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谢婷婷  孙艳  马晓菲 《中国药业》2009,18(15):49-50
目的促进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至8月102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情况、治疗天数、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数居首位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用药监测仅发现5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该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待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武警总医院2002年-2005年口服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霞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6):451-452
目的:通过对医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02年-2005年医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频度排序和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基本类同,个别品种的异军突起,正体现了此类药物的创新、发展趋势。结论: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传统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在临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生活和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开发长效、高效、不良反应小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门诊处方,以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和用药金额指标,分析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并分析其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处方张数占门诊总处方张数的4.31%,其中联合用药的比例为1.22%。用药频率最高的品种为国产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DUI值≤1。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为我院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治疗药,我院该类药物的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阮玉琼  温悦  孟德胜 《中国药业》2012,21(16):76-77
目的了解医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0年,医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销售总金额逐年增加,质子泵抑制剂药(PPI)与胃黏膜保护剂在用药中占主导地位。结论该院抗消化性溃疡药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本院信息管理系统,统计2012年本院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药品销售金额、DDDs、DDC作为评价指标。结果销售金额前10位的抗菌药物(包括针剂和片剂)中,头孢菌素类注射剂占85.6%,口服片剂占31%。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相关信息,整理其销售金额、消化性溃疡药物药品使用率、消化性溃疡药物药占比。结果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消化性溃疡药物用药金额呈现为逐年递增,到2017年金额达到了179.46万元,其中质子泵抑制剂占据三年销售金额的首位;消化性溃疡口服药物中,磷酸铝凝胶于2015年、2016年金额比例均为第一,埃索美拉唑片金额比例表现为逐年增长;消化性溃疡注射药物中,注射用泮托拉唑金额比例连续三年位居第一;注射用泮托拉唑、注射用奥美拉唑连续三年用药占比均位居第一和第二。结论我院消化性溃疡药物的销售金额排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用量高于口服剂,可能存在药物滥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抗支气管哮喘药物临床用药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本院2011-01~12支气管哮喘患者103人次的住院患者用药医嘱情况,统计分析所用支气管哮喘药物的种类、金额及支气管哮喘不同分级的用药情况等,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约定日均用药费用(DDDc)。结果2011年支气管哮喘药物销售金额最高的为糖皮质激素类,占42.02%;132受体激动剂使用频度(DDDs)最高,为15030.23日剂量,占30.6%;日均药费最高的为糖皮质类,为12.20元。支气管哮喘用药中应用最多的为二联用药。结论本院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目前应用状况基本符合GINA和我国2012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要求,建议在临床上用药时可以更多的结合支气管分级和分期的要求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4年~2007年抗消化性溃疡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2007年我院消耗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用药金额和DDDs前10位的药品变化不大.用药金额、DDDs居前的为质子泵抑制剂。DDDs中雷尼替丁、硫糖铝排在10名以内。说明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产品结构和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销售金额排序与排序比(B/A)对2009-2011年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DDDs排序和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变化不大,新药的出现,体现了此类药物的创新、发展。结论: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传统的抗消化性溃疡药在临床仍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开发长效、高效、不良反应少的抗消化性溃疡药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2~2003年抗消化性溃疡药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亚平  倪惠媛 《上海医药》2004,25(7):316-319
目的:了解本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产品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临床利用的评价。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金额排序、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较。结果:两年中频度排序和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基本类同,个别品种的异军突起,正体现了此类药物的创新、发展趋势。结论: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传统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在临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病人对生活和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开发长效、高效、副作用小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我院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新的、严重的6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儿童患者新的、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共18例(26.87%);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共47例(70.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发生的363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药致ADR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工作,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识别、呈报ADR/药品不良事件(ADE)的意识与责任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郑州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重点。方法:对我院352例ADR/ADE报告从发生ADR/ADE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引起ADR/ADE的药品种类、ADR/ADE的类型及主要的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例ADR/ADE报告中,10岁以下的患者80例,占22.73%;涉及的药品为133种,抗菌药物引起的ADR/ADE最为多见,占59.94%,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3.07%;静脉用药引起的ADR/ADE有330例,占93.75%;主要的ADR/ADE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17%。结论:ADR/ADE报告和监测是医院进行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ADR/ADE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必要参考,降低了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抗肿瘤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346例,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与发生时间、ADR分级与转归情况、关联性评价、报告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346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占61.27%,男性患者占38.73%;年龄以45~59岁组占比最高(43.64%);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代谢类(21.21%)、铂类(20.98%)和植物来源类(20.51%);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的为血液系统(36.86%)、消化系统(16.80%);引发ADR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85.08%);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2 h(37.06%);严重ADR为64例(18.50%),新的ADR为6例(1.73%)。结论:抗肿瘤药物致ADR较多且严重,应加强监测高危品种、长期用药、严重ADR、新的ADR;药师应从多方面发挥作用,注重对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促进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我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罗存梅 《中国药房》2006,17(3):207-20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的15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24%(3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78例);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6.7%(70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7.3%(71例)。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94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ADR报告类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4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97种,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80例(占41.24%);男性(113例)多于女性(81例);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12例(占6.19%);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7种,占28.13%,其次为中药制剂17种,占17.71%;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166例,占84.6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为最高(90例,占42.65%);严重ADR有8例。结论:抗病原微生物药、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临床应加强ADR宣传、培训和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2018年某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441例ADR报告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441例ADR报告中,一般ADR居多(385例,87.30%);男性患者(229例,51.93%)略高于女性患者(212例,48.07%);发生ADR最多的药品为中药注射剂105例(23.81%),其次为抗脑血管病用药87例(19.73%);静脉滴注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362例(82.09%);AD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296例次(58.97%)和全身性损害78例次(15.5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临床药师应加强相关培训与ADR数据分析,并及时反馈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ADR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2年~2004年1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琳  蒋宇利  欧宁  邵志高 《中国药房》2005,16(17):1327-132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4年间收集到的116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33.6%(390例),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共涉及531种药品,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1.3%(涉及110种抗感染药),其次为抗肿瘤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中药制剂等;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奇霉素;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较严重的ADR有28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的意识,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12月的745例ADR报告,从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5例ADR患者中,10岁以下儿童有205例,占27.52%;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有510例,占68.4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462例,占50.83%。结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继续做好ADR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