB活性,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围术期血浆TNF-α浓度。结果:心肺转流(CPB)后两组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均较CPB前显著增加(P〈0.05)。CPB后各时点NF-κB和TNF-α水平,C组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与活性,进而降低TNF—α浓度,减轻了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